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要点有哪些
“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要点有哪些”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要点有哪些”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要点有哪些”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要点
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要点
(1)隔离治疗病人 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主要传染源,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行的有效措施。
(2)追踪密切接触者 根据监测信息,确定暴发流行的影响范围和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及时发现新病例。
(3)带菌者服药 对于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带菌者,在发生疫情时可考虑选择服用其敏感的预防性抗生素。
(4)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季节前进行疫苗接种,在暴发时对重点人群特别是少年儿童和老人开展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5)做好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会通过感染的人或动物污染环境,并通过环境造成扩散。因此,应当结合可能污染来源和污染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
(6)健康教育 开展和加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的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远离病人或可能染疫动物。 1. 突发急性传染病指的是什么?
突发急性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对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鼠疫以及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简称“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生的急性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某部1992-2011年呼吸道传染病的报告情况,为部队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某部疾病监控中心1992-2011年的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时间、人群分布等方面的资料。 结果1992-2011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2913例,占总传染病报数的39.15%;主要为肺结核占30.28%,水痘占20.32%,麻疹占14.90%,流行性感冒占13.83%,流行性腮腺炎占10.02%;其中男性占92.93%,女性占7.07%;干部占28.77%,战士占63.99%,其他人员占7.24%;传染病发病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以春、冬季高发。 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危害部队的重要传染病,肺结核、水痘、麻疹所占比例较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疫情暴发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传染病;呼吸道;分析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咳嗽或喷嚏借助飞沫传播。部队生活工作高度集中,指战员密切接触,人群流动性大,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且一旦有发生,容易形成暴发疫情。为了解某部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制定有效的预
口岸呼吸道传染病排查处置技术方案
第二部分口岸呼吸道传染病排查处置技术方案 一、概述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经空气飞沫传播、通过呼吸道侵入并能引起易感人群感染和流行的一类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一般在冬、春季节多见,传染性强,易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造成疫情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本方案适用于排查和处置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重点关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鼠疫、肺炭疽、开放性肺结核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口岸呼吸道传染病可疑病例排查处置流程图见第五部分第四节。 二、病例排查程序 (一)病例转移。
1. 在交通工具、检疫查验通道或口岸区域经初步排查发现呼吸道传染病可疑病例后,首先划分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本部分第六节)。在做好相关防护措施(第一部分第五节)的前提下,将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转至隔离观察室进行详细排查,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自身防护,严防交叉感染。
2. 在无国际关注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时,对交通工具上和口岸现场的一般接触者给予健康建议后放行。当发生国际关注呼吸道传染病时,对交通工具上和口岸现场的一般接触者登记个人信息、给予健康建议后放行。 (二)可疑病例的排查。 1. 针对性流行病学调查
在初步排查的基础上, 结合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对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特别强,早春季发病率最高,其症状是高热、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发热后24小时身上出现皮疹,米粒大小点状疹子,有点象“鸡皮疙瘩”,先在颈、胸、腋窝、肘、腕、大腿根处出现,并在1日内蔓延至全身,比较痒。孩子如出现类似症状,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及时去医院就诊。预防猩红热方法是:口服板蓝根或用淡盐水漱口,少让孩子外出串门,教育孩子讲卫生。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甲山小学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结合当前的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特重新修订和完善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 一、 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保证不出现传染病疫情为目标,认真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控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学校稳定。 二、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学校公共卫生水平,落实防控措施,做好日常检测,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与蔓延。 2、依法管理,落实责任制
成立一把手负责的学校防控传染性疾病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防控传染性疾病工作的决策领导工作,制定工作应急预案。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落实防控传染性疾病的各项措施,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根据疫情预测和变化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全校预防传染性疾病工作的实施。疫情发生时立即报告区卫生防疫部门和区教委,并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落实防控工作措施。
认真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哪些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哪些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哪些?
