三上语文第四单元主题
“三上语文第四单元主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三上语文第四单元主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三上语文第四单元主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三上数学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学段知识间的联系
除法的学习本学段安排三次,第一次是二下“表内除法”,第二次是本册“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包括竖式计算。第三次是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对于原教材来说“除法”是整体后移的,本来“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第四册,现在放在了第五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对目标的一点想法
1、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为了减缓这种状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操作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另一方面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然后再学习有余数除法,这对除法算式的结构的认识是有好处的。但对有余数除法如何定商,教材却没作要求,那么在达成本单元教学目标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我的想法是,
苏教版三上语文单元归类卷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归类卷
一、读准字音
双桨jiǎnɡ 倒映dàoyìnɡ 轻轻q?nɡ 晒蔫niün 山崩bynɡ地裂 一蹦banɡ一跳 骄阳似sì火 背书似shì的 不仅jǐn 石径jìnɡ 姑苏城ch?nɡ 江枫fynɡ 乳rǔ汁 奉fanɡ献 整zhtnɡ体 二、多音字
似 shì 似的 假 jiǎ 假如 处 chǔ处分 处理 sì似乎 好似 jià 放假 chù到处 处处 泊 pō湖泊 b?停泊 三、词语积累
1、自然风光:大雨滂沱 夕阳西下 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 连绵不断 湖光山色 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2、夏天钓鱼:烈日当空 清澈见底 风景如画 满头大汗 喜出望外 垂柳鸣蝉 自由自在 兴高采烈
3、有“根”字的: 根深本固 浇树浇根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4、秋天的成语:凉风习习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天高云淡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5、描写风浪的:波涛滚滚 波涛汹涌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版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学习这两首古诗,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而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表达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文,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博大精
深和独有的美化、教化作用得到向度重视。古诗中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一一叶绍翁和唐代诗人——王维留给我们的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1、学生自读古诗,读通顺、有感情。
2、交流自己读后的想法。
(1)读这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
(2)课文中增加了注释,这注释起什么作用?
(3)古诗讲的是什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版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学习这两首古诗,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而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表达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文,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博大精
深和独有的美化、教化作用得到向度重视。古诗中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一一叶绍翁和唐代诗人——王维留给我们的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1、学生自读古诗,读通顺、有感情。
2、交流自己读后的想法。
(1)读这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
(2)课文中增加了注释,这注释起什么作用?
(3)古诗讲的是什
苏教版三上语文单元归类卷
三上语文第一单元归类卷
一、读准字音
双桨jiǎnɡ 倒映dàoyìnɡ 轻轻q?nɡ 晒蔫niün 山崩bynɡ地裂 一蹦banɡ一跳 骄阳似sì火 背书似shì的 不仅jǐn 石径jìnɡ 姑苏城ch?nɡ 江枫fynɡ 乳rǔ汁 奉fanɡ献 整zhtnɡ体 二、多音字
似 shì 似的 假 jiǎ 假如 处 chǔ处分 处理 sì似乎 好似 jià 放假 chù到处 处处 泊 pō湖泊 b?停泊 三、词语积累
1、自然风光:大雨滂沱 夕阳西下 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 连绵不断 湖光山色 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2、夏天钓鱼:烈日当空 清澈见底 风景如画 满头大汗 喜出望外 垂柳鸣蝉 自由自在 兴高采烈
3、有“根”字的: 根深本固 浇树浇根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4、秋天的成语:凉风习习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天高云淡 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5、描写风浪的:波涛滚滚 波涛汹涌
三上语文
五里墩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卷
三( )班 姓名________
字 的 复 习 一、给句子中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填入括号内。
1、hǎo hào 《戒子书》中有这样的句子:读书好( ),好( )读书,读好( )书。 2、dài dāi 小红待( )会才能来,请耐心等待( )。
3、ní ne 穿着呢( )子大衣的那位同学,你在干什么呢( )? 4、jiǎ jià 小丽总是假( )装生病向老师请假( )。 5、qiē qia 切( )菜时要排除一切( )杂念,以免伤到手。 6、d?u dǒu 他们为了猜到底是不是北斗( )七星而争斗( )了起来。 7、xiàn jiàn 我看见( )电视里出现了一句古诗的画面,风吹草低见( )牛羊。 8、sǎo sào 我拿着扫( )帚扫( )地。
9、tiāo tiǎo 我挑( )起帘子看见一位农民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
课 题 主备人 13、开天辟地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课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个性修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3.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识记生字。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表格教案
课 题 主备人 13、开天辟地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课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个性修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3.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识记生字。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
三上语文知识要点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要点(一) 姓名:
一、大小写字母要熟练。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二、古诗词1、山居秋暝
2、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意思: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家乡的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白了。儿
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少小:小的时候,少年时。 老大:年纪老了。衰:衰老,白了。 这首诗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作者心头有无限感慨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思: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告别,他要在这春光明媚百花齐放的三月里远去扬州。孤独的帆船渐渐远去消失在蔚蓝的天空,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奔流而去。 故人:老朋友。辞:告辞。烟花:指的是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春天。碧空:蔚蓝的天空。尽:尽头
2019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卷(四)语文:第四单元 选用、仿用、
2019·高三·语文卷 第四单元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 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 B. 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 C. 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 D. 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
2. 阅读下面论述性语段,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