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全文及译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全文及译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全文及译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全文及译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译文
《唐九,成宫醴泉铭》,作者魏徵(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青年时曾为道士,后参加隋末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投奔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徵成为重要辅臣,以直谏知名,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大师,卒溢文贞。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醴泉铭》的书写者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另据史料记载欧阳询祖籍山东,祖辈在湖南做官后居住湖南。)人。仕隋为大常博士,唐太宗时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工于楷书,《宣和书谱》称:“询工书为翰墨之冠”,所书《醴泉铭》为其代表作之一。后人亦称他为欧阳率更。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年,据今1377年。)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图见篇尾),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
黄自元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高清版
〖书法欣赏〗黄自元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高清版
?
黄自元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高清版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民国7年(1918)病逝。曾临摹《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书帖,为该书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初仿颜体,又摩柳体、欧体。虽书法屡为更变,不能自辟蹊径,未受书林见赏,但博采众家之长,也卓然自成一家。光绪帝之母病逝,黄自元被诏撰写神位,跪地悬手写来,工整匀称,受到赞赏,赐以\字圣\名号。晚年所仿《玄秘塔》、《醴泉铭》、《正气歌》等,经周墨香木刻拓印发售,作为当时蒙学习字教材,流传颇广。
同治戊辰(1868年)进士,廷试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工书法。历任顺天、江南乡试副主考、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等职,后隐居长沙。
黄自元一生书法创作颇丰,尤以楷书名世。其传世代表作品有《柳公权玄秘塔碑》(临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临
本),临摹作品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张茂先励志诗》、《楷书千
九成宫醴泉铭 - 图文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1
起笔规律分析:首先应在写点之前加上反向的空中发笔动作,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接着写点,受北碑影响,《九成宫》笔画起笔写点时也有“横画直下笔,直画横下笔”的特点,所以写横(提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陡,与水平线呈大于60度左右夹角(左尖横除外),竖(撇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平,与垂直线呈大于60度夹角(上尖撇除外)。后面带笔和转笔步骤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
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及翻译加繁体
九成宫醴泉铭碑全文
九成宫醴泉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