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实验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与生活经验,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掌握燃烧的定义。

2、通过微观示意图和实验现象的相互印证,能初步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控制化学反应的原理,并掌握控制燃烧的方法。

3、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通过对“火”双面性的认识和控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通过:“火灾”、“火场逃生”等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且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教材分析:

《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以寻找灭火的方法为切入点,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化学就在身边,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目的。

生活中学生对燃烧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第一单元神奇的化学变化的学习中,学生也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本节内容是对之前所学的“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认识,即它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又对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学设计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二初级中学 郭爱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二、重点难点: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三、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具:仪器:酒精灯、烧杯、镊子、火柴、玻璃棒、蜡烛、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高锰酸钾、浓硫酸、石块。 教学过程

【引言】教师做一个小魔术(魔棒点灯),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没有用火柴就能把酒精灯点着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探究】

一、看课本80——81页的内容并完成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实验,证明物质燃烧时三条件缺一不可。并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分组实验,交流实验结论。 实验一

器材:木棒、石块

操作过程:点木棒 、点石块。 现象:木棒燃烧,石块不燃烧。 结论: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二

器材:小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青峰初中 蔡友超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地位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放在首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

(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法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说学法 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二.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合作交流讨论

1

2

八.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 物质燃烧条件 1、 可燃物

2、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二、 灭火原理和方法 1、 清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一章 绪论

1. 物理教材分析的涵义:指教师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物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物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教材的知识系统结构、难点、重点以及其中蕴含的教育困难因素等进行挖掘和剖析的过程。

2. 物理教材分析的基本类型:

按照分析内容:教材知识结构分析、教材思想方法因素分析、教材中知识 的各种价值分析、教材的教育因素分析

按分析的范围大小:整体分析、章节分析

3.物理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

1分析中学物理教材要以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物理学科的特征 ○

2以课程三维目标为线索分析教材 ○

3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分析教材 ○

4.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分析教材是选择物理教材的需要 (2)分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工作

1分析教材有助于明确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和教学思想 ○

2分析教材有助于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

3分析教材有助于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

(3)分析教材是教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形式 5.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1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

2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

3设计教学过程 ○

4设计教学评价 ○

5实施教

§6、1-1燃烧与灭火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6、1-1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对比、交流讨论的方法,通过分析常见的灭火、促进燃烧的方法,了解燃烧的条件,认识到控制燃烧发生的要素就能控制燃烧反应,理解燃烧的实质。

(2)列举燃烧在生活、生产和国防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燃烧,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学习过程:

温故而知新 知识准备 学海起航

分别说出木炭、铁丝、蜡烛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发挥自学潜能 你会有新发现

读书自学 探究新知

1、阅读P122—P123,列举日常生活中使火熄灭的方法?这些方法为什么可使火熄灭?

2、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3、根据对灭火原理的分析,你认为物质要燃烧需具备哪些条件? 4、什么叫着火点?

5、回想前面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结合上面内容,你认为什么是燃烧? 展示自学风采

看看谁比谁强 小组合

§6、1-1燃烧与灭火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6、1-1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对比、交流讨论的方法,通过分析常见的灭火、促进燃烧的方法,了解燃烧的条件,认识到控制燃烧发生的要素就能控制燃烧反应,理解燃烧的实质。

(2)列举燃烧在生活、生产和国防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燃烧,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学习过程:

温故而知新 知识准备 学海起航

分别说出木炭、铁丝、蜡烛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发挥自学潜能 你会有新发现

读书自学 探究新知

1、阅读P122—P123,列举日常生活中使火熄灭的方法?这些方法为什么可使火熄灭?

2、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3、根据对灭火原理的分析,你认为物质要燃烧需具备哪些条件? 4、什么叫着火点?

5、回想前面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结合上面内容,你认为什么是燃烧? 展示自学风采

看看谁比谁强 小组合

春季课程-氧气氧化、燃烧与灭火教案讲解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21%为氧气;

2、通过阅读教材,找出氧气的物理性质;硫、木炭和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有

什么区别?

3、什么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及燃烧?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

1.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 密度为1.429克/ 升,比空气略重;标准状况下,液态(沸点-183°C )淡蓝色、固态(-218℃)为淡蓝色雪花状。

3. 不易溶于水;

4. 氧气(无色)????→?)183(℃-沸点液态氧(淡蓝色)????→?-)218(℃熔点固态氧(淡蓝色)

考点/易错点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但能够支持燃烧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

3、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4、化学反应:

A、木炭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保持红热

在氧气中①剧烈燃烧,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

B、硫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①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③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底放水吸收)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C、铁丝与氧气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

《四季》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教材分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一)第二课。课文分为四小节,以拟人化的口吻描述了四季不同的特点和代表性事物,篇幅不长,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景观的赞赏和热爱。《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着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意境美、情景美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对拼音的学习,总的识字量不大,但是已经能够借助拼音来认读课文。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四季的概念不清晰,只停留在天气、温度的变化较浅薄的认知上,无法理解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代表事物,而且是第一次接触到课文教学,对于课文教学的流程还不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四季的儿歌和图片,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来感悟四季的美景和变化,避免过多琐碎的提问。

【设计思路】

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朗读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时间留给学生,

《四季》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教材分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一)第二课。课文分为四小节,以拟人化的口吻描述了四季不同的特点和代表性事物,篇幅不长,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景观的赞赏和热爱。《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着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意境美、情景美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对拼音的学习,总的识字量不大,但是已经能够借助拼音来认读课文。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四季的概念不清晰,只停留在天气、温度的变化较浅薄的认知上,无法理解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代表事物,而且是第一次接触到课文教学,对于课文教学的流程还不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四季的儿歌和图片,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来感悟四季的美景和变化,避免过多琐碎的提问。

【设计思路】

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朗读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时间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