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三年级上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周第四篇: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更多相关范文正文
第一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情况分析
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不进位第三篇: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周第五篇: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更多相关范文正文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的简单计算来源:网络 2014-08-03 21:05:02[标签:三年级 人教版 教案]奥数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1.例1(见下页图)。编写意图:教材从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一个男孩吃了2块,一个女孩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8+1/8是多少,教材通过小精灵提示思路和答案。教学建议:(1)展示此情境,让学生观察并寻找其中的数学信息,引导他们提出数学问题,由此引出分数的简单计算。(2)受整数加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将2/8+1/8写成3/16。这是由于学生对几分之几的含义不理解所致。教学时应允许学生试错,在交流探讨中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3)为了突破算理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填空练习,加强对几分之几里有几个几分之一的练习。如4/9里有()个1/9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全册,单元计划、课程目标、重难点齐全。
第一单元 时、分、秒
单元教学内容:时、分、秒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计量以秒为单位的方法及时间的简单计算的多种算法。
3、能在具体情景和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充分的体验。
4、逐步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掌握分与秒的关系,能够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时间。
2、用不同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单元教学措施与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自主的体验活动来加深对秒的认识。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体验,知道1秒有多长,知道1分=60秒。
3、让学生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观察交流得出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秒的认识 1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2课时
时、分、秒的练习 2课时
机动 1课时
全册,单元计划、课程目标、重难点齐全。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测 量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 建立毫米、厘米、分米的长度概念,会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练习
判断对错:
(1)一条裤子长 9 分米( ) (2)一张床长 5 分米 ( ) (3)小明高 14 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 2 分米也就是 20 厘米 ( ) 填空:
5 分米=( )厘米=( )毫米 30 毫米=( )分 米
40 毫米=( )厘米=( )分米 2 米=( )厘米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1、认识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 1 千米等于 1000 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填空: 1 千米= ( )米 2000米=( )千米 5千米=( )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2006~2007学年度上期) 沐溪镇中心学校教师:罗玉兰
课题: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108页例1、例2,练习二十四1—3题。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事情发生的几种可能性: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对事情的一些可能性做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知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对事情的一些可能性做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教学具准备:课件、纸盒、乒乓球、水果卡片、彩色笔等。题单。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一、问话激趣 教 师 活 动 1、 问话;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平时都爱做些什么游戏? 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做做游戏,好吗? 学 生 活 动 倾听回答。 二、游戏导入,探 究新知。(探究、感知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性。) 一、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性。 一、初步感知事件的几种可1、谈话; 能性。 请看,老师给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上数学期中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测量的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地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掌握。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能灵活的运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复习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大家了解了有关测量的哪些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如: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吨 千克 克
师:有关测量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顾整理(学生自主整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2.交流展示: (1)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讨论一下,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都整理了哪些内容?然后根据交流,讨论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同时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并且选出几份整理方法不同、比较全面的作品以备展示) (2)展示
师点名,选出几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整理的内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13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教 学 计 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是按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编写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百以内减法时,已经掌握了减法,的笔算方法,当时由于计算的数目比较小,笔算时不出现连续退位的情况,学生容易掌握?而万以内的减法,基本包括了整数减法的各种情况,如连续退位?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等情况,计算时比百以内的减法要复杂?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减法以后,整数加减法酌计算就基本学全了?
2?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本册教材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以及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减数是两数之和或两数之积)?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篇一: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104×3表示( )。
2、小明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8秒,照这样他从一楼走到五楼用()秒。
3、一米长的绳子,截下它的1∕10,应截下( )分米,截下它的1∕2,应截下( )分米。
4、 因数、因数、积都是同一个数,这个数是( )或( )。
5、 一天中的上午,有7时、11时、10时30分、6时、9时、8时,按时间的先后顺
),时针
7、120×5的积末尾只有一个0。( )
8、如果A×B=0,那么A和B中至少有一个是0。 ( )
9、7个1/7米是7米。( )
10、小红和小颍比赛跳绳,小红2分钟跳了190下,小颍3分钟跳了240下,小颍跳的快。 ( )
二、 快乐ABC(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每题1分,共9分。)
1、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
A变大 B不变 C 变小
学习要勤复习、多预习、多练习!考试做题要认真、仔细,遇到难题放到最后多读多思考!
2、把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A 8 B 12 C 5
3、两个足球队进行比赛,结果( )
A 两个队都胜了B 两个队都负了 C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修改
第一单元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2018年初三年级中考数学《规律探索》精选
2018年初三年级中考数学《规律探索》精选
一.选择题
1. 我们将如图所示的两种排列形式的点的个数分别称作“三角形数”(如 1,3,
6,10…)和“正方形数”(如 1,4,9,16…),在小于 200 的数中,设最大的“三角形数”为 m,最大的 “正方形数”为 n,则 m+n 的值为(
)
A.33 B.301 C.386 D.571
2.如图所示,下列图形都是由相同的玫瑰花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成的,按此规律摆 下去,第 n 个图形中有 120 朵玫瑰花,则 n 的值为(
)
A.B.
中空白处的是(
)
A.28 B.29 C.30 D.31
3.如图,小正方形是按一定规律摆放的,下面四个选项中的图片, 适合填补图
B. C. D.
1234567
4. 观察下列算式:2=2,2=4,2=8,2=16,2=32,2=64,2=128,823451018 2=256…, 则 2+2+2+2+2+…+2的末位数字是( ) A.8
B.6
C.4
D.0
二 填空题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1OA1,△P2A1A2,△P3A2A3,…都是
1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顶点P(3),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