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的变迁
“农村文化的变迁”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农村文化的变迁”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农村文化的变迁”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文化变迁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文化变迁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作者:吴思奇
来源:《商情》2015年第19期
【摘要】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可靠保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文化发生了许多变迁。本文从物质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习俗,社会心态入手,对农村的文化变迁现状加以分析与探究,挖掘文化变迁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文化变迁 物质生活 社会关系 文化习俗 社会心态 一、农村文化变迁主要特征 (一)物质生活变迁
物质生活文化的变迁速度较快,生产和生活用具的变迁分为五个主要方面:农业生产工具,做饭工具,家用电器,交通工具与住房情况。访谈对象均为45岁以上村民,通过比较发现:农业生产用具1990到1995年间主要为传统的人力畜力,而2010至2013年主要为大小型机械;1990到1995年柴火、煤炭是主要方式,而2010到2013年煤气、电磁炉则成为主要方式;家用电器上由1990到1995年的收音机、缝纫机、电视转变到2010到2013年的冰箱、电话、洗衣机微波炉,少数家
文化的固守与变迁
文化的固守与变迁——作者:卢鹏
文化的固守与变迁
——一个哈尼山村寨神林的人类学考察[1]
卢 鹏?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蒙自 661100 )
摘要:从旅游目的地的视角出发研究旅游所引发的文化变迁是旅游人类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
哈尼山寨箐口村传统节日“昂玛突”活动中两个寨神林的考察可以发现,旅游开发并不必定带来目的地文化的变迁,目的地文化还表现出保守的一面。文化的变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其中精神文化是最难改变的,而它的变迁或固守与祭祀人群是有关的。
关键词:文化变迁;固守;箐口;寨神林
关注文化接触和由此引发的文化变迁是人类学的一个传统。从旅游目的地的
视角出发研究旅游所引发的文化变迁也是旅游人类学的重要内容。有关旅游给目
的地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学术界经历了一个由单一价值判断到较为客观全面分析的过程。[1]2~7学者们的这些分析,很大程度上将旅游目的地的人们完全视为是被动接受旅游所带来的文化冲击的,而很少关注到他们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相当程度上也仍然是自己文化的主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既表现出变迁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固守的一面。文化的变迁是为了适应现
河南庙会文化及其当代变迁
乡土文化传承
第22卷第1期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2No.1α
河南庙会文化及其当代变迁
李秋香
(中南民族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庙会是我国传统的民众节日形式之一。本文以河南周口地区的庙会为例,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河南庙会的文化变迁。文章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庙会的活动内容已从传统的以祀神、娱神为主发展为以娱人、经贸为主,实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文化变迁。
关键词:河南;庙会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K89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39(204
一、河南庙会概况
庙会源于我国古代的社祭,是伴随着佛、道教的宗教活动而产生的,集拜神、娱乐、贸易为一体,区。它可分为每月定期和年节定期两种形式河南地处中原腹地,烂文化。至今,、西华的思都岗贤的地方。、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河南庙会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
11会期不一,规模较大。据有关地方志载,河南大型庙
行,。,、淮阳、沈丘、太康等,它于每。
,河南庙会多集中在新年伊始或秋收后的农闲时节定期举行。届时各阶层的男女老幼往往三五成群结伴赶会。
河南庙会文化及其当代变迁
乡土文化传承
第22卷第1期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2No.1α
河南庙会文化及其当代变迁
李秋香
(中南民族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庙会是我国传统的民众节日形式之一。本文以河南周口地区的庙会为例,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河南庙会的文化变迁。文章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庙会的活动内容已从传统的以祀神、娱神为主发展为以娱人、经贸为主,实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文化变迁。
关键词:河南;庙会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K89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39(204
一、河南庙会概况
庙会源于我国古代的社祭,是伴随着佛、道教的宗教活动而产生的,集拜神、娱乐、贸易为一体,区。它可分为每月定期和年节定期两种形式河南地处中原腹地,烂文化。至今,、西华的思都岗贤的地方。、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河南庙会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
11会期不一,规模较大。据有关地方志载,河南大型庙
行,。,、淮阳、沈丘、太康等,它于每。
,河南庙会多集中在新年伊始或秋收后的农闲时节定期举行。届时各阶层的男女老幼往往三五成群结伴赶会。
中国农村的民间组织与治理的变迁
中国农村的民间组织与治理的变迁
俞可平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最大的变化从经济体制上说就是以现行的承包责任制替代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从政治体制上说,就是各种民间组织开始出现,并且逐步推行建立在民间组织基础之上的村民自治制度。从农村开始逐步推行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体现了邓小平的改革策略:“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不仅如此,“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确实,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因为中国12亿多人口中有8亿多是农民。从民间组织的角度来看,情况也是这样。中国目前共有2135个县,乡镇单位44689个,行政村约74万个。90年代以后,县以下的乡镇和村普遍发展起了众多的民间组织。保守地估计,全国已经登记和未经登记的乡村两级的民间组织至少在300万个以上,占全国民间组织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显而易见,不研究农村的民间组织与治理,就很难了解整个中国的民间组织与治理状况。
本项研究之所以把福建省漳浦县长桥镇东升村作为个案,研究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其对农村治理变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无论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家庭结构变迁背景下对农村养老的思考
家庭结构变迁背景下对农村养老的思考
[提要] 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保障的影响是一项涉及面广、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对于养老保障体系很不健全、主要依靠家庭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的农村而言尤其如此。因此,深入研究当前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保障的影响,探讨其今后建设的重点与方向,最终提出一系列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家庭结构;变迁;农村养老
