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七年级上册”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七年级上册”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七年级上册”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
新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29《论语十二章》 复习
29《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篇一:人教版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篇一: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学习资料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给别人出谋划策但是不尽心尽力呢?有没有同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独立做事情,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就知道了有些事情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就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成为老师的."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学习,那就会很疑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令狐采学创作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令狐采学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翻译】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 - 图文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年级 课题 七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型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以第一章为例,这是《论语》的首章,也是编选《论语》者不会缺少的一章。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那么如何“正己”呢?这需要时时警惕,事事用心,无时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啊)要做到时时警惕,自然要“学而时习之”,此处的“时”,朱熹释为“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而程颐释为“重习也”,均强调了学习不可中断。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教材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 - 图文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年级 课题 七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型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以第一章为例,这是《论语》的首章,也是编选《论语》者不会缺少的一章。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那么如何“正己”呢?这需要时时警惕,事事用心,无时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啊)要做到时时警惕,自然要“学而时习之”,此处的“时”,朱熹释为“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而程颐释为“重习也”,均强调了学习不可中断。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教材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
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含义,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内容类别,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小组探究法、课外拓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生动灵活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故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音画: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三千人齐诵《论语》视频片段。
2.同学们,在声势浩大的奥运会开幕式,三千人齐诵《论语》给你带来的感受是什么?预设:引导学生可从诵的内容以及诵的形式给人带来的震撼说。
作于春秋时期的《论语》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精髓,是我们的根。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论语〉十二章》,聆听孔夫子的教诲。
【设计意图】了解相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导学案 11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提升文言素养。
2.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结合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绍,体味古代先贤的个人修养与求学方式。
3.思考孔子的现代价值,汲取其精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品味经典,品味先贤思想。 难点:感受先贤的个人修养培养方式。
知识链接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学法指导:
1.先秦文言文诚然不好理解,但同学们要学会迎难而上,首先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再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2.《论语》十二章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部分,需要反复咀嚼,直至领会。3.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当代人的个人修养
(2019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论语》十二章
(2019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论语》十二
章教学设计 河大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孔子和论语。
2、 掌握并积累字词的读音、含义,并背诵、默写课文。 3、 领悟孔子将治学和修身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PPT视频(学生观看)
刚才我们欣赏的视频是经典诵读的场景。大家知道他们诵读的经典是什么?生答:《论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论语》,感悟《论语》的魅力。板书课题《论语》十二章 二、出示目标
PPT展示目标,学生齐读。 三、了解孔子及《论语》
1、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孔子。我想先请一个同学起来说一下你所知道的孔子。(赵子
文)
出示PPT孔子
生;观看,阅读关于孔子的知识。 2、 介绍《论语》
PPt展示,学生识记《四书》 下面看课本P52页注释一 教师强调,学生记忆。 四、听读课文
1、 PPt出示听读要求,师生共同明确 2、 播放朗读视频,学生听读。 五、初读课文
我们听了朗读课文的视频,下面我想请同学来试读一下。读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PPT出示。
停顿划分,看着黑板读书。 教师指名读书,师生互评。 齐读课文。
六、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 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全面,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全解完全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