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论韩愈

“陈寅恪论韩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陈寅恪论韩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陈寅恪论韩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陈寅恪《论再生缘》书后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30
【bwwdw.com - 博文网】

陈寅恪《论再生缘》书后

文/余英时

近偶自友人处借得海外油印本陈寅恪先生《论再生缘》一书,据所附“校勘表”知原书亦为油印,固未尝正式出版也。此书流传情况至为不明,书成年月,遂亦无明确之记载,然稍考书中所附载之诗及案语,则知此书实作于1953及1954年之间,兹请先证明成书年代:

陈先生于《蒙自南湖作》诗中注云:“寅恪案,十六年前作此诗 ”是知书成之际上距陈先生在蒙自时已逾十六年,陈先生原执教清华大学,其南迁时间与北大同。据钱穆先生《国史大纲》之《书成自记》云:“二十六年秋......学校南迁......取道香港,转长沙,至南岳。又随校迁滇,路出广西,借道越南,至昆明。文学院暂设蒙自...... 则二十七年之四月也。......秋后,学校又迁回昆明。”则陈先生此诗必作于二十七年滞留蒙自之数月间。自二十七年下推十六年为西历1954年。又书末附诗两首之序言有云:“癸巳秋夜,听读清乾隆时钱唐才女陈端生所著《再生缘》......”癸巳为1953年,盖陈先生听读《再生缘》之时也。今按此书考证甚繁,决非短期内可成之作,陈先生双目失明,材料之搜集与爬梳,处处须有人为之助力,则所需时日必更长。书中有一处记考证之经过云:“寅恪初疑陈端

陈寅恪-从史实论切韵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30
【bwwdw.com - 博文网】

从史实论切韵

陆法言之切韵,古今中外学人论之者众矣。无所通解,故不敢妄说。兹仅就读史所及,提出其语音系统一问题,以供参考。凡所讨论,大抵皆属于湿是指范围,至关于音韵学之专门性质者,则少涉及。此非为谨守“不知为不知”之古训,亦藉以藏拙云尔。 颜氏家训音辞篇云:

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熙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喻,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覆古今,为之折衷。榷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

寅恪案,颜黄门之时,金陵十庶语音,所以有如此巨异者,恐不得不推源于两晋之世。盖自司马氏平吴以来,中原衆事,颇为孙悟移民所崇尚,语音亦其一端,如抱朴子外篇讥

陈寅恪-从史实论切韵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30
【bwwdw.com - 博文网】

从史实论切韵

陆法言之切韵,古今中外学人论之者众矣。无所通解,故不敢妄说。兹仅就读史所及,提出其语音系统一问题,以供参考。凡所讨论,大抵皆属于湿是指范围,至关于音韵学之专门性质者,则少涉及。此非为谨守“不知为不知”之古训,亦藉以藏拙云尔。 颜氏家训音辞篇云:

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熙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喻,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覆古今,为之折衷。榷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

寅恪案,颜黄门之时,金陵十庶语音,所以有如此巨异者,恐不得不推源于两晋之世。盖自司马氏平吴以来,中原衆事,颇为孙悟移民所崇尚,语音亦其一端,如抱朴子外篇讥

陈寅恪论竹林七贤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30
【bwwdw.com - 博文网】

陳寅恪論竹林七賢

云中君

2006-05-08 11:58:21

陳寅恪有兩個很有影響的假說:一是五胡來自於圖讖,另一是竹林七賢的「竹林」是比附於佛家經譯中釋迦講經之所而產生的說法。這兩個雖然都屬大膽假設,但因符合當時歷史文化的境況,所以看上去很有說服力。前不久注意到《歷史研究》上有王曉毅對陳氏有關竹林七賢說法的辯駁文章。王主要的取徑是先強?#123;陳氏的比附佛家之說之不可考,然後再強?#123;七賢所居之地確有竹林,且七賢亦極有於林中相聚的可能。所以七賢聚會於竹林之說是在歷史記憶中成為定格的歷史事實。王文用力頗勤,思考也不粗疏,但我發現其取徑仍有很多可商之處,現在提出來和有興趣於此的學人討論。

七賢所在之處是否有竹林,而七賢是否有相聚可能等等不是陳氏論說的一部份。王文這些說明雖不無道理,但和陳氏所關心的目標不同。陳氏很可能同意王這一部份的分析,但陳更注意的是為什麼竹林和隱居的賢人會突然被聯繫在一起,我相信這才是他想到佛教影響的根源。而在王文那裡這種聯繫成了對事實的簡單陳述,無更深的文化涵義。當然陳氏很可能求之過深,所以王文對陳氏佛家比附說的駁論成為關鍵。王文的論證有三部份,首先王氏檢索了現存的翻譯佛典,發現在孫盛竹林七賢之說出現前

