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能力考点大纲
“教育知识能力考点大纲”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教育知识能力考点大纲”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教育知识能力考点大纲”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重点整理
教育基本知识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性教学、学习和行动相结合,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孟子:行善论;先验主义人性论 墨子:躬行实践;量力所能至
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中国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王充《论衡》,人性有善恶,教育可改变。 朱熹:重视家庭教育和启蒙教育 黄宗羲:经世致用
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 陈鹤琴:幼儿教育事业开拓者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建立的标志。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代表人物。 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表,主张在做中学,儿童教育中心地位 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主张马克思主义教育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昆体良:《演说术原理》古代西方第一部教育方法论著 布鲁纳:《教育过程》解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 古代西方教育思想萌芽
1,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式教学 2,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最早倡导者
3,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4,昆体良:提出“理论、模仿、练习”三阶段 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 5,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重点整理
教育基本知识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性教学、学习和行动相结合,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孟子:行善论;先验主义人性论 墨子:躬行实践;量力所能至
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中国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王充《论衡》,人性有善恶,教育可改变。 朱熹:重视家庭教育和启蒙教育 黄宗羲:经世致用
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 陈鹤琴:幼儿教育事业开拓者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建立的标志。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代表人物。 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表,主张在做中学,儿童教育中心地位 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主张马克思主义教育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昆体良:《演说术原理》古代西方第一部教育方法论著 布鲁纳:《教育过程》解构主义课程论的创始人 古代西方教育思想萌芽
1,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式教学 2,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最早倡导者
3,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4,昆体良:提出“理论、模仿、练习”三阶段 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 5,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1.2:教育基础知识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第二节 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
(完整版)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速记口诀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记忆技巧1:最近股市很孟,不断跌停,很多人赔洛,陈奕迅就站在卢子上唱福夸.
记忆技巧2:卢洛浮夸,太过苛求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记忆技巧:双孔特干涩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记忆技巧:直起弓,寻找一英(因)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案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记忆技巧1:3爱2人1终身记忆技巧2:关爱教为终
5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记忆技巧:淘宝在唯品会上讲段(锻)子,这给奇葩说起到了榜样作用。
6教学方法
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b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c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d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记忆技巧:动嘴(语言)、眼(直观)、手(实践)、脑(研究)。动嘴:教授在讲坛(谈)读书;动眼:眼馋(参);动手:2次实战演练;动脑:武王思考如何讨伐(发)纣
7布卢姆与布鲁纳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布鲁纳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3.3:班级活动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第三节 班级活动
一、班级活动的意义
班级活动是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的学科教学之外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一)班级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
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从不同方面打开了视野,获得了知识。活动因其明确的目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信息。学生通过感官去观察、倾听、感受,通过大脑去思考判断,得出新的认识,提高了认识能力。 (二)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或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无论是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参观访问还是文体科技活动,都}身体力行,在实践过程中其实践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目的明确的教育活动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调动每个成员积极性,形成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
(四)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集体形成的重要动力。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的相互了解和充分交往,在活动目的有效合作形成了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活动增进了大家的
2018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1教育概述
1丄1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一、教冇的含义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二、教冇的构成要素
教冇者、受教冇者、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社会属性
永恒性、(有人就有教育,与人类共始终)
历史性.
①相对独立性
②教冇具有继承性
③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④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冇的起源
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冇不分化平等性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中国的教育
夏朝一一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学)
西周一一学在官府.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1 i百家争鸣
两汉一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岀)
隋唐一一科举制度
宋元明淸一一程朱理学.(朱熹的《四书集注》i,四书五经(四书《》《》《》《》,五经《》◎
《》《易经》《》)
2、古代西方的教肓
3、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1、公立教冇的崛起,2、教冇世俗化,3、义务教冇的普及(徳国)4、教育法制化
现代:1 ?教冇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次教育实现民主化,3、教冇多元化,农教育终身化,5、教冇全民化,6、教冇技术现代化、
1 ?
2021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2021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教育知
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
第 1 页共 57 页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
2022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2021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教育知
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1.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考点 4:教育的属性
第 1 页共 57 页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完美匹配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复习资料完美匹配考试大纲(完整版)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高频考点]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的思想和著作
考纲1.1)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1.1.1 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1)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和《法律篇》当中论述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教育思想包含论国家管理教育、论学前教育、论普通教育、论高等教育。
(2)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