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定的格式及范文字体

“管理规定的格式及范文字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管理规定的格式及范文字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管理规定的格式及范文字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公文格式及公文字体字号标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政府公文格式及公文字体字号

公文排版字体要求以及印制要求

标题:小标宋体, 二号字

正文:仿宋,三号字

行间距:一般设置“固定值”28磅

字间距:一般不作要求

政府公文格式及公文字体字号标准

公文纸一般采用国内通用的16开型,推荐采用国际标准A4型,供张贴的公文用纸幅度面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保密等级字体:一般用3号或4号黑体。

紧急程度字体:字体和字号与保密等级相同(3号或4号黑体)。

文头的字体:大号黑体字、黑变体字或标准体、宋体字套色(一般为红) 发文字号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签发人的字体:字体字号与发文字号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标题的字体:字体一般宋体、黑体,字号要大于正文的字号。

主送机关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正文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附件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作者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日期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注释的字体:小于正文的的4号或小4号仿宋体

主题词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黑体 [公文写作]公文格式排版中的字体要求[公文写作] 抄送机关的字体:与正文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字 印发说明的字体:与抄送机关的字体字号相同

论文字体格式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附件2 论文字体规范

1.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3.0cm(装订线0.5cm),右2.5cm,,页脚

1.5cm。

2.封面格式设置:字体:四号宋体,居中,指导教师签名必须手写。

3.题目:中文,三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三号Time New Roman字体, 加粗居中。题目和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4.摘要:

(1)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

摘要(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置于参考文献后。参考文献与英文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Abstract(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Keywords(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 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5.正文层次格式(关键词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1.(四号黑体

字体格式规定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Word中的字体大小(几号-几磅)

Word对字体大小采用两种不同的度量单位,其中一种是以“号”为度量单位,如常用的“初号、小初、一号、小一 七号、八号”等;另一种是以国际上通用的“磅”(28.35磅等于1厘米)为度量单位。“号”、“磅”与“毫米”之间的对应关系见上表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用“磅”为度量单位比用“号”为度量单位不但设置的字体大小范围更宽,而且更灵活。例如:要将汉字字体(边长)大小设置为13.5毫米时,只需将字号设置为47.5磅即可。

字号能根据需要随意设定,且操作十分很简单。具体方法是:将需设定字号的文字选中后,把光标移入“格式”工具栏的“字号”下拉列表框内,选中(或删除)原有的字号,键入所需的字号(如,300),然后按回车即可。

用后一种方法设定的字号范围为:1至1638磅。即,用Word打印(显示)的方块汉字,其边长最小为0.35毫米,最大可达57.78厘米。

(一)第1类典型的中文多级标题序号

(二)第2类典型的中文多级标题序号

各级标题序号(前5级采用半角数字)如下: 第1级:1 第2级:1.1 第3级:1.1.1 第4级:1.1.1.1 第5级:1.1.1.1.1 第6级:(1) 第7级:①

政府公文格式及公文字体字号标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政府公文格式及公文字体字号标准

公文排版字体要求以及印制要求

标题:小标宋体, 二号字

正文:仿宋,三号字

行间距:一般设置“固定值”28磅

字间距:一般不作要求

政府公文格式及公文字体字号标准

公文纸一般采用国内通用的16开型,推荐采用国际标准A4型,供张贴的公文用纸幅度面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惯例,政府文件用A4纸,党委文件用16K。

保密等级字体:一般用3号或4号黑体

紧急程度字体:字体和字号与保密等级相同(3号或4号黑体)

文头的字体:大号黑体字、黑变体字或标准体、宋体字套色(一般为红)

发文字号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签发人的字体:字体字号与发文字号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标题的字体:字体一般宋体、黑体,字号要大于正文的字号。

主送机关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正文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附件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作者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日期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注释的字体:小于正文的的4号或小4号仿宋体

主题词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黑体 [公文写作]公文格式排版中的字体要求[公文写作] 抄送机关的字体:与正文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字 印发说明的字体

政府公文格式及公文字体字号标准及写作标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政府公文格式 及公文字体字号标准 公文纸一般采用国内通用的16开型,推荐采用国际标准A4型,供张贴的公文用纸幅度面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保密等级字体:一般用3号或4号黑体

紧急程度字体:字体和字号与保密等级相同(3号或4号黑体)

文头的字体:大号黑体字、黑变体字或标准体、宋体字套色(一般为红) 发文字号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签发人的字体:字体字号与发文字号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标题的字体:字体一般宋体、黑体,字号要大于正文的字号。 主送机关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正文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附件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作者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日期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注释的字体:小于正文的的4号或小4号仿宋体

主题词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黑体 [公文写作]公文格式排版中的字体要求[公文写作]抄送机关的字体:与正文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字印发说明的字体:与抄送机关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 主

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论文格式及字体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论文格式要求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 四号宋体,加粗。 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 Times New 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 四号 加粗。 词3-5个,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 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 如:一、二、三、 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 如:(一)(二)(三)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 如:1.2.3. 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 如:(1)(2)(3

