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节日民俗论文

“怒族节日民俗论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怒族节日民俗论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怒族节日民俗论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怒族节日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8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各民族的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中国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出现相同的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 等。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时间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保留了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在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

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在整个白月(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

怒族的习俗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8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中国56个民族风俗习惯大全

中国56个民族风俗习惯大全

1.蒙古族: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回族:历史上,回族人从出生时开始,就要请阿訇起回回名字,结婚时请阿訇证婚,死亡后请阿訇主持殡葬,各方面均受伊斯兰教的影响。特别在饮食习惯上,回民忌吃猪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之动物,等等.(为了宗教活动和生活习俗上的便利,回民习惯在住地修建“礼拜寺”,明末清初则统称清真寺,多围寺而居。 在饮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回族很讲究饮食卫生,注意淋浴和洗涤(xi di)。走进农村回族清洁整齐的屋内,往往可看见门后房梁上吊着一个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浅坑,这里是人们经常沐浴大净的地方。平时洗脸、洗手,则用汤瓶,而不用脸盆。汤瓶又名洗壶,它最早从阿拉伯传入,现在城里的回族饭馆,也常挂着一块绘有“汤瓶”的清真木牌,有的还在汤帆”F加添“虎图白”棍或阿文的“清真言”,以示这是地道的伊斯兰文化。 回族有两大节日即开斋

民俗风情论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8
【bwwdw.com - 博文网】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

题目:浅谈务川仡佬民族丹砂文化

学校:西南大学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计科大类

姓名:杨爱婵

学号:222014321210166 班号:二班 编号:114

仡佬族,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是最早开发西南地区的民族之一,也是境内的土著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仡佬族先后有过濮人、僚人、仡佬族之称。在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统称为仡佬族。而贵州省务川县苗族仡佬族自治区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尤其是吧以仡佬族和苗族为首。仡佬族在这块土地上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迄今为止,仡佬族文化已成为了务川富有无穷魅力的特色文化之一,而在这个古老的文化之中,丹砂文化尤为悠久,可以说是务川仡佬族的仡佬文化代表之一。

远古时,人们把生活在务川洪渡河两岸的仡佬先民视为神,是天之子,人中精灵。而把仡佬人的朱砂视为吉瑞祥庆的神物,是天赐的。夏、商、周时代,能得到务川仡佬人的朱砂,就等于得到神的礼物。仡佬人居住的地方成了神地,产朱砂的山成了仙山,藏有“长生不老丹”。

仡佬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运用朱砂的民族,早在新旧石器时期就发现和运用了朱砂。世界上最早攻取丹砂冶炼技术的是仡佬族,早在商代太戊为王时就炼出了

民俗学课程论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8
【bwwdw.com - 博文网】

民俗学课程论文—

分析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音乐的社会功能

姓名:赵玺

学号:12008243798 专业:08级电子信息工程

民俗音乐的社会功能

摘要:音乐与民俗,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总是相互交织,相互关联,民俗里有音乐,音乐反映

民俗。民俗音乐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有综合性和丰富性的民俗音乐,就有其与之相关的社会功能的意义所在。

关键字:民俗 音乐

音乐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当我们把它放进人类文化背景中去综合考察时就会发现,无论是音乐的形成与发展,还是音乐作品的创新和传承,都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对音乐艺术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和系统化。这不仅表现在对音乐本身的研究,而且也涉及到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以及音乐与民族、音乐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音乐与民俗的学问,实际上是民族学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应该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 一、音乐与民俗

中国古代圣贤重视音乐的社会作用,提倡礼乐治国,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乐与政通”,正如《乐记》载:“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8
【bwwdw.com - 博文网】

