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反应原理与设备
“化工反应原理与设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化工反应原理与设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化工反应原理与设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化工反应原理
《化工反应原理与设备》课外自学报告 ———反应器基本原理
一、化学反应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通过深入地研究,掌握传递过程的动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共同作用的基本规律,从而改进和深化现有的反应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2)开发新的技术和设备。
(3)指导和解决反应过程开发中的放大问题。 (4)实现反应过程的最优化。 2、研究的方法: 数学模型
在化学工程中,数学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动力学方程式
对于均相反应,可采用本征速率方程式;对于非均相反应,一般采用宏观速率方程式。 (2)、物料衡算式
流入量 = 流出量 + 反应消耗量 + 累积量
(3)、热量衡算式
物料带入热=物料带出热 + 反应热 + 与外界换热 + 累积热
(4)、动量衡算式
输入动量 = 输出动量 + 动量损失
(5)、参数计算式
主要是指物性参数、传递参数及热力学等计算公式。
二、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学反应器的分类 (1)化学反应过程分类:
1
判断反应结果的好坏主要两个因素:反应速率、反应的选择性 1、反应速率:
化工反应原理
《化工反应原理与设备》课外自学报告 ———反应器基本原理
一、化学反应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通过深入地研究,掌握传递过程的动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共同作用的基本规律,从而改进和深化现有的反应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2)开发新的技术和设备。
(3)指导和解决反应过程开发中的放大问题。 (4)实现反应过程的最优化。 2、研究的方法: 数学模型
在化学工程中,数学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动力学方程式
对于均相反应,可采用本征速率方程式;对于非均相反应,一般采用宏观速率方程式。 (2)、物料衡算式
流入量 = 流出量 + 反应消耗量 + 累积量
(3)、热量衡算式
物料带入热=物料带出热 + 反应热 + 与外界换热 + 累积热
(4)、动量衡算式
输入动量 = 输出动量 + 动量损失
(5)、参数计算式
主要是指物性参数、传递参数及热力学等计算公式。
二、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学反应器的分类 (1)化学反应过程分类:
1
判断反应结果的好坏主要两个因素:反应速率、反应的选择性 1、反应速率:
化工安全生产与反应风险评估 - 图文
《化工安全生产与反应风险评估》
前言
化工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方针明确了化工生产企业从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在化工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安全生产把握着企业的命脉,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精细化学品的需要量日益增多,化工生产企业的数量十分可观。化学品的开发生产,在给人们的基本生活要求提供有效保障的同时,各类火灾、爆炸及中毒等事故的发生,也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给生产企业和国家带来了财产损失,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化工企业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产企业对化工过程本质安全的理解不到位,盲目放大生产;二是化工安全管理部到位,各种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如今,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逐渐由传统的、经验的、事后处理的方式转变为现代的、系统的、事前预测的科学方法。
反应风险研究与工艺风险评估是化工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来源于化学物质风险和工艺过程风险,化工反应风险研究和工艺风险评估是化学品开发生产的重要研究内容,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反应风险研究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
第一章 流体流动
【例1-1】 已知硫酸与水的密度分别为1830kg/m3与998kg/m3,试求含硫酸为60%(质量)的硫酸水溶液的密度为若干。 解:根据式1-4
1?0.6?0.4
?m1830998 =(3.28+4.01)10-4=7.29×10-4
ρm=1372kg/m3
【例1-2】 已知干空气的组成为:O221%、N278%和Ar1%(均为体积%),试求干空气在压力为9.81×104Pa及温度为100℃时的密度。 解:首先将摄氏度换算成开尔文
100℃=273+100=373K 再求干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Mm=32×0.21+28×0.78+39.9×0.01 =28.96kg/m3
根据式1-3a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3 ?m?9.81?10?28.96?0.916kg/m
8.314?373
【例1-3 】 本题附图所示的开口容器内盛有油和水。油层高度h1=0.7m、密度ρ1=800kg/m3,水层高度h2=0.6m、密度ρ2=1000kg/m3。
(1)判断下列两关系是否成立,即 pA=p'A pB=p'B (2)计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
第一章 流体流动
【例1-1】 已知硫酸与水的密度分别为1830kg/m3与998kg/m3,试求含硫酸为60%(质量)的硫酸水溶液的密度为若干。 解:根据式1-4
1?0.6?0.4
?m1830998 =(3.28+4.01)10-4=7.29×10-4
ρm=1372kg/m3
【例1-2】 已知干空气的组成为:O221%、N278%和Ar1%(均为体积%),试求干空气在压力为9.81×104Pa及温度为100℃时的密度。 解:首先将摄氏度换算成开尔文
100℃=273+100=373K 再求干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Mm=32×0.21+28×0.78+39.9×0.01 =28.96kg/m3
根据式1-3a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3 ?m?9.81?10?28.96?0.916kg/m
8.314?373
【例1-3 】 本题附图所示的开口容器内盛有油和水。油层高度h1=0.7m、密度ρ1=800kg/m3,水层高度h2=0.6m、密度ρ2=1000kg/m3。
(1)判断下列两关系是否成立,即 pA=p'A pB=p'B (2)计
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
第一章 流体流动
【例1-1】 已知硫酸与水的密度分别为1830kg/m3与998kg/m3,试求含硫酸为60%(质量)的硫酸水溶液的密度为若干。 解:根据式1-4
1?0.6?0.4
?m1830998 =(3.28+4.01)10-4=7.29×10-4
ρm=1372kg/m3
【例1-2】 已知干空气的组成为:O221%、N278%和Ar1%(均为体积%),试求干空气在压力为9.81×104Pa及温度为100℃时的密度。 解:首先将摄氏度换算成开尔文
100℃=273+100=373K 再求干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Mm=32×0.21+28×0.78+39.9×0.01 =28.96kg/m3
