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组合论》读书笔记
“《建筑空间组合论》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建筑空间组合论》读书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建筑空间组合论》读书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自杀论》读书笔记
《自杀论》读书笔记
埃米尔 迪尔凯姆著:《自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九辑,初版于1981年。
《自杀论》通过实证法论证了自杀率是社会(宗教,家庭,政治)因素导致的,而不是心理因素和自然因素导致的,把自杀的类型分为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和反常的自杀,对不同自杀类型的社会成因做出了明确的论述,提出了预防自杀的措施。
作者开宗明义,提出了自杀的定义:“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①。作为讨论自杀现象的专业论著,搞清楚自杀的定义是首要的。首先,被害者和采取行动者应是同一个人,且采取行动者能够意识到采取行动的结果,换言之,某些丧失意识的人的“自杀”行为就不应归入本书的讨论范畴;其次,明确自杀的内在性质,自杀者的意图通常不是为了自杀而自杀,其根本目的是繁多的,也是难以察觉的,因为自杀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结果,我们很难用自杀者的意图来定义自杀,只能从结果上说,自杀者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所采取的行为会导致自己的死亡。
明确了自杀的定义也就明确了本书要讨论的“自杀现象”,那么自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作者首先否定了心理因素和自然因素(后文将讲到,作者用排除法推断自杀现象是社会因素所致),作者采用的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空间的奥秘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廖帅玉 11121732
《外部空间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了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的异同,比如意大利的建筑偏于外向型的空间,而日本的建筑比较注重内部空间。芦原信义还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他所举的例子多数来自于他曾经亲自参与的工程,实例结合通俗的语言,十分通俗易懂。尤其是当我在街道上观察其理论时,发现其确实有其现实意义。
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外部空间理论,从总体上对整本书体系奠定理论基础,阐述了对外部空间定义的理解,他认为“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相对地,外部空间是从边框向内建立起向心秩序的空间。外部空间是作为‘没有屋顶的建筑’考虑的,所以就必然由地面和墙壁这两个要素所限定。”并且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的人对空间的感受也不相同。甚至从广义上说,一个正在演讲的人连同他所辐射到的听众也可以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场。对于这一点,让我对空间有了新的理解,空间就是一个场,是一个营造了特定氛围并明确或暗含了具
政府论读书笔记
《政府论》读书笔记
《政府论》读书笔记
《政府论》英国洛克著,刘晓根编译
一、对本书的整体认识: 背景:“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家和伟大的著作”。十七世纪英国爆发
了历史上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洛克一生经历过整个革命时期, 其一生的政治思想也主要受到这场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同时也反向成为为议会制资产阶级国家辩护的工具。洛克的《政府论》出色地完成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辩护的任务,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政府论》上篇中,洛克适时对封建王权进行了批判,指出“神还没有以任何超越其他人的自然权威的标志将某个人选出。”这样的解构为下文重新建构资产阶级议会制提供了基础。也由此引出了在下篇中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及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政府,我们需要怎样的政府,我们需要怎样的权利,我们如何在这样的政府下实现我们所要求的权利。
结构:洛克的思想基础划分为破坏性的和建设性(即上篇为“破”,下篇
为“立”)的两方面:
1.《政府论(上)》集中驳斥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并针对该理论的代表著作《先祖论》进行了系统地反驳。以亚当作为例子,层层推翻,证明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追溯权力的根源从中获得权威,及人人生而平等。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当范老师布置我们阅读《社会契约论》时,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尽是高中历史教材里关于卢梭、《社会契约论》、民主、平等、民权的记忆。卢梭,被称为“自然与真理之子”的伟人;《社会契约论》,影响欧洲民主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巨作。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态我走进了那个“契约”的世界: 《社会契约论》一书分为四卷:第一卷开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它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论述人类自然状态到政治状态的过渡以及社会契约的根本条件,提出了“人权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第二卷论述主权、立法;第三卷论述政府形式;第四卷除继续上卷论题外,论述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
由于我是第一次看这本晦涩难懂的书,对于其中论述的观点,我不能做到深入、全面地领会、解析,只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发表自己浅显的观点。【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始终关注两大主题:A、人们怎样才能在国家状态中接受秩序约束的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自由?B、人们怎样才能防止国家中的政府组织侵犯自己的自由?】
卢梭认为,人的自由分“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自然自由”是人类的最大自由,但它不是真正的“文明自由”,因为人类的双重性
《有闲阶级论》读书笔记
《有闲阶级论》读书笔记
凡勃仑·托尔斯坦(Veblen Thorstein,1857-1929年)是作为一个辛辣的社会批评家而为一般公众所知的。他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的一个挪威移民的农业社区,从小他一直讲挪威语,直到十几岁才开始讲英语。在卡尔顿学院,凡勃仑从师于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他是当时新兴的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一位一流的理论家,而后来凡勃仑正是对这一学派展开了最尖锐的抨击。作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研究生,凡勃仑从师于著名的哲学家查理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他是实用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此学说后来经过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和约翰·杜威(John Dewey) 的努力而更加广为人知,在耶鲁大学,凡勃仑最终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并在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指导下学习经济学,此人作为美国的一流“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广为人知。他这一风格的代表作是《有闲阶级论》一书。但从职业上说,他是个经济学家,是政治经济学杂志的第一位主编,并在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上有广泛著述。