红头文件的设置格式及字体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1、 进行页面设置

选择“文件” ——“页面设置” 选择“页边距” 附签, 上: 3. 175px 下: 3. 125px左: 2. 200px 右: 2. 150px。 选择“版式” 附签, 将“页眉和页脚” 设置成“奇偶页不同”, 在该选项前打“√”。 选择“文档网格” 附签, “字体设置”, “中文字体” 设置为“仿宋”;“字号” 设置成“三号”, 单击“确定” 按钮, 选中“指定行网格和字符网格”; 将“每行” 设置成“28” 个字符;“每页” 设置成“22”行。 然后单击“确定” 按钮。 这样就将版心设置成了 以三号字为标准、 每页22 行、 每行 28 字的国家标准。

2、 插入页码

选择“插入” —“页码”, “位置” 设置为“页面底端( 页脚)”, “对齐方式” 设置为“外侧”。 然后单击“格式” 按钮,“数字格式” 设置为全角的显示格式, 单击“确定” 按钮, 再次单击“确定” 按钮完成页码设置。 双击页码,在页码两边各加上一条全角方式的短线; 并将页码字号设置成“四号”; 字体任意; 奇数页的页码设置成有空一个汉字, 偶数页码设置成左空一个汉字。

3、 发文机关标识制作

选择“插入” ——“文本框” ——“横排” 菜单项, 鼠标将会

红头文件的设置格式及字体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1、 进行页面设置

选择“文件” ——“页面设置” 选择“页边距” 附签, 上: 3. 7cm 下: 3. 5cm左: 2. 8cm 右: 2. 6cm。 选择“版式” 附签, 将“页眉和页脚” 设置成“奇偶页不同”, 在该选项前打“√”。 选择“文档网格” 附签, “字体设置”, “中文字体” 设置为“仿宋”;“字号” 设置成“三号”, 单击“确定” 按钮, 选中“指定行网格和字符网格”; 将“每行” 设置成“28” 个字符;“每页” 设置成“22”行。 然后单击“确定” 按钮。 这样就将版心设置成了 以三号字为标准、 每页22 行、 每行 28 字的国家标准。

2、 插入页码

选择“插入” —“页码”, “位置” 设置为“页面底端( 页脚)”, “对齐方式” 设置为“外侧”。 然后单击“格式” 按钮,“数字格式” 设置为全角的显示格式, 单击“确定” 按钮, 再次单击“确定” 按钮完成页码设置。 双击页码,在页码两边各加上一条全角方式的短线; 并将页码字号设置成“四号”; 字体任意; 奇数页的页码设置成有空一个汉字, 偶数页码设置成左空一个汉字。

3、 发文机关标识制作

选择“插入” ——“文本框” ——“横排” 菜单项, 鼠标将会变成“+”,在

汇报材料的格式和字体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政府公文格式及字体字号标准大全

政府公文格式及字体字号标准大全

公文纸一般采用国内通用的16开型,推荐采用国际标准A4型,供张贴的公文用纸幅度面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保密等级字体:一般用3号或4号黑体

紧急程度字体:字体和字号与保密等级相同(3号或4号黑体)

文头的字体:大号黑体字、黑变体字或标准体、宋体字套色(一般为红)

发文字号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签发人的字体:字体字号与发文字号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标题的字体:字体一般宋体、黑体,字号要大于正文的字号。

主送机关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正文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附件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作者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日期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注释的字体:小于正文的的4号或小4号仿宋体

主题词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黑体 [公文写作]公文格式排版中的字体要求[公文写作] 抄送机关的字体:与正文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字 印发说明的字体:与抄送机关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

主标题(又称一级标题)为二号宋体(加粗)

二级标题为三号黑体

三级标题为三号仿宋加粗。

正文均为三号仿宋。

公文(格式字体符号)规范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公文规范

一、红头(50号方正小标宋GBK,缩放47%)

一、发文字号(用3号xx仿宋GBK)

二、签发人(用3号xx仿宋GBK)

领导姓名(3号xx楷体)

三、标题(用2号xx小标xx)

四、主送机关(用3号xx仿宋)

五、正文(用3号xx仿宋)

第一层(用3号xx黑体)

第二层(用3号xx楷体)

第三层(用3号xx仿宋)

第四层(用3号xx仿宋)

六、附件和附件类容(用3号xx仿宋)

七、落款日期(用3号xx仿宋)

八、标识附注(用3号xx仿宋)

九、主题词3个字(用3号方正黑体),主题词内容即词目(用3号方正小标宋)

十、抄报、抄送、印发及印刷机关(用3号方正仿宋)

字体规范

格式规范

【怎样确定平行文或下行文发文机关标识的位置?】

1/ 3

用于平行文或下行文的文件红头,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上页边为

62mm。发文机关下边缘至红色反线为30mm

【怎样确定上行文发文机关标识的位置?】

凡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实际上就是发文机关上边缘距上页边为天头37mm+80mm=117mm。发文机关上边缘至红色反线为30mm。

内文规范

一、公文发文号中,年份外的括号应用中括号“〔〕”,而不用小括号“()”或“[]”。

如:苏教办(2004)5号(错误)

苏教办[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