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第二课时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第二课时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第二课时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内容: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基础知识精讲】
1.双曲线 - =1的简单几何性质
(1)范围:|x|≥a,y∈R.
(2)对称性:双曲线的对称性与椭圆完全相同,关于x轴、y轴及原点中心对称. (3)顶点:两个顶点A1(-a,0),A2(a,0),两顶点间的线段为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且c2=a2 b2.与椭圆不同.
(4)渐近线:双曲线特有的性质,方程y=± x,或令双曲线标准方程 -
=1中的1为零即得渐近线方程.
(5)离心率e= >1,随着e的增大,双曲线张口逐渐变得开阔.
(6)等轴双曲线(等边双曲线):x2-y2=a2(a≠0),它的渐近线方程为y=±x,离心率e=
.
(7)共轭双曲线:方程 - =1与 - =-1表示的双曲线共轭,有共
同的渐近线和相等的焦距,但需注重方程的表达形式.
注重:
1.与双曲线 且λ为待定常数)
- =1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可表示为 - =λ(λ≠0
2.与椭圆 =1(a>b>0)共焦点的曲线系方程可表示为 -
=1(λ<a2,其中b2-λ>0时为椭圆, b2<λ<a2时为双曲线)
2.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平面内到定点F(c,0)的距离和到定直线l:x= 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 (c
>a>0)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19
2.3.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学习目标】
会分析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几何性质,并熟记之;掌握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概念
【预习案】
1、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2、等轴双曲线:___________
【小组讨论】
例1、(1)求双曲线9y2-16x2=144的实半轴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课堂检测】
1.已知下列双曲线方程,求它的焦点坐标,离心率和渐近线方程(1)4x2-9y2=36 (2)16x2-9y2= - 144
【课后作业】P53练习1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2.掌握与直线、双曲线有关的弦长、中点等 问题; 3.了解与双曲线有关的应用问题.
复习回顾 1: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那些?如何判定? 2: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如何判断?x2 y2 x2 y2 3 椭圆 + 2=1 和双曲线 2- =1 有共同的焦点, 则实数 34 n n 16 n 的值是( B )A.± B.± C.25 D.9 5 3
4.双曲线 3x2-y2=3 的渐近线方程是( C ) 1 3 A.y=± 3x B.y=± x C.y=± 3x D.y=± x 3 3 2 2 x y 5.如果双曲线 2- 2=1 的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则双曲 a b
线的离心率为( A )A. 2
B. 2
C. 3
D. 2 2
探究:1.如何判断点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2.判断下列直线和双曲线 的位置关系 (1)直线L1:x-y+1=0; (2)直线L2:2x+y-1=0; (3)直线L3:2x-y+ =0 通过这道题目的解答你认为解决直线和双曲线的 位置关系与解决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有那些 相同点?有那些不同点?
例1: 已知双曲线x2-y2=4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知识点 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 人教版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其应用 知识与技能: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等几何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想椭圆几何性质的推导方法,用类比方法双曲线标准方程为工具推导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联想类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深刻认识“数”与“形”的关系,培养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适用年级 课时时长(分钟) 高中二年级 60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双曲线的渐近线及其得出过程 渐近线几何意义的证明 1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并由标准方程推导出椭圆的几何性质,椭圆的几何性质有哪些? 今天我们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工具,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
二、复习预习
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F1F2)的动点的轨迹叫双曲线。 当2a<2c时,轨迹是双曲线 当2a=2c时,轨迹是两条射线 当2a>2c时,轨迹不存在
如果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即?Fx2y2F1?c,0?,2?c,0?,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a2?b2?1;
如果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即F?0,c?,Fy2x212?0,?c?,则双曲线的
2c>《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自然之道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9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
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知道做事要遵守自然规律,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
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我们好心地救了一只幼龟,为什么会有更多的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22、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议课文、体会内在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
《白公鹅》第二课时教案
15、《白公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执教:平南镇中心小学 欧志强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2.领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运用表达方法,迁移练笔。 教学重、难点:
1、领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白公鹅特点的描写方法。 2、运用表达方法,迁移练笔。 一、复习导入,引出内容
回顾上节课:课文主要写了白公鹅的哪些特点?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二、批文入情,感悟写法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圈出能够体现白公鹅步态的词语。 2.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步态的?读读相关语句。 (1)“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划出句子中表示转折的词语并说说。 (2)用上“总要先。。。。。。再。。。。。。;然后。。。。。。再”说句子。
3.作者在描写白公鹅步态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的?读读相关语句。 (1)理解词语“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2)感受“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4.作者是怎样把白公鹅步态的特点连接起来的?学习转折构段法。 5.有感情朗读。 6.小结写法。
(二)自学三到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自然之道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9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
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知道做事要遵守自然规律,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
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我们好心地救了一只幼龟,为什么会有更多的
《秋水》第二课时
九 年级 语文 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课题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其他 项目 教师教法 15 日期 执笔: 张雪飞 审核 九年级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秋 水》 1、能说出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导学 一、了解《庄子》一书的特色 二、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1、课文分为几个层次?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三、学生自读分析课文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学生学法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一、交流展示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
《秋水》第二课时
九 年级 语文 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课题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其他 项目 教师教法 15 日期 执笔: 张雪飞 审核 九年级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秋 水》 1、能说出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导学 一、了解《庄子》一书的特色 二、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1、课文分为几个层次?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三、学生自读分析课文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学生学法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一、交流展示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