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对比研究
“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对比研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对比研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英汉植物词汇文化对比研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英汉习语文化的对比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英汉习语文化的对比研究
Titl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on Idioms
1
Acknowledgements
First of all, my appreciation goes to my parents and my family. It is their hard work and years of care that have earned me the opportunity for my study at university.
And I would also like to extend my sincere thanks to all other teachers who gave me lectures during the past three academic years. I have benefited so much not only from their courses and lectures but also from thei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Fin
英汉谚语对比研究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生存环境和风俗习惯两个文化方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
维普资讯
科技信息
0高校讲坛0
S IN E&T C N L GYI F R TO CE C E H O O O MA I N N
20 0 8年
第 7期
英汉谚语对比研究周红燕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
2 0 1) 5 0 4
【摘要】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何忠实地翻译谚语,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了每一个译者不由如把成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生存环境和风俗习惯两个文化方面入手,行比较与分析,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从进探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蒂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顺地再现英语谚语,以
仿词英汉对比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仿词英汉对比研究
作者:韩丽萍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2期
摘要:仿拟是汉语造词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方法,研究仿拟,可以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学中词汇学习这个难题。
关键词:仿拟;构词;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148-01
一、研究仿拟造词对对外汉语教学是有帮助的
仿拟是汉语造词一种较普遍而重要的方法。根据于根元主编的《现代汉语新词词典》,有人对1978-1990年新出现的词语的研究表明,通过修辞产生的新词占新词总数的55%。在于根元《1992年汉语新词语》中,448条新词语有80多条由仿拟造词而来,占其总数的18%。研究仿拟,可以帮助留学生以简驭繁掌握汉语词汇,克服语言学中词汇学习这个难点。 二、仿拟
(一)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最早提出“仿拟”的定义
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仿拟研究代表人物徐国珍给出的定义:仿拟是一种“仿”照
仿词英汉对比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仿词英汉对比研究
作者:韩丽萍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2期
摘要:仿拟是汉语造词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方法,研究仿拟,可以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学中词汇学习这个难题。
关键词:仿拟;构词;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148-01
一、研究仿拟造词对对外汉语教学是有帮助的
仿拟是汉语造词一种较普遍而重要的方法。根据于根元主编的《现代汉语新词词典》,有人对1978-1990年新出现的词语的研究表明,通过修辞产生的新词占新词总数的55%。在于根元《1992年汉语新词语》中,448条新词语有80多条由仿拟造词而来,占其总数的18%。研究仿拟,可以帮助留学生以简驭繁掌握汉语词汇,克服语言学中词汇学习这个难点。 二、仿拟
(一)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最早提出“仿拟”的定义
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仿拟研究代表人物徐国珍给出的定义:仿拟是一种“仿”照
第3讲 英汉词汇对比(4--复习)
第三讲 英汉词汇比较和选词
吕叔湘: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区别。
词汇层面比较 句子层面比较 语篇层面比较 文化层面比较 语用层面比较 吕叔湘:
给《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王菊泉、郑立信编)题词:
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
英汉词汇比较
Peter Newmark: the largest quantity of translation in a text is done at the level of the word. ( 1988:55)
文本翻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词汇层面上完成的。
英语词汇若干特点 1、丰富的同义词—选词
Johnson:Words are seldom exactly synonymous.
英国语言学家C.L.雷恩:“English is among the easiest languages to speak badly, but the most difficult to use well.” 词源不同: 临危不惧
brave --源自意大利语 bold --古英语 courageous –古法语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
Contents: 第一章 英汉词汇对比 第二章 英汉句法对比 第三章 英汉语篇对比 第四章 英汉语用对比 第五章 英汉修辞对比 第六章 英汉文化对比 主讲人:Sharp 主讲人E-mail: huang_sharp@ /user1/533/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第一章 词汇对比词类对比英汉动词对比 英汉名词对比 英汉形容词对比
词类对比英汉副词对比 英汉连词对比 英汉介词对比
词义对比指称意义对比 联想意义对比
一、汉英词汇历史比较汉语: 汉语:汉语——汉藏语系,约有6000 多年的历史,表意文字;世界 上最 发达的语言之一; 《康熙字典》收了4.9 万个字的汉字。《 汉语大字典》 收了5 .6 万 字。台湾1 9 73 年出版的《 大汉和辞典》 收词55 万余条。汉字的 构词能力强。曾有人作了粗略统计,汉语中单是表示手的动作的词 就有2 00 多个,单“一”字开头的成语,就有5 4 72 条。据称原计 划 出 版 的 《 中 山 大 词 典 》 曾 包 括 60 余 万 条 。 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英语英语——印欧语系,英语是拼音文字。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中期小结
一、引言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中期小结
时光匆匆,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自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程开课以来,我的眼界得到了进一步地开阔,老师讲得内容很丰富,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可以说再次让我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了极为细致的了解。
其实,我感觉这个课程与本科时候所学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更为详细的部分,跨文化交际中也会涉及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但内容其实并不是很深入,而我感觉这学期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程讲得内容更为细致。
二、从电影角度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我所选的话题是“从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自认为这个话题还是比较新颖的,很少有人做这一方面的研究,因此,我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搜集了大量关于中西方的电影,并选了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中西方电影的区别。
可正像老师您说的,我的讲演有点儿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理论做支撑,显得有点空洞,其实,我是查了很多资料的。
当然,这个课题确实有点儿大,我选择的范围也有点儿宽泛。 1)首先,我从地理因素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引申到电影产生差异的原因,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中方:中国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与世隔绝的状态,使中国在久远的传统中沉淀了一种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的思维方法,形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
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读书报告--《英汉对比研究》
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 第一章:综合语与分析语
本章主要是关于综合语与分析语,在文章开头作者就介绍了综合语和分析语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定义。此外,作者通过形态变化、词序、虚词和语调声调方面对英语和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首先,英语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则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形态变化主要体现在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上。在构词方面,英语的词缀灵活多变,有大量的前缀、后缀,而汉语则不多见。在构形方面,英语常常是将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结合起来表示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而汉语同一个词就可以表示主格、宾格,单数、复数,或者现在、过去等行为。
其次,英语词序较灵活,汉语则较固定。英语词序倒置的现象比较多,汉语主要表现为功能性倒装。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词前,英语定语位置较灵活。
再次,虚词方面,英语经常使用定冠词、不定冠词、介词和连接词,汉语则没有冠词,表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的使用率也较低,较常使用的是丰富多彩的助词,如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等。
最后,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语调和重音的变化是英语语音的主要表意手段,两者的密切配合可以表达意义的差别,而汉语的语音手段主要是声调。汉语语音音节匀称,具有均衡美和节奏美。
第二章 聚集与流散
本章主要是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英汉翻译
第三讲
Exercises1.
运用直译法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 Breakfast without orange juice is like a day without sunshine.(橙汁广告词) cast a shadow over His life hangs on a thread. Marriage, with peace, is this world’s paradise; with strife, this life’s purgatory. I would draw a further conclusion, which I believe is central to assessing China’s future place in the world economy.
2.运用意译法
Good To The Last Drop (饮料广告词) Apple Thinks Different (苹果电脑广告词) If you are unfair to me, I will certainly hang out all your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