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
“患者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患者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患者麻醉前访视和评估制度”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根据《患者评估管理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一、对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访视一般在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尽可能在麻醉前进行访视病人。访视结束后,患方在签署各种麻醉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二、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性。
1、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
3、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病人、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
整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3、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
4、探视病人
麻醉访视及讨论制度
麻醉访视及讨论制度
麻醉访视、讨论制度
一、麻醉前访视制度: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难易程度,病人状况,按麻醉医师麻醉权限及技术水平予以安排。
2.麻醉科医师于术前一天访视病人,依病历资料,既往史,全面体检结果,评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评估其ASA分级,分析麻醉和手术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治方法,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麻醉计划。
3.术前访视如发现术前准备不充分或缺少重要检查项目应复查或补查,麻醉医师应向手术医师提出需补充的术前准备。为了病人的安全,麻醉医师有责任共同决定最佳手术麻醉时机。对确有违背麻醉原则而增加麻醉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与病死率的手术,麻醉医师向科主任汇报后,有权建议延期手术。
4.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病人后应向上级医师汇报病人情况,讨论麻醉方案与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5.麻醉医师与病人或亲属做麻醉前谈话,内容包括麻醉选择,可能发生的麻醉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麻醉意外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自费用品与药物,征得病人或被授权的亲属理解支持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二、麻醉讨论制度
1. 麻醉科术前讨论为每日晨会常规,时间为工作日早8点,参与人员为麻醉科全体工作人员,地点为麻醉科办公室,由科主任或科
麻醉访视及讨论
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风险评估
麻醉前病情评估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 平诊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 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 2.在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
3.填写术前访视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功辅助治疗,例如: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ICU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
4. 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同意。
评估麻醉风险
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风险评估
麻醉前病情评估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 平诊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 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 2.在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
3.填写术前访视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功辅助治疗,例如: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ICU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
4. 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同意。
评估麻醉风险
麻醉前病情评估准则
平邑县中医医院麻醉科
麻醉前病情评估标准
安全的麻醉始于手术前,全面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能极大地降低手术麻醉风险,通过全面的评估可以发现一些影响治疗效果的未知病情,这样麻醉医生就能预见问题所在,并制定出相应计划来最大限度地减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术前评估能给予医生信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亦使患者充分相信医务人员对自己健康所做的努力。
【麻醉前评估的最终目标】最大限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麻醉前评估的手段】阅读病历,体检病人、与病人交流获取相关病史,最终达到掌握病情的目的。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择期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
患者评估、再评估制度
.
患者评估、再评估制度
1.目的
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医疗需求,制度合理的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2.适用范围
全院医务人员
3.定义
3.1患者评估:是指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经济条件、疾病严重程度等做综合评价。
3.2再评估:实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的连续评估。
3.3初诊:是指患者就某一疾病的初次就诊时的评估。
3.4复诊:是指同一疾病的再次就诊评估。
3.5择期手术:患者病情较为平稳,允许术前充分准备,达到一定的标准条件,再施行的手术。
4.规程
4.1评估患者人员资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
4.2门诊患者评估
4.2.1门诊登记处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及就诊意向,并指导患者挂号就诊。
4.2.2门诊患者的评估分为初次评估(初诊)和再次评估(复
1 / 11'.
. 诊),需在病历中记录,并有医护人员签名。
4.2.3门诊患者的初诊
4.2.3.1患者评估护士在本班内完成,评估内容包括:就诊时间、科别、过敏史、特殊人群、健康教育、生命体征评估、疼痛评估、身体、精神、社会及经济等评估,记录于门诊患者评估单。
4.2.3.2患者评估医师在本班内完成,评估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篇一: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卫生部要求)
患者病情评估讲义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
4.5.1.1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泰安市中心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输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输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1、 输血前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按照输血
指针(详见本页临床输血指南)。如有其它特殊情况,应在病程记录中描述清楚。
2、 血液输注后,应及时做相关的检查,对已输血液疗效作出评价并体现在
病历中。
3、 用血后疗效评估:血液输注后,应及时做相关的检查,对已输血液疗效
(包括实验室检查和病情、临床表现、生命体征等)作出评价并体现在病历中。输血疗效评价的标准(粗略计算):红细胞疗效评价一般输注2U悬浮红细胞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红细胞容积升高0.03;血小板疗效评估一般以体重50kg患者输注1U机器单采血小板可使机体血小板平均升高20*109/L;血浆和冷沉淀的疗效评价一般以新鲜血浆15ml/kg或冷沉淀15IU/kg,每12小时输注1次,连续2次后,凝血因子Ⅷ活性可增高30%;PT或APTT<正常1.5倍。
4、 如果多次输注血液后均未达到以上效果,经管医生应和输血科人员从下
列方面分析输注无效的原因,并做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1)受血者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的可能。 2)病人体内是否存在破坏过多的情况:如脾亢、大量失血等 3)血站出库的血液是否接近有效期,影响红细胞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手术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全院各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
3.急诊、病房、手术室、等病人的转运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
4.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患者身份信息;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记录、签名。
5.急诊科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在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本》,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 产房与病房、与ICU转运产妇、新生儿时,应采取两种以上方法识别身份,新生儿佩戴医院统一印制的“腕带”,写明住院号、床号、性别;产房与接收科室人员进行床旁交接、核对并双签名。
7.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
家属)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