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20个常用实词例解
“文言文120个常用实词例解”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文言文120个常用实词例解”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120个常用实词例解”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
一、 爱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
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二、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三、 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 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 加)思亲。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填空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既可以有效记忆词语,又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一)1、爱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 )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 )思亲。 5.本
柳宗元本( )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反其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 ),即今日所见本(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 完整解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 完整解析版
文言实词小故事 1、爱
l楚人爱( 宠爱 )其子,虽爱( 吝惜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喜爱 )菊,众人爱( 爱慕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隐藏 )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安全 )闲之地,得旦夕安( 安逸 )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安稳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养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安置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哪里 )在哉?
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 4、被
屈原忠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
一、
爱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二、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
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三、 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
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 倍
苏武陷
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
第二部分 读故事 记实词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1、 爱
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 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2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二)
41.间
1、凡天地之间(两事物的当中)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5、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6、遂与外人间隔(隔离) 7、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9、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秘密地,悄悄地) 10、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11、骨微伤,病间月(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 12、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1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顷刻) 14、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谍) 1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1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17、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42.见
1
1、事不目见耳间(看见,看见的东西)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4、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见
高考120个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
高考120个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
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
1.【爱】下列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吝惜)
B.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 (隐蔽,躲藏)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爱慕、欣赏) D.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爱护) 1.【答案】B(A.爱护、C.爱惜,吝惜、D. 喜爱、喜欢) 2.【安】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 项王曰:?沛公安在?” 《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 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定) 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身、养生、享受)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形容词,安适、安逸 2.【答案】C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3.【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动词,覆盖,蒙上)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动词,披散、散开) C.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柳毅传》(动词,同“披” )
D.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状》(表被动) 3.【答案】D.(遭受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既可以有效记忆词语,又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1、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
120个文言文实词练习及助记材料
120个文言文实词练习
(附: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助记材料及注释)
一、爱
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 )菊,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 )而不见。 二、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 )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 ),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 )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 )在哉? 三、被
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 )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 )思亲。 五、本
柳宗元本( )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反其本( )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 ),即今日所见本( ),以本( )其当日心境。 六、鄙
晋之鄙(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一)
1、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