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原文及拼音

“管仲列传原文及拼音”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管仲列传原文及拼音”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管仲列传原文及拼音”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管仲列传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2
【bwwdw.com - 博文网】

史记选读 浦培根

管仲列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的民本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4、珍惜同学情谊,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司马迁的家世、经历、志向、抱负和创作《史记》的始末。

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目的。 教学难点 1、课文中一些词句的翻译。

2、管仲的民本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横批“挚交千古”。

友谊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历史上多少动人的知音故事,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友谊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是无私的关怀,宝贵的信任;是正直的忠告,热情的鼓励。友谊是对理想的共同追求,是前进征途上的精诚合作,是困难关头的相互支持,是人生道路上的神圣承诺。志同道合者可以成为君子之交、金兰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生死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而这幅楹联的主角管仲

管仲列传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2
【bwwdw.com - 博文网】

课题:《管仲列传》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自主学习】 模块一、情境引读 (一) 文学常识

管仲 ,春秋初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以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助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侯,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典故】桓公拜相

“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

《管仲列传》公开课教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2
【bwwdw.com - 博文网】

獐沟中学教学案 高二语文组

《管仲列传》导学提纲

主备人:李彩霞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通过朗读、分析,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学习重点】

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学习难点】

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课前准备】

完成预习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题: 一、了解作者

搜集有关管仲的故事。

二、对照注解,了解文章的大意。 (一)实词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之。 (1)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淮阴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2
【bwwdw.com - 博文网】

原文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文及翻译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2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书面作业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升本科《古代汉语专题》课程书面作业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古代汉语分为四个时期,其中_______________为中古时期,____________为近代时 期。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假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长是也。”

3.“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 中“蚤”和“早”是一对_______字。

4.“出发”的繁体字写作_____________。

5.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个很大的差别,从词汇上看,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古代汉语是以________词为主。

6.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中“异同”属于_________词。

7. 词义引申的规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8. “宫”的古义是“房屋”,今义是“帝王宫室或某些娱乐场所”,这属于______________。

9. 古代汉语中特殊指示代词是_______和_________。

10. 中古音是以《切韵

司马迁《屈原列传》原文及译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2
【bwwdw.com - 博文网】

司马迁《屈原列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屈原,名平,楚同姓(1)。为楚怀

王左徒(2)。

博闻强志,明于

治乱,娴于辞

令。入则与王图

议国事,以出号

令;出则接遇宾

客,应对诸侯。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

王甚任。上官对外接待宾客,大夫与之同列,应酬诸侯。怀王争宠而心害其

能(3)。怀王

使屈原造为宪

令(4),屈平

属草稿未定

(5),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因谗

之曰:“王使屈

平为令,众莫不

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曰以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夺走它,屈原不肯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

为‘非我莫能为。’”王怒而

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

蔽明也,邪曲之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

害公也,方正之

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

骚》(6)。“离

骚”,犹离忧也。夫天,人

之始也;父母

者,人之本也。

人穷

司马迁《屈原列传》原文及译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2
【bwwdw.com - 博文网】

司马迁《屈原列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屈原,名平,楚同姓(1)。为楚怀

王左徒(2)。

博闻强志,明于

治乱,娴于辞

令。入则与王图

议国事,以出号

令;出则接遇宾

客,应对诸侯。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

王甚任。上官对外接待宾客,大夫与之同列,应酬诸侯。怀王争宠而心害其

能(3)。怀王

使屈原造为宪

令(4),屈平

属草稿未定

(5),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因谗

之曰:“王使屈

平为令,众莫不

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曰以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夺走它,屈原不肯给,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

为‘非我莫能为。’”王怒而

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

蔽明也,邪曲之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

害公也,方正之

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

骚》(6)。“离

骚”,犹离忧也。夫天,人

之始也;父母

者,人之本也。

人穷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原文及翻译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2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欧阳晔传》原文及翻译

《欧阳晔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译文:

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

就不会接受;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2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2016届吉林省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

2016届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12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司马相如列传

【说明】此文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传记。作者采用“以文传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下》)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相如一生游粱、娶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而与此有关的文和赋却全文收录,“连篇累牍,不厌其繁”(李景星《史记评议》),计有《子虚赋》、《上林赋》、《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上书谏猎》、《哀二世赋》、《大人赋》、《封禅文》等八篇,文字之多,远超司马迁自己的记述,足见作者“特爱其文赋”(茅坤《史记钞》),“心折长卿之至”(牛运震《史记评注》)。

司马迁通过这些文赋,写出了汉代辞赋大师司马相如穷困潦倒的境遇,表现传主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汉武帝时代的显赫声威的感受,他既赞美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思想,铺排宫室苑囿的华美和富饶,显示中国人民创造物质文明的伟大才智与功绩,又主张戒奢持俭,防微杜渐,并婉谏超世成仙之谬,让读者看到了封建盛世之下一个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情。 司马迁对相如及其文赋的评价,皆寓于相如的文章之中,他肯定《子虚赋》、《上林赋》倡言节俭的主旨,高度评价相如作品的讽谏作用与《诗经》无异,反映了作者重视作品教化作用的文学观念。实际上相如文赋的思想都是司马迁赞成的思想,他不过是借传主之文来反映自己的思想罢了,正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