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1000字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1000字”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1000字”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1000字”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豳豳
O陈钦生
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月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摘要】本文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引进物理学史,对于开阔学生眼界、增长知识、激发非智力因素、掌握方法,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学;物理学史;物理学方法;培养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精神财富。在物理教学中引
人物理学史,要涉及怎样引入,为什么要引人,引入的必要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呢?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物理学家之所以取得成就,是由于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学,就必须促使其热爱物理学,激发并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一些物理学发展史的趣闻轶事,调节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听课兴趣,消除课堂的枯燥、死板现象。其次,运用一些有趣的、能打动学生的历史过程,或物理应用的史料,特别是与专业有联系的史料,会较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十七、十八世纪,由于牛顿力学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学科的进展而且适应了研制蒸汽机和发展机械工业的社会需要,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丁业生产面貌。到了十九世纪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豳豳
O陈钦生
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月
浅谈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摘要】本文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引进物理学史,对于开阔学生眼界、增长知识、激发非智力因素、掌握方法,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学;物理学史;物理学方法;培养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精神财富。在物理教学中引
人物理学史,要涉及怎样引入,为什么要引人,引入的必要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呢?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物理学家之所以取得成就,是由于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学,就必须促使其热爱物理学,激发并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一些物理学发展史的趣闻轶事,调节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听课兴趣,消除课堂的枯燥、死板现象。其次,运用一些有趣的、能打动学生的历史过程,或物理应用的史料,特别是与专业有联系的史料,会较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十七、十八世纪,由于牛顿力学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学科的进展而且适应了研制蒸汽机和发展机械工业的社会需要,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丁业生产面貌。到了十九世纪
浅谈物理学史和中学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浅谈物理学史和中学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石 钊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710062)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国家已经对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此形势下,已经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喊出了将物理学史融于物理教学当中的口号,并且做了很多这方面相关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比较宽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法和理论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就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意义这一方面做了一下综合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当前课题的研究状况;关于二者相结合的理论分析;二者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学史; 物理教学; 意义
1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引发了我们对物理教学的思考,我们要在以前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而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而将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则正是物理教学改革中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和学习的宝贵思想,希望这一思想能给你的物理教学带来帮助。
2 当前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情况
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早在四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在当时的校长、著名的教育家科南特的领导下,哈佛大学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引进了“科学事例的历史”。苏联卫
基于物理学史的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物理学史的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
作者:朱向荣
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4年第03期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的教学方式,也是新的学习方式,其主要思想是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类似于科学家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感知科学发现的魅力,增强对科学的理解,最终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课程改革以来,科学探究的理念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得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不全面的地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比较好的依托就是物理学史. 1物理学史与科学探究的关系
物理学史与科学探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真实的科学探究只有在物理学史中才能寻找到确切的轨迹.以“电磁感应定律”知识为例,电磁感应定律是由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法拉第一生贡献很多,电磁感应被认为是其最伟大的发现),其间经历着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有趣的科学探究过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包括:1820年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到法拉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探究,其间还有科拉顿在跑来跑去中丢失了良机;从细节来看,法拉第的发现
精彩简明物理学史(34860字)
精彩简明物理学史
前 言
爱因斯坦:“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 而物理学史将会把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的智慧之光带给同学们,力图做到“授之以渔”。
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我们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素质、思想素质 。
物理学史的分期
1.古代物理学时期:17世纪以前(即1600年以前),是科学的萌芽时期。 2.经典物理学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即1900年以前)。 3.近代物理学时期:20世纪至今。
第一章 古代物理学
第一节
启明之光
一.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萌芽
1.力学方面
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在“墨经”中,记述了墨子(公元前478-前392)等哲学家对力学方面的一些精辟见解,如“力,刑之所以奋也。”,表达了力是使人和物的“奋”即由静到动的根本原因。
还对杠杆进行了研究,指出:“相衡,则本短标长。”说明了在称量重物时,要想与砝码平衡,就要调整重臂“本”和力臂“标”,这一记录比阿基米德早二百多年。
我国科学家的朴素的宇宙观,例东汉的张衡强调:“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明“武备志”记载:“水战
物理学史试卷库
物理学史试卷库(1)
一.单一选择题
1.古希腊被称为悖论的故乡,曾提出著名的四大悖论的哲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芝诺 D.柏拉图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于中国古代哪一位哲学家之名言:(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荀子 3.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最丰富的时期是:( ) A.先秦 B.唐代 C.元代 D.民国
4.在希腊古典时期主张“数是世界万物组成的基本要素”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毕达哥拉斯 C.欧几里德 D.亚里士多德 5.提出著名的“日心说”的天文学家和他所发表的著作是:( ) A.哥白尼,《宇宙的和谐》 B.第谷,《星际使者》 C.开普勒,《宇宙的和谐》 D.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6.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平方反比思想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哈雷 B.伽利略 C.胡克 D.开普勒 7.被麦克斯韦称为“电学中的牛顿”的科学家是:( ) A.安培 B.毕奥 C.欧姆 D.库仑
8.最早得到库仑定律的表达形式,但没有发表的科学家是:( ) A
物理学大师与物理学发展论文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11061207 兰天航
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有着古老的科技文化史,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科学却未能在中国产生。这个问题最早由英国著名科学这李约瑟博士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如我们所知自17世纪伽利略时代起)不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间产生,而只在欧洲发达起来?”[1]这个问题又被称作“李约瑟难题”。应当说,对于任何一个中国问题的研究者而言,这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问题的提出虽然让国人有一种历史的尴尬与遗憾,但它却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我们更进一步的深刻反思自身文化所存在的缺陷,并指导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为科学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故而,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便具有其现实意义。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科学”与“科技”的区别。显然,“科学”一词是分科而重学,其主要方向在于抽象的学理思考,其与经验的、务实的态度距离较远,它是一种纯知性求真态度;“科技”一词是分科而重技,其主要方向在于具体的实践运用,是经验的、务实的技术,它是一种较理性的实用主义。科学更多地在形上层面,是哲学的分支或接近哲学,科技更多地在形下层面,是一种工具的使用或技巧性的创造,接近于生活。正是在此意义上,科学往往又被叫作自然哲学,而科技则是
高中物理史 原子物理学
高中物理史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
38、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39、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40、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
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①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动钟变慢(或时间膨胀)
②相对论速度叠加:光速不变,与光源速度无关;一切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即光速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
③相对论质量:物体运动时的质量大于静止时的质量。
41、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E=mc2。
42、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吕克尔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43、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4、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终极猜想一 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本卷共15小题,满分45分.建议时间:15分钟 ) 命题老师寄语
物理学史或物理思想方法其本上每年都考,通常为选择题,难度上属于送分题,每位考生都务必拿下.
【题组1】 力学史
1.(单选)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的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
C.牛顿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若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解析 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描述是不对的,A符合题意.
答案 A
2.(单选)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
理学家、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下面关于伽利略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伽利略运用“控制变量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
C.伽利略最早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D.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总体的
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下落的实验,从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的观点是错误的); 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物体将保持
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解决微观问题)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解决高速运动问题)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
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6、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7、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
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二、相对论:
8、(1)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