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控制发酵技术

“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代谢控制发酵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微生物代谢

小结:1、能量代谢是生物新陈代谢的核心

2、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必须经历脱氢、递氢和受氢3个阶段,依据受体的不

同将生物氧化分为三种: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3、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无机氧化获得ATP,产能少,生长得率极低

4、字样微生物通过光和磷酸化获得ATP,包括循环光合酸化、分循环光和磷酸化和紫膜光合磷酸化三种 5、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 复习题:

1、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

﹐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出电子传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在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出电子传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在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多种递电

代谢控制发酵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微生物代谢

小结:1、能量代谢是生物新陈代谢的核心

2、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必须经历脱氢、递氢和受氢3个阶段,依据受体的不

同将生物氧化分为三种: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3、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无机氧化获得ATP,产能少,生长得率极低

4、字样微生物通过光和磷酸化获得ATP,包括循环光合酸化、分循环光和磷酸化和紫膜光合磷酸化三种 5、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 复习题:

1、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

﹐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出电子传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在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出电子传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在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多种递电

代谢控制发酵内部 资料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限量补充培养法:将经适当稀释的浓缩处理液涂布于含有微量蛋白胨或0.1%完全培养基成分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野生型细胞迅速生长成较大菌落,而缺陷型细胞生长缓慢只能形成小菌落。这些小菌落大多数为营养缺陷型,将其转接到完全培养基斜面保存待测。

平衡合成:底物A经分支合成途径生成两种终产物E与G,由于a酶活性远大于酶b ,结果优先合成E。E过量后就会抑制a酶,使代谢转向合成G。G过量后,就会拮抗或逆转E的反馈抑制作用,结果代谢流又合成E,如此循环。

优先合成:底物A经分支合成途径生成两种终产物E与G,由于a酶活性远大于酶b ,结果优先合成E。E过量后就会抑制a酶,使代谢转向合成G。G合成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c酶产生抑制作用。

转导:利用转导噬菌体为媒介而将供体菌的部分DNA导入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反馈阻遏: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一系列酶的量调节,所引起的阻遏作用。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

基本培养基:能满足野生型或原养型菌株的最低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代谢控制发酵: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他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地在DNA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目的产物大量生成、积

发酵技术中的泡沫的控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易读文库

发酵技术中的泡沫的控制

1 泡沫的产生、性质及变化 形成条件:

? 气-液两相共存;

? 表面张力大的物质存在;

发酵过程中泡沫有两种类型:

? 一种是发酵液液面上的泡沫,气相所占的比例特别大,与液体有较明显的界限,如

发酵前期的泡沫;

? 另一种是发酵液中的泡沫,又称流态泡沫(fluid foam),分散在发酵液中,比较稳定,

与液体之间无明显的界限。

? 实质:气溶胶构成的胶体系统,其分散相是空气和代谢气,连续相是发酵液,泡沫

间隔着一层液膜而被彼此分开不相连通。

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自发过程,总是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变化。起泡过程中自由能变化如下: △G=γ△A

△G——自由能的变化 △A——表面积的变化 γ——比表面能

起泡时,液体表面积增加,△A为正值,因而△G为正值,也就是说,起泡过程不是自发过程。另一方面,泡沫的气液界面非常大。

例如:半径1cm厚0.001cm的一个气泡,内外两面的气液界面达25cm2;可是,当其破灭为一个液滴后,表面积只有0.2cm2,相差上百倍。

泡沫破灭、合并的过程中,自由能减小的数值很大。因此泡沫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终归会变成具有较小表面

发酵技术中的补料的控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发酵技术中的补料的控制

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 culture,FBC):

又称半连续培养或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是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过渡培养方式,是一种控制发酵的好方法,现已广泛用于发酵工业。 1 FBC的作用 1) 可以控制抑制性底物的浓度 高浓度营养物抑制微生物生长:

① 基质过浓使渗透压过高,细胞因脱水而死亡;

② 高浓度基质能使微生物细胞热致死(themal death),如乙醇浓度达10%时,就可使酵母细胞热致死;

③ 有的是因某种或某些基质对代谢关键酶或细胞组分产生抑制作用,如高浓度苯酚(3%~5%)可凝固蛋白;

④ 高浓度基质还会改变菌体的生化代谢而影响生长等。

? 有的基质是合成产物必需的前体物质,浓度过高,就会影响菌体代谢或产生毒性,

使产物产量降低。如苯乙酸、丙醇(或丙酸)分别是青霉素、红霉素的前体物质,浓度过大,就会产生毒性,使抗生素产量减少。

? 有的底物溶解度小,达不到应有的浓度而影响转化率。如甾类化合物转化中,因它

们的溶解度小,使基质的浓度低,造成转化率不高。

? 采用FBC方式,可以控制适

发酵工艺控制 - 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发酵工艺控制——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在好氧深层培养中,氧气的供应往往是发酵能否成功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通气效率的改进可减少空气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泡沫的形成和杂菌污染的机会。 一、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

溶氧是需氧发酵控制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由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亦如此,因此,需要不断通风和搅拌,才能满足不同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溶氧的大小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形成及产量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谷氨酸发酵,供氧不足时,谷氨酸积累就会明显降低,产生大量乳酸和琥珀酸。