“物尽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人尽皆知的宇宙竞争法则,人类社
国富论读书笔记
篇一: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顾名思义就是写怎样的经济体制能够使国家富强。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一个学者对世界的超强洞察力,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强大,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全书共五篇,每篇又分成若干章。五篇的内容分别是: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论资财的发行及其蓄积和用途;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论政治经济体系;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看似烦闷的标题下的内容却生趣动人。而全文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亚当斯密在开篇就举的那个“制针”的例子。 一枚小小的针的制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如果让一个人从头做到尾,一天恐怕连一枚也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二道工序,一人一天却可以做4800枚。分工何来如此神力?其实,道理很简单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不仅如此,分工还有一个妙处,就是它能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最初的蒸汽机比较笨,活塞的升降,需要一个儿童来开启和关闭汽锅。有一次,有一个按活塞的小孩,因为干得久了,就“懒”中生智,
矛盾论读书笔记
篇一: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
悟毛泽东《矛盾论》
在以前高中哲学的课本里,我就已经接触了一些矛盾学的概念和性质,今年暑假省里普及红色教育时,我终于得以机会读完毛泽东写的《矛盾论》,下面就谈谈我对本书的一些理解和领悟。
《矛盾论》是毛泽东写于1937年8月的文章。《矛盾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在《矛盾论》中,作者提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由此可以知道,矛盾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首先,就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而言,《矛盾论》指出所谓矛盾普遍性就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这就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要用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而特殊性则是指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
《政府论》下篇读书报告
第一部分:作者及著作背景情况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他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其父亲是一个小土地所有者,是一位清教徒,也当过律师。洛克十四岁时经过父亲朋友介绍进入伦敦维斯特敏斯特学校读书,正是在这个学校,洛克学习了希腊和拉丁文,为日后研究古典哲学打下了基础。1652年洛克进入牛津大学基督会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时,任牛津大学讲师。1667年,洛克成为艾希利勋爵即后来辉格党创始人沙夫茨伯里伯爵的医学顾问,长达15年。1681年受沙夫茨伯里伯爵牵连而受迫害,他1684年逃亡荷兰。直到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胜利后,洛克获得自由,才于1689年与英女王玛丽二世一同回到英国。此后,他先后担任了高等法院法官,贸易,垦殖部专员等职务,后由于身体原因,他辞去政职,归去乡里。1704年,10月28日因病去世。
《政府论》一书是洛克在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写作和出版的。经过了1642年到1649年的流血冲突,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了共和国。不久之后,资产阶级及新贵族领袖克伦
实践论读书笔记
篇一: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读书笔记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文章。写于1937年7月 。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并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它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该著作说明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
地理教学论读书笔记
地理教学论读书笔记
【篇一:地理教学论(胡良民)复习提纲】
绪论
1.地理教育现象萌芽于原始社会,地理教育现象是地理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2.17到19世纪中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并首次设置地理课程开始,标志学校地理教育从此形成。
3.1903年废除科举兴办学校,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应设定地理课程,这是我国近代最早设置中小学地理课程的开始。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地理教授法”课程,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
4.地理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和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之间的矛盾,构成地理教学过程主要矛盾,是推动地理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5.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过程各构成要素相对关联的本质和规律。
6.教学系统是由人、条件和教学过程三要素组成。 7.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1)研究地理学科教学的目的、性质。地位和功能,正确评价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育人导向功能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系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技能以及培养良好品德、意志等。
(2)研究地理教学内容
9.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和文献法。 第一章地理学习
1.谈谈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