论韩愈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30
【bwwdw.com - 博文网】

目 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4

二、逻辑严整,锐利雄辩、富有条理………………………………………6

三、高超的语言艺术…………………………………………………………8

四、想象丰富、巧于取譬的创作手法………………………………………9

注释 …………………………………………………………………………9

参考文献 ……………………………………………………………………9

【摘 要】:从韩愈的散文来看,成就最高的显然是作者早期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艺术特色的作品,而不是作者中后期,特别是后期那些平庸说教的文章。韩愈早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为创作思想的改变,即创作手法的更新。强调作文的自由和语言的提炼,建立了用情感来创作,用思想来创作的理念。作家对文学创作创新的坚持,仍然是我们这些千年后的现代人的榜样。

【关键词】:韩愈 散文 早期 艺术特色

论韩愈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

王兆全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

论韩愈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30
【bwwdw.com - 博文网】

论韩愈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2007年第9期

(总第147期)广西社会科学GUANGXISHEHUIKEXUENO.9,2007(Cumulatively,NO.147)

论韩愈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袁晓薇

(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 合肥 230061)

[摘要] 韩愈论诗主张李杜并尊,将二人视为诗学理想,一生倾心追摹,在诗歌创作和诗学思想上多有对二者的继承。韩愈对杜甫的继承已为世人熟知,想气质中有相通之处,韩愈诗歌在雄肆壮大的气势、“诗歌艺术有着较为直接的借鉴和发展。

[关键词] 韩愈 李白 新变

[]]] 1004-6917(2007)09-0142-

05

[收稿日期]2007-04-15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sk233)

[作者简介]袁晓薇(1974-),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博士。

142

论韩愈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袁晓薇/ 论韩愈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143

论韩愈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广西社会科学2007.9/ 文 学

144

论韩愈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袁晓薇/ 论韩愈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145

论韩愈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广西社会科学2007.9/ 文 学

146

韩愈简介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30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政治主张)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莸闹匾?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篇二: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字”来历)

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 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 名作难 ,便问: 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

论韩愈“不平则鸣”文学主张的价值和意义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30
【bwwdw.com - 博文网】

论韩愈“不平则鸣”文学主张的价值和意义

不平则鸣,现在大多意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这一观点出自于韩愈《送孟东野序》,文章开篇就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不平则鸣,是 “古文运动”的创作口号,其中富含民主精神和反抗精神,这既是对中国古代“诗可以怨”传统的继承,同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他继承和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肯定了文学艺术的社会批判功能。

《送孟东野序》一文中共用三十八 个“鸣”字,盛世、乱世皆有能“鸣”者,列举的数十位著名先贤中,坎坷困厄、穷而不达者居多。而这与韩愈本人的遭遇也是相同的,《送孟东野序》的写作缘由即是因为“东野之役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作此序“以解之”,“抑不知天将和其声, 而使鸣国家之盛耶? 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韩愈对于孟郊的凄惨境遇深表理解和同情,激励“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的穷者孟郊“不平则鸣”,这是对孟郊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安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郁闷心情在此也得到“不平则鸣”。

作者韩愈本人一生几经官场风波、仕途坎坷数十载,“不平则鸣”是他总结先辈的经历、结合自身困窘生活和社会现实感悟出来的。结合他的作品和生平,韩愈的“不平则鸣”不仅表现在为自己及

韩愈《调张籍》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30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略论韩愈诗歌的创新

略论韩愈诗歌的创新

雷恩海

中国诗史上有“四大诗人”之说——李、杜、苏、黄,李、杜为唐人,苏、黄为宋人。这两组人物分别代表了中国诗史上的两种诗风——唐风与宋调。而宋调之成其来也远矣,叶燮《原诗·内篇》云: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租。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在韩愈以前的文坛上,有许多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诗歌的革新,他们为昌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杜甫所称道的元结,实开元和诗坛元白新乐府之先声。他们都反映民生疾苦,将诗歌向明白易晓方面发展,主张语言的质朴浅易,其末流未免流于浅俗。顾况虽同其声气,但其诗颇有纵横奇诡之作,实有昭示后人向上一路之意。大历十才子有较深的艺术修养,有琢词炼句之偏好,却缺乏诗歌意境的创造,亦存在忽略现实人生之倾向,形成其平淡省净的艺术风格。韦应物、刘长卿、李益为第三层次的诗人。韦、刘造意清新,内蕴深厚。李益边塞诗内容丰富,思绪深沉,豪迈慷慨,既承盛唐余绪,又启中唐诗风。

至德、大历年间的诗坛上存在的这三批诗人,都显示了由盛唐向中唐诗风的转变。以元结、顾况为代表的一派,他们主要是在诗歌内容上发挥过渡作用的。他们不再象盛唐诗人那样,强调对理想的追求,而开始着

陈寅恪人物简介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30
【bwwdw.com - 博文网】

陈寅恪人物简介

陈寅恪读作chén yín que,虽然“恪”字普通话念“kè”,陈寅恪先生乃客家人,小

名“恪que儿”,故先生名字应读que音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

的开明督抚之孙。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

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

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

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1918

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渡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

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