中 国 传 统 节 日 民 俗

第一节 民间节日风俗一、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 前将春节称为元旦。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 四气 新元旦, 万寿初今朝。”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说: “ 正月朔日, 谓 之元旦, 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 此为之首。”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元旦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 汉代又称“元正”, 晋 代又称“元辰”, 北齐时又称“元春”, 唐代又称 “元朔”。 我国历史上元旦在哪一天也不尽统一。夏代在正 月初一, 商代在十二月初一, 周代在十一月初一, 秦始 皇统一中国后, 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又恢 复到夏历, 以正月初一为元旦, 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 前。辛亥革命后, 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 遂将农历 元旦改为春节, 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第一节 民间节日

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 日,即春节。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 小年”, 是过“大年”的预演。祭灶在先秦时是重要 的祭礼“ 五祭” 之一。 1、除夕贴对联 除夕之夜的年夜饭是重头戏。鱼、饺子、汤圆、年糕 除夕拜年, 长辈要事先准备好给晚辈的压岁钱。 除夕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

第一节 民

民俗学论文:西南葬礼习俗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8
【bwwdw.com - 博文网】

西南葬礼风俗

——以贵州省贵阳市城市边缘地区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以贵州省贵阳市城市边缘的葬礼风俗为例,介绍西南地区葬礼风俗习惯,并介绍这些习惯的产生原因,从西南葬礼的整个过程来讨论西南地区人们对于葬礼的认识,并介绍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西南葬礼习俗的的变化。

关键字:1.孝歌 2.做法 3.寿衣 4火化

1.葬礼的简单介绍

在家乡,家人发现老人去世之后马上就会放鞭炮,若是年轻人不幸去世也会放鞭炮。如果去世者不是在家里去世的,那么他的尸体运回家的时候也要放鞭炮。放鞭炮是为了告诉村里的人老人去世这个消息。

放完鞭炮以后便由子女给去世者清洗身子。给去世者清洗身子的水不能够乱倒,而是留到去世者下葬之后才倒掉。在这里还有一种迷信飞说法:如果把水直接倒掉,那在给老人做法的期间天会一直下雨。发现去世者去世后子女也不能立刻就哭。子女要等到给去世者清洗完身子并穿上寿衣之后,把去世者安放在正确的位置,这时候子女就得放声大哭。

在这里提到的安放去世者的位置是有规定的,去世者穿上寿衣以后要放在家里的大堂里面

中国56个民族 各自的节日、民俗、语言文字以及饮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8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56个民族 各自的节日、民俗、语言文字以及饮食 蒙古族 蒙古族自称quot蒙古quot。quot蒙古quot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quot永恒之火quot。别称quot马背民族quot。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人口480.68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蒙古族历史悠久13世纪初成吉斯汗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落建立了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1219年西征版图扩大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1368年元朝灭亡。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以后又相继成立了9个自治州、县 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1950年7月29日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年6月23日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年7月13日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54年9月10日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54年10月16日 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9月1日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12月5日 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1日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1958年4月7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8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 研究小组长: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摘要 正文

一、问题背景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的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8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 研究小组长: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摘要 正文

一、问题背景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的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

汉字与民俗文化结课论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8
【bwwdw.com - 博文网】

课程名称:汉字与民俗文化

作业题目:关于侗族大歌的民俗学研究

姓名:蒙兰艳 学号:1270150127 学院:文法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索引目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侗族大歌的产生及发展 1.鼓楼文化与大歌的相辅相成 2.侗族传统及习俗的影响 3.“歌以择偶”及对歌风俗的影响4.乐器与大歌的互动 二.侗族大歌的功能 1.教育功能 3.社交功能 4.审美功能

三.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 1.亲子传承 2.师徒传承 3.自然传承

四.侗族大歌所面临的危机 1.亲子传承出现断层 2.歌班面临着解体 3.风俗活动的日趋减少

4.时代发展所引起的审美心理变化五.侗族大歌的保护措施 1.引入学校教育 2.融入旅游资源 3.继承传统与积极创新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关于侗族大歌的民俗学研究

摘 要: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作为侗家世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