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教案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1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种道明)
授课日期:2013 年9月 5日 课型:新授课 课题: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2课时 神奇的化学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的一些基本观点。 重难点:
重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 难点:新物质的理解。
实验准备:多媒体、坩埚钳、试管(3支)、砂纸、镁条、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滴管、试管刷、火柴、木条。 学习过程: 师生互动 情景创设: [展示] 观察 教师拿两段木条,一条折断,另 一条点燃。 导入新课:请大家分析一下,折议论纷纷。 断木条与木条燃烧这两种变化 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出示] 导学提纲 阅读课本P4---P6,你能获取哪 些信息? 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思考,讨论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联系? 4.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经常表 现为____、 ____和____的变化。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巡
体验化学探究(第二课时)
2014 -201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4年 编写人:冉伟东 审核组长:王守才 课题:体验化学探究(总第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
2、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探究 3、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的情感 一、【基础导学】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 、获得结论 、反思与评价等五个基本环节。
2、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 . 三、【智慧碰撞】 教材P20方法探究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只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1)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
体验化学探究(第二课时)
2014 -201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4年 编写人:冉伟东 审核组长:王守才 课题:体验化学探究(总第 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
2、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探究 3、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的情感 一、【基础导学】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 、获得结论 、反思与评价等五个基本环节。
2、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 . 三、【智慧碰撞】 教材P20方法探究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只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1)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自然之道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9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
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知道做事要遵守自然规律,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
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我们好心地救了一只幼龟,为什么会有更多的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22、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议课文、体会内在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
《白公鹅》第二课时教案
15、《白公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执教:平南镇中心小学 欧志强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2.领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运用表达方法,迁移练笔。 教学重、难点:
1、领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白公鹅特点的描写方法。 2、运用表达方法,迁移练笔。 一、复习导入,引出内容
回顾上节课:课文主要写了白公鹅的哪些特点?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二、批文入情,感悟写法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圈出能够体现白公鹅步态的词语。 2.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步态的?读读相关语句。 (1)“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划出句子中表示转折的词语并说说。 (2)用上“总要先。。。。。。再。。。。。。;然后。。。。。。再”说句子。
3.作者在描写白公鹅步态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的?读读相关语句。 (1)理解词语“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2)感受“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4.作者是怎样把白公鹅步态的特点连接起来的?学习转折构段法。 5.有感情朗读。 6.小结写法。
(二)自学三到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自然之道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9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
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知道做事要遵守自然规律,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
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我们好心地救了一只幼龟,为什么会有更多的
《秋水》第二课时
九 年级 语文 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课题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其他 项目 教师教法 15 日期 执笔: 张雪飞 审核 九年级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秋 水》 1、能说出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导学 一、了解《庄子》一书的特色 二、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1、课文分为几个层次?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三、学生自读分析课文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学生学法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一、交流展示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
《秋水》第二课时
九 年级 语文 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课题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其他 项目 教师教法 15 日期 执笔: 张雪飞 审核 九年级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秋 水》 1、能说出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导学 一、了解《庄子》一书的特色 二、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1、课文分为几个层次?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三、学生自读分析课文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学生学法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一、交流展示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
《争吵》第二课时
《争吵》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
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我”和克莱谛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3、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
团结友爱。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
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