《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8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2类)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4类)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丙类传染病(12类)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008年5月2日新增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
一 鼠疫 :
鼠疫(plague) 是由啮齿动物和蚤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
人兽共患病,其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
四肢疼痛、恶心、喉痛,常见的是最早被蚤叮咬的地方其相关的淋巴结出
现淋巴腺炎,这就是腺鼠疫,其90%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少数发生在腋下
或颈部,受害的
传染病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阮病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新中国成立后,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指导下,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已接近被消灭。
3、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会性感染~ 4、构成感染必备条件:病原体,人体和他们所处的环境。
5、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有些传染病很少出现再次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人体在被某种病院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较常见于疟疾、血吸虫病和钩虫病。
6、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7、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8、感染过程的表现(表现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机体的免疫力和外界的干预) 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清除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
2008传染病控制试题
2008-12-29 | 传染病竞赛题
1、《艾滋病防治条例》何时通过,共几章几条何时实施?
答、条例于2006年1月18日通过,共7章64条;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2、什么是艾滋病(AIDS)?
答:艾滋病,是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什么规划?加强和完善艾滋病预防、检测、控制、治疗和救助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4、何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答:体内有HIV,但未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称为HIV感染者。 5、AIDS指的是什么?
答:AIDS即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艾滋病。 6、标准防护原则:
标准防护原则是指医务人员将所有病人的血液、其他体液以及被血液、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7、从HIV感染到发展成AIDS病人潜伏期有多长? 答: 7—10年。
8、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指哪些人群?
是指有卖淫、嫖娼、多性伴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第七 章传病染的 防与预制控1
学要习求掌握传:病概念、染传病染流过程、传染病的控制行管理 与悉熟影响:传病染流的因行
2素
学习容内 一、染传定义病
二 传、病的染行流过程 三、传染病的预防 制策控略 四、 传病染控的与制理管3
相关概
念感染:病体与原人的相体作用互染感:病感染后临的床或临亚表床现生共态 com状ensmalsim 机会性感染 pooptrnusiictinf ctieno 件致条菌 c病onitidnao (E.l olci ,sePdomunaso Fu,ngi)4
染感过的表现1程.清病原体除e liimnaiot no fpthagone 2隐.感性 染cveort nfectiion .3显感性染 oevrtinfe cion t4.原携带病状 ca态rirre satte5.潜伏性感染l aent itnefction5
1
.清除 原体非特病性防御异力 n能n-sopecifc immuinti 特y异性疫功免能s ecifip cimunmtyi —主免疫动a citev mimuiny疫苗接种或t自然染感—被动 免 疫apssvie miunmtyi体母得获或注射疫免球白
蛋6
2.性感染隐病原体仅诱导机产生体特异免疫性答
传染病学指导:霍乱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潜伏期数小时至6天,突然起病,100%的病人有腹泻,腹泻为无痛性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由于剧烈泻吐,体内大量液体及电解质丢失而出现脱水表现,轻者口渴,眼窝稍陷,唇舌干燥,重者烦躁不安,眼窝下陷,两颊深凹,精神呆滞,皮肤干而皱缩,失去弹性,嘶哑,四肢冰凉,体温下降,敌国液浓缩,脉搏细弱,心章低钝,血压下降,如不及时抢救危及生命,病人脱及及时得到纠正后,大多数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部分病人出现发热反应,一般38~39℃,持续1~3天自行消退,目前霍乱大多症状较轻类似肠类。
按脱水程度,血压、脉搏及尿量多少分为四型。
(1)轻型,仅有短期腹泻,无典型米泔水样便,无明显脱水表现,血压脉搏正常,尿量略少。
(2)中型,有典型症状体及典型大便,脱水明显,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甚少,一日500ml以下。
(3)重型:患者极度软弱或神志不清,严重脱水及休克,脉搏细速或者不能触及,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尿极少或无尿,可发生典型症状后数小时死亡。
(4)暴发型:称干性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