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爱思想与墨子兼爱思想

“孔子仁爱思想与墨子兼爱思想”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孔子仁爱思想与墨子兼爱思想”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孔子仁爱思想与墨子兼爱思想”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墨子“兼爱”思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29
【bwwdw.com - 博文网】

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

兼爱

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

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

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

掌握自然规律(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

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恶)。

非命

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

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

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此外还有逻辑学等

墨子的兼爱思想的现代借鉴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29
【bwwdw.com - 博文网】

论文

墨子的兼爱思想的现代借鉴

摘要:在墨子所强调的十项思想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中“兼爱”是最根本、最核心的一项,而其他九项则是“兼爱”的深化与拓展。墨子所倡导的“兼爱”是指关怀每一个人而不论他是否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系,也就是指一种不分亲疏、不论贵贱、爱人如己、一视同仁的普遍的爱。这是一种与“交利”、“非攻”、“正义”、“自爱”、“天爱”统一的爱。墨子希望通过“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兼爱”精神来构建爱的秩序,以求达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墨子的“兼爱”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墨子 兼爱 和谐 现代 借鉴

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在自己的生存发展中逐渐发现人类自身所具有的为善与为恶的两方面使人类很难在顺其自然的状态下保持群体和谐。这样,人类在自然状态之上开始寻求秩序、建构制度、进行教育以适应人类整体良好的继续生存。这种人为努力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中国社会初期文化的成熟和动荡纷乱的现实需要,造就出儒家、墨家、法家等一批学派。这些学派尽管各自的思想或方法有别,但动机是共同的,就是都要更正确地诠释人的生存,找到更适合人的整体生存的生活

墨子的兼爱思想的现代借鉴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29
【bwwdw.com - 博文网】

论文

墨子的兼爱思想的现代借鉴

摘要:在墨子所强调的十项思想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中“兼爱”是最根本、最核心的一项,而其他九项则是“兼爱”的深化与拓展。墨子所倡导的“兼爱”是指关怀每一个人而不论他是否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系,也就是指一种不分亲疏、不论贵贱、爱人如己、一视同仁的普遍的爱。这是一种与“交利”、“非攻”、“正义”、“自爱”、“天爱”统一的爱。墨子希望通过“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兼爱”精神来构建爱的秩序,以求达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墨子的“兼爱”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墨子 兼爱 和谐 现代 借鉴

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在自己的生存发展中逐渐发现人类自身所具有的为善与为恶的两方面使人类很难在顺其自然的状态下保持群体和谐。这样,人类在自然状态之上开始寻求秩序、建构制度、进行教育以适应人类整体良好的继续生存。这种人为努力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中国社会初期文化的成熟和动荡纷乱的现实需要,造就出儒家、墨家、法家等一批学派。这些学派尽管各自的思想或方法有别,但动机是共同的,就是都要更正确地诠释人的生存,找到更适合人的整体生存的生活

墨子的主要思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29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墨家思想的核心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出自:《墨子》) 兼爱: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 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 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

墨家哲学代表人物即为墨子,其重要思想观点包括在下列内容之中: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充分反映出其素朴的自然宗教观,并把一切政治的,社会的,道德伦理的各方面思想完全以宗教性的面纱加以合理化。

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的科学精神,他不但对科学哲学中的概念定义有所主张,对于科学方法的建立,科学教材的撰写与科学思想的传授使得中国科学研究和应用很早就展现了高度智慧。

墨子死后,后期墨家分裂成许多派别,而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以《墨经》为研读与发展思想的主要依据,基本上成两派 一是从自然科学,逻辑思辨的法则与认识论问题着手,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工具,但必须透过感官与思维作用始得,而逻辑的真伪的标准,只有透过客观的

孔子与儒家思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29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与儒家思想

作者:张聪雅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12期

内容摘要:通过书籍和一些研究性著作,结合专业知识,加深对孔子思想萌芽、形成、发展及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解。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孔子 儒家思想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仁”与“礼”;战国的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认为“民贵君轻”;西汉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朝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成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明中叶的王阳明创立了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明朝的李贽揭露道学的虚伪,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等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到如今,儒家思想仍然发挥着他独一无二的价值。我们对于儒家思想在历史洪流中发展的线索和框架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儒家思想可以用五个字来提纲挈领,即“仁、义、礼、智、信”。在《论语》中,“仁”字出现过109次,可见仁之重要性。

孔子与儒家的论学思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29
【bwwdw.com - 博文网】