需氧发酵并不是溶氧愈大愈好。溶氧高虽然有利于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但溶氧太大有时反而抑制产物的形成。因为,为避免发酵处于限氧条件下,需要考查每一种发酵产物的临界氧浓度和最适氧浓度,并使发酵过程保持在最适浓度。最适溶氧浓度的大小与菌体和产物合成代谢的特性有关,这是由实验来确定的。根据发酵需氧要求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有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和脯氨酸等谷氨酸系氨基酸,它们在菌体呼吸充足的条件下,产量才最大,如果供氧不足,氨基酸合成就会受到强烈的抑制,大量积累乳酸和琥珀酸;第二类,包括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天冬氨酸,即天冬氨酸系氨基酸,供氧充足可得最高产量

浅谈发酵食品与发酵技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浅谈发酵食品与发酵技术

说起发酵食品, 人们很容易就想到酱油、 腐乳、 豆豉、 咸菜等具有独特色香味的常见食品。但人们往往也容易把它们与细菌和腐烂联系起来。到底什么是发酵食品呢?

发酵食品是指利用乳酸菌或曲菌制成的食品。相对于普通食品而言, 发酵食品有着更为丰富的营养成分; 由于发酵的作用, 食品中的蛋白质被有效降解, 此类食品更易消化吸收。同时, 由于大多数致病菌只适应中性偏碱环境, 而发酵工艺产生的是酸性环境, 所以发酵食品更耐贮存。此外, 食用发酵食品还能获得几种人体必需但本身不能产生的氨基酸。 发酵食品分为5 种 ,一 种 是 酒类, 比如啤酒、 黄酒、白酒和葡萄酒; 一种是氨基酸类, 比如味精(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 一种是有机酸类, 如柠檬酸; 一种是蛋白质水解类, 大部分为传统酿制产品, 如酱油、腐乳、 醋都属于此类; 还有一种是酶制剂, 主要用于工业生产。

发酵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现代科学概念的微生物发酵工业,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随着抗生素工业的兴起而得到迅速发展的,而现代发酵技术又是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由于微生物发酵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污染小、外源目

智能控制发展趋势及应用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学号0000000 姓名 ****** 老师 钟春富

摘要:描述了智能控制产生的历史以及全世界对于智能控制有研究的多个国家在智能控制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水平,介绍了智能控制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控制发展面临的问题,详述了智能控制的主要研究方向,说明了智能控制的应用方向以及具体应用,展望了智能控制的发展前景以及对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智能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控制、专家控制、智能化。

一、智能控制的产生

人类的进化归根结底是智能的进化,而智能反过来又为人类的进步服务。我们学习与研究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等,其目的就在于创造和应用智能技术和智能系统,从而为人类进步服务。因此,可以说对智能控制的钟情、期待、开发和应用,是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控制科学同其他技术科学一样,它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由人类的生产发展需求和人类当时的知识水平所决定和限制的。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控制科学与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研究单输入单输出被控对象的经典控制理论,发展成了研究多输入多输出被控对象的现代控制理论。1948年,美国著名的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Wiener)在他的《控制

内部控制发展方向:风险导向(1)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紧密联系的。如何正确认识这两者间的关系,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内部控制理论演进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对内部控制框架的继承和发展,明确指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已日益融合,风险导向已成为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历史

内部控制的思想和实践历史悠久,其伴随着组织的形成而产生。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框架等四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内部控制都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一)内部牵制阶段。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是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思想的萌芽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出现了。苏美尔文化的史料记载中会计账簿数字边的标记、古埃及古物入仓时的职务分离、我国周朝留下的记录——“一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等,均反映了内部牵制的基本原理,即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内部牵制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美国著名审计学家蒙哥马利1912年所著的《审计——理论与实

发酵食品生产技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项目五 啤酒生产技术二 啤酒发酵

项目五 啤酒生产技术 啤酒发酵技术

项目五 啤酒生产技术二 啤酒发酵

将啤酒酵母接种于最终麦汁内,啤酒即开始发 酵过程。 前发酵(主发酵) 得到未成熟的嫩啤酒 后发酵(贮酒)低温贮藏陈酿,后熟

项目五 啤酒生产技术二 啤酒发酵

◆一、啤酒酵母及其培养●1、啤酒酵母的繁殖方式■(1)无性繁殖

◎啤酒酵母主要以发芽方式进行繁殖。 ◎形成芽胞→细胞核分裂→芽胞长大→脱落 ◎在正常的营养状态下,都以无性繁殖方法进行繁 殖。

项目五 啤酒生产技术二 啤酒发酵

●2、啤酒酵母的分类

按来源 1、培养酵母培养酵母是在野生酵母经过长时间的驯养,反复使 用和验证,具有正常的生理状态和特性的酵母。 工艺最低发酵温度:9-11℃;最高35-37℃。

2、野生酵母野生酵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啤酒厂中,它不为 生产所控制利用。是与培养酵母的形态和特性不同 的酵母。野生酵母的存在会导致啤酒产生不良气味 和啤酒的混浊。

项目五 啤酒生产技术二 啤酒发酵

根据酵母在发酵中的物理性质上面酵母:又称为表面酵母或顶面酵母,因为上面 酵母出芽后,新细胞并不很快分开,而是互相连 着,形成芽簇,发酵产生的CO2气泡也被酵母所 包围;另外,由于上面酵母具有与CO2相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