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后
“计算机网络课后”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计算机网络课后”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计算机网络课后”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对电路交换,当t=s 时,链路建立;当t=s+x/C,发送完最后一bit;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对分组交换,当t=x/C, 发送完最后一bit;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所以总的延迟= x/C+(k-1)p/C+kd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x/C+(k-1)p/C+kd<s+x/C+kd 时,(k-1)p/C<s
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 bit),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要点
第1章
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1.6试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1.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1.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1.9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 (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数据传输速率为b (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假设x > p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 (p ? h) (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冯博琴)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引论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分为一下四个阶段: 1) 2) 3) 4)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Internet时代
各个阶段特点参加课本。
2. 说明为什么在网络中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CCP?
答:在网络中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CCP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通信功能从主机中分离出来,以减轻主机的负荷。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网络上各主机间的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它们组成的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
3. 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试述这种层次结构观的特点以及各层的作用是什么?
答:通信控制处理机构成的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或骨架层,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主机负责数据处理,是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它们组成了网络的资源子网,是网络的外层,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没有通信子网,网络不能工作,而没有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传输也失去了意义,两者合起来组成了统一的资源共享的两层网络。将通信子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要点
第1章
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1.6试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1.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1.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1.9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 (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数据传输速率为b (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假设x > p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 (p ? h) (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
大学计算机网络 课后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是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为64学时,它主要的任务是: ? 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 对目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 ? 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 ? 初步掌握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 ? 初步培养在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 ? 对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要有一定的了解。
期末复习考试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期末复习应结合课程的主要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采用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进行。
本课程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 计算机网络涉及的概念多,因此要强调掌握基本概念,对于具体的计算机网络中使
用的专用设备以了解为主;
? 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较快,故应尽量掌握较新的内容,不要与现实脱节; ? 实验环节是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内容,应给予足够重视;
?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基础性课程,内容广泛但并不深入,故应采用以理解为主,在
理解基础上去掌握的方式来学习,为将来继续学习的网络其它相关知识奠定好基础。
为了更好地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编辑此复习提要。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要点
第1章
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1.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1.6试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1.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1.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1.9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 (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数据传输速率为b (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假设x > p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 (p ? h) (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整理
第五章:1、广义的网络互连可以在那几个层次上实现?分别需要用到哪些网络互连设备? 答: 广义的网络互连可以在网络体系结构的不同层次上实现,例如: 1) 物理层 : 使用中继器或集线器在不同的电缆段之间复制位信号 , 在物理上实 现同类局域网络不同网段的互连; 2) 数据链路层:使用网桥或交换机在局域网之间转发数据帧,可以用 MAC 地 址寻址,高效实现不同局域网络之间的互连与通信; 3) 网络层 : 使用路由器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存储转发分组 , 用 IP 地址寻址 , 可以 实现不同类别链路的网络互连,这也是因特网的主要技术基础; 4) 传输层及应用层 : 使用网关提供更高层次的互连 , 用端口号或其他特定标识寻址,主要应用在不同类别的网络(例如:因特网与 SNA 的网间通信)的 互连。 3、因特网中存在三种地址和两种地址转换机制 , 这两种机制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这三种地址存在的意义何在?
答: 因特网上普遍存在的三种地址分别是主机域名、 IP 地址、和局域网卡上的 MAC 地址(拨号上网不需要这种地址 ),两种地址转换机制分别是 DNS 和ARP ,DNS 用于完成主机域名到 IP 地址的转换,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应用 ;ARP 则是完成局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题
一、单选题
1、OSI参考模型__________层负责二进制传输。 A、传输 B、表示 C、物理 D、应用 2、不属于分组交换的特点的是__________
A、节点需要有很大的外存 B、节点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分组 C、分组暂时保存在节点的内存中 D、分组交换将采用动态分配策略 3、TCP/IP协议是通过 方式实现主机间的通过连接的。
A、通过主机名 B、通过IP地址
C、通过MAC地址 D、通过物理地址
4、当数据从计算机A传送到计算机B时,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________。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应用层 D、表示层
5、集中式拓扑结构网络中的信息必须通过中心处理设备,它是_________结构_ A、总线型 B、环型 C、星型 D、网型 6、数据报和虚电路属于________。
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 7、使用ipconfig命令可以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但是
计算机网络
一、术语辨析
1.WSN:将无线自组网与传感器技术组合的网络;
2.Iot: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的网络; 3.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4.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制定的通信规则、约定与标准 5.网络层:实现路由选择的层次;
6.应用层:实现应用程序之间通信过程控制的层次; 7.频带传输: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数字数据信号的方法
8.ADSL:通过电话线路,并且上、下信道带宽是不对称的接入方法; 9.波特率:每秒钟载波调制状态改变次数;
10.基带传输:在数字信道上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 11.比特率:每秒传送的构成代码二进制比特数,单位是bps;
12.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保证帧中的二进制比特的组合不受任何限制的能力; 13.纠错码:能够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
14.误码率:二进制比特序列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传错的概率; 15.网桥:在MAC层互联两个或两个以上局域网的设备;
16.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在多个端口之间同时建立多个并发连接的局域网设备; 17.ARP: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映射功能的协议; 18.路由汇聚:用来减少路由表中路由项数量的方法; 19.UDP: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