孔子与儒家的论学思想

1. 孔子与儒家论学

儒家论学,把学问看作修身入世,发展自己为理想的完人(君子)的途径。孔子的著作,即儒家的众经之首《论语》中到处可见“君子”,“君子”与“小人”相对照而被立为人生修养的目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君子不患人不知,患德之不修也,己之不学也。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君子不器。(器,各适一用;而成德之士,体无不具,用无不周,非特一才一艺而已。)

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为学矣。(礼记·学记)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见闻杂记》591))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程叔子曰:精神道德言动,一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1

(《见闻杂记》591)

子曰:士而怀居,不

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之我看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29
【bwwdw.com - 博文网】

浅谈“仁爱”与“兼爱”

内容提要: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以“仁爱”与“兼爱”为中心,两家构建了自己庞大的思想体系,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仁爱”与“兼爱”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合理价值内核及最终的理想境界是没有分别的,他们真正的区别在于:墨家主张爱无差等,儒家主张爱有差等。今天,重新反思儒墨之争,能够对现代价值提供具体佐证。

关键词:仁爱 兼爱 爱有差 爱无差

一、仁爱与兼爱的内涵

“仁爱”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爱”作为孔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最基本的涵义是爱人。孔子在他的学生樊迟问仁时,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人”。爱人首先表现为“泛爱众”。

《学而》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说‘仁’不仅要求爱亲,而且要‘泛爱众’。” “泛爱众”就是普遍的爱众人。不过,这里所说的“爱众”相对于“爱亲”而言,是指爱父兄以外的氏族其他成员,并没有超出氏族宗法关系范围。因而它所产生的社会的和心理的根据,仍是宗法血缘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氏族感情。但“爱亲”与“爱众”毕竟反映了两个不同层次的伦理关系。“爱亲”所涉及的是父子、兄弟关系,而“泛爱众”所涉及的则是氏族成员间的普遍关系,它要求爱

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之我看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29
【bwwdw.com - 博文网】

浅谈“仁爱”与“兼爱”

内容提要: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以“仁爱”与“兼爱”为中心,两家构建了自己庞大的思想体系,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仁爱”与“兼爱”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合理价值内核及最终的理想境界是没有分别的,他们真正的区别在于:墨家主张爱无差等,儒家主张爱有差等。今天,重新反思儒墨之争,能够对现代价值提供具体佐证。

关键词:仁爱 兼爱 爱有差 爱无差

一、仁爱与兼爱的内涵

“仁爱”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爱”作为孔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最基本的涵义是爱人。孔子在他的学生樊迟问仁时,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人”。爱人首先表现为“泛爱众”。

《学而》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说‘仁’不仅要求爱亲,而且要‘泛爱众’。” “泛爱众”就是普遍的爱众人。不过,这里所说的“爱众”相对于“爱亲”而言,是指爱父兄以外的氏族其他成员,并没有超出氏族宗法关系范围。因而它所产生的社会的和心理的根据,仍是宗法血缘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氏族感情。但“爱亲”与“爱众”毕竟反映了两个不同层次的伦理关系。“爱亲”所涉及的是父子、兄弟关系,而“泛爱众”所涉及的则是氏族成员间的普遍关系,它要求爱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29
【bwwdw.com - 博文网】

一、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1、孔子生平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而首上顶”,故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尽山东曲阜东南),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载,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的贵族,时因宋国内乱,祖先避难于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所以曾曰:“吾少也贱”,但其却“十五至于学”,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54岁去鲁,带弟子周游列国,凡14年,曾去过宋、卫、陈、蔡、齐、曹、郑、浦、叶、楚等国,主张皆不受用。“宝剑折断,铩羽而归”,孔子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精通“六艺”,与其弟子言行语录及思想保存在《论语》之中。

2、主要思想

?伦理观与政治观。

“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何谓“仁”呢?在孔子看来,就是要“爱人”;“恭”、“宽”、“信”、“敏”、“惠”也为仁;“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必有勇”;“仁者无忧”。总之,他所说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只有全部美德的总和才能构成“仁”。因此,追求做一个完善的人,

思想家孔子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29
【bwwdw.com - 博文网】

主题三:杰出的智者 课题1.思想家孔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孔子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萌发敬仰之情。 3.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阅读历史资料。 二、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孔庙的图片视频等。 三、教学重难点:

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的了解和理解。

四、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格言(课件),并提问学生:“谁能告诉大家‘三人行必有我师’ (⒈几个人在一起走,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1

不知’(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过去的解读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教育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这里强调的是人生态度。最后一个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