一、农村家庭结构变迁状况
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一般而言,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即家庭规模大小、家庭人员构成等;二是家庭模式要素,即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关系的整体模式。下面就以家庭的人口组成和家庭的代际关系两个维度分析农村家庭结构的变迁状况及趋势。
(一)家庭结构的第一维度:家庭的人口组成。影响家庭结构的直接特征即是家庭规模和家庭人口。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1949年首先提出将家庭划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三种类型。核心家庭一般指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主干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联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
美国文化处的历史变迁与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国文化处的历史变迁与评价
作者:董小川,辛兆义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3年第02期
摘 要:通过对美国文化处的英文表述和中文翻译、美国文化处功能和行动目标、美国文化处的认识与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文化处是美国对外文化事务的重要机构,是美国文化扩张的主要工具,是美国全球战略管理机构之一,在对外宣传、信息情报收集与发布、对外教育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国,文化处,历史变迁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K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04-0010-06
美国政府没有文化部这个部门,从1917年到2006年,美国政府对外文化事务机构,包括独立机构和国务院等部门所属的机构在内,有50多个,且多次更换名称。作为对外文化事务机构,美国文化处是其众多机构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但该机构的英文名称、汉语翻译、变更过程、行动功能以及如何评价等问题较少有人讨论,而这一问题直接关乎到我们对当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理解和认识。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目标。 一、美国文化处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仪式过程及功能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仪式过程及功能[1]
——以云南边境老山地区蓝靛瑶跳挂仪式为例
盘金贵
[摘 要] 宗教人类学研究的宗教与宗教行为密切相关,仪式过程与功能始终是宗教研究的两个重要范畴。仪式研究的是宗教的物质形式和行为模式,功能侧重于仪式的价值。仪式是表达并实践宗教信仰的行动,宗教仪式是人与神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仪式达到人神直接的协调与和解。本文以瑶族宗教社会举行跳挂仪式过程为研究中心,来探讨瑶族原始宗教与神学相互吸纳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跳挂仪式进行人类学解读,有助于拓宽对瑶族宗教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 瑶族 跳挂 仪式
[作 者] 盘金贵,男,1984年5月,瑶族,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越民族政策比较。南宁,530006.
瑶族不是云南土著民族,而是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从广东、广西等地不同批次游耕、顺山迁徙而来。据一些汉文史料记载,唐代、元代已有一定数量瑶族群体在云南活动,元代也已有瑶族在越南活动。明清时期尤其清朝中叶,瑶族从广东和广
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变迁的实证研究报告
- - -.
职业指导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变迁的实证研究
- - 总结资料
- - -. 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变迁的实证研究—以陇西县农村为例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从与年龄和性别相关的变迁、与文化程度相关的变迁、就业地点变迁和就业结构的特点就业环境的改善这几个方面描述了变迁的表现,并从个人、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分析了这些变化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国家应当继续完善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政府要降低信贷的门槛,扩宽贷款的渠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字】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社会保障制度
- - 总结资料
- - -.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得到了显著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在有利的国内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显著地提高。
一直以来,由于农村和城镇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农村和城镇社会发展差距显著,因此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之中,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模式主要分为:青年人的区域间流动就业模式和中老年人的当地农业就业模式为主。而他们从事的工作又具有低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低劳动报酬,高风险
从乡村集市变迁透视农村市场发展
从乡村集市变迁透视农村市场发展
——以河北定州庙会为例
陆益龙
? 2012-07-25 13:57:12 来源:《江海学刊》2012年第3期
【内容提要】乡村庙会和集市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乡土社会扮演多种角色。今天乡村集市已在传统基础上有了重要变迁,成为整个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华北乡村集市繁荣发展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庙会和集市的综合性功能在逐步消失,并逐渐演化为功能单一的农村低端消费市场。乡村集市的发展水平虽有待提高,但提升集市水平层次并不能带动乡村市场体系的现代转型。农村市场化建设和结构转型,关键还要靠制度、政策以及外部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要通过现代农产品市场等其他要素市场的建设,来带动农村社会的转型和发展。
【关键词】乡村集市 农村市场河北定州 庙会
在如何推进中国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上,农村市场化建设已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理论着眼点。因为农村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涉及“货往哪里卖,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走”这几个制约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所以,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对开创农村建设和发展新局面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农村的市场化?要破解这一难题,首先需要客观认识农村市场的历史、现状,从农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