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翻译及注释

“《墨池记》翻译及注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墨池记》翻译及注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墨池记》翻译及注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墨池记》翻译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墨池记》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这就使得这篇短文超出了记叙古迹的范畴,成为一篇寓意深长的“劝学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墨池记》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


  墨池记

  宋代: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与注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与注释 一

[原文】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 【翻译】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 【注释】

①乌有先生(虚拟人名,乌有,即“没有”。本文中的“乌有先生”、“亡是公”和“子虚长者”都是虚拟人名,取其虚构之义)者, ②中山布衣(平民,普通百姓)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者”表示提示性停顿,“也”表示判断,二者均为助词。) 【原文】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

【翻译】他年龄将近七十岁,以种植桑麻五谷来维持生活,不愿和庸俗的人为伍,别人对他的毁谤与赞美全都不放在心上,人们都把他看作通达事理的人。 【注释】

①年且(副词,将近,将要)七十,

②艺(种植)桑麻五谷以(“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为(谋求)生(生计)

③不欲与俗人(庸俗的人)齿(动词,并列),毁誉(毁谤和称赞)不存(放,在)乎(介词,相当于“于”)心,

④人以达士(通达事理的人)目(名词作动词,看待,)之。 【原文】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唯读书是务。 【翻译】海阳亡是公,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年纪已经七十三岁了,致力于读书做学问 【注释】

①海阳(山南水北称“阳”,山北水南称“阴”,这里“海”是水,所以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与注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与注释 一

[原文】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 【翻译】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 【注释】

①乌有先生(虚拟人名,乌有,即“没有”。本文中的“乌有先生”、“亡是公”和“子虚长者”都是虚拟人名,取其虚构之义)者, ②中山布衣(平民,普通百姓)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者”表示提示性停顿,“也”表示判断,二者均为助词。) 【原文】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

【翻译】他年龄将近七十岁,以种植桑麻五谷来维持生活,不愿和庸俗的人为伍,别人对他的毁谤与赞美全都不放在心上,人们都把他看作通达事理的人。 【注释】

①年且(副词,将近,将要)七十,

②艺(种植)桑麻五谷以(“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为(谋求)生(生计)

③不欲与俗人(庸俗的人)齿(动词,并列),毁誉(毁谤和称赞)不存(放,在)乎(介词,相当于“于”)心,

④人以达士(通达事理的人)目(名词作动词,看待,)之。 【原文】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唯读书是务。 【翻译】海阳亡是公,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年纪已经七十三岁了,致力于读书做学问 【注释】

①海阳(山南水北称“阳”,山北水南称“阴”,这里“海”是水,所以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与注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与注释 张孝纯 一 1、【原文】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 【翻译】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 【注释】 ①乌有先生:虚拟人名,乌有,即“没有”。本文中的“乌有先生”、“亡是公”和“子虚长者”都是虚拟人名,取其虚构之义。 ②中山:地名。 布衣:平民,普通百姓。 ③“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者”表示提示性停顿,“也”表示判断,二者均为助词。) 2、【原文】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 翻译】(他)年龄将近七十岁,以种植桑麻五谷来谋求生计,不愿和庸俗的人同列,(别人对他的)毁谤与赞美(全都)不放在心上,人们都把他看作通达事理的人。 【注释】 ①且(副词,将近,将要)七十, ②艺:种植。 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为:动词,谋求。 ③齿:动词,并列。乎:介词,相当于“于”。 ④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3、【原文】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唯读书是务。

【翻译】海阳亡是公,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年纪七十三岁,只致力于读书做学问。 【注释】

①阳(山南水北称“阳”,山北水南称“阴”,这里“海”是水,所以是“北面”的意思)②亡是公:虚拟人名,“亡”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部编版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

目录:

第9课《桃花源记》

第10课《小石潭记》

第11课《核舟记》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

《桃花源记》习题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缘】。

2、【鲜美】。

3、【落英】。

4、【缤纷】。

5、【异】

6、【欲穷其林】

。穷,。

7、【林尽水源】

8、【仿佛】。

9、【才通人】10、【豁然开朗】

11、【俨然】。

12、【属】。

13、【阡陌交通】

14、【相闻】。

15、【悉】。

16、【黄发垂髫】

。垂髫,。

17、【乃】。

18、【具】。

19、【要】。

20、【咸】。

21、【妻子】。

22、【绝境】。

23、【遂与外人间隔】

。遂、。

间隔,。

24、【乃】。

25、【无论】。

26、【为具言】。为、。

27、【叹惋】。28、【延】。

29、【语云】。

30、【不足】。

31、【便扶向路】。扶,。向,。

32、【志】。

33、【及郡下】。及,。

34、【诣)】。

35、【规】。

36、【未果】。

37、【寻】。

38、【问津】。津,。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翻译: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河中石兽原文翻译及注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出处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 [1]《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记述狐鬼故事的志怪小说,题目是编者加的,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1724——1805)字晓岚 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1]

2文章正文

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

⒒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作者纪昀 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⑥闻之(代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中庸》全文+翻译+注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儒家文化的《中庸》。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

老子道德经全文注释及翻译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 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

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古文《马说》拼音及解释整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mǎshuō

马说

hányù

韩愈

shìyǒubólè

ránhòuyǒuqiānlǐmǎ

qiānlǐmǎchánɡyǒu

érbólèbùchánɡyǒu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ɡùsuīyǒumínɡmǎ

zhīrǔyúnú

lìrénzhīshǒu

piánsǐyúcáolìzhījiān

bùyǐqiānlǐ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

chēnɡyě

称也。

mǎzhīqiānlǐzhě

yìshíhuòjìnsùyìdàn

sìmǎzhě

bùzhīqínénɡqiānl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érsìyě

shìmǎyě

suīyǒuqiānlǐzhīnénɡ

shíbùbǎo

lìbùzú

周处原文注释翻译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周处 翻译

《周处》

1三横,并皆暴犯百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情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立,何忧令名不彰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侠气,为乡里所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