根据式1-3a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3 ?m?9.81?10?28.96?0.916kg/m
8.314?373
【例1-3 】 本题附图所示的开口容器内盛有油和水。油层高度h1=0.7m、密度ρ1=800kg/m3,水层高度h2=0.6m、密度ρ2=1000kg/m3。
(1)判断下列两关系是否成立,即 pA=p'A pB=p'B (2)计
化工原理—沉降与过滤
一、判断题
1.物料在离心机内进行分离时,其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称为离心分离因数。 (√ ) 2.旋风分离器是利用惯性离心力作用来净制气体的设备。 (√ )
3.恒压过滤时过滤速度随过程的进行不断下降。 (√ )
4.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与其沉降面积和粒子的沉降速度,以及降尘室的高度有关。 ( × )
5.非均相物系分离按操作原理主要有沉降、过滤、压榨、离心分离、吸收和萃取。 ( × )
6.用旋风分离器来分离含尘气体中的尘粒,若进口气速增加则分离效率提高,其压降上升。 ( √ ) 二、填空题
1.除去液体中混杂的固体颗粒一般可采用( )、( )、( )。 重力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等
2. 混合物内部均匀且没有相界面者称为( ),若混合物内部存在一个以上的相,且向界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有差别者为( )。 均相混合物(均相物系);非均相混合物(非均相物系)
3.按照固体颗粒在介质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把固体颗粒分成大小不同的几部分的分离方法称为( )。 分级沉降法
4.含尘气体通过沉降室所经历的时间( )尘粒从室顶沉降到室底所需时间,尘粒便可分离出来。 大于或等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反应器设计和优化)
均相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
项目2 反应器设计和 优化
均相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
问题: 1 反应器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2 如何完成反应器的设计任务? 3 什么是反应器的优化? 4 如何进行反应器的优化?
2
均相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
任务1 间歇操作釜式反应器设计
工作任务: 根据化工产品的生产条件和工艺要求进行间歇操作釜式 反应器的设计。
解决思路: 根据反应特性和工艺要求初步选定反应器类型后,然后计 算出反应器的有效体积,进而算出反应器体积,并根据国家 或行业化工设备标准进行选型。
3
均相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
一、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模型
流动模型 是对反应器中流体流动与返混状态的描述。反应器中 流体的流动模型是针对连续过程而言的。 理想臵换流动模型 理想流动 模型 理想混合流动模型
特点:返混量为无穷大;反应釜内 物料的各种参数完全一致;存在停 留时间分布。 理想混合的适用条件?
特点:没有返 混,或者返混 量为零;垂直 于流动方向任 一横截面上物 料的所有参数 都相同;而沿 流动方向上连 续变化。 理想臵换的适 用条件?
4
均相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
反应器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 理想混合流动 理想臵换流动
5
均相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
返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而是专指不同时刻进
煤化工炼焦工艺与设备简介
煤化工炼焦工艺与设备简介
不吸第一支烟
初二(5)班 檀鲁镔
活动目的:
今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的第十七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控制吸烟,减少贫困”。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分别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全国约有3.5亿吸烟者,占世界吸烟者的1/4,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万。2002年城镇居民八类食品开支的4.9%用于购买烟草制品,在一些贫困地区该比例甚至过10%。在中国的3.5亿烟民中,青少年吸烟者高达500万,开始吸烟的年龄已趋于提早,1984年23岁,现在为21.7岁。
我国因吸烟死亡的人数日益呈增长趋势,且吸烟人群从成年人逐渐转向青少年。青少年吸烟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问题。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内各器官都未成熟,吸烟对青少年危害甚大。世界无烟日即将到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提出倡议。——班会口号: 一人吸烟 万人长眠
活动形式:谈话互动+表演
活动地点:初二(5)班教室
活动准备:
1.四组同学分别准备大幅的戒烟漫画(李璨 陈潜;张莹;陈浩;陈达);
2.两个同学准备现场做画(刘阳,陈宇思);
3.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戒烟标志,作为班级布置的主题;
4.黑板报关于戒烟知识内容;
5.戒烟吉祥物(林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复习
期末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4*5分;
2.问答题:9*7分; 3.计算题:17分。 复习: 绪论
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① 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低; ② 能源消费总量大,人均能耗低;
③ 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脱离世界能源消费的主流; ④ 能源消费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已使环境不堪重负;
⑤ 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长期能源供应面临严重的短缺,需要大量进口,引发能源安全问题;
⑥ 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存在巨大节能潜力。 2.何谓节能?
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
第一章
1.1 能源与能源的分类
能源(3)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的能量: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能量和动力的物质资源。 四种分类方法:
1按来源分类
能源按来源可分成三类:
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量生物质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海洋能;主体:太阳辐射能,目前所用能源的绝大多数。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地热能、核能
(3)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的能量 潮汐能
2按能源的转换和利用层次分 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终端能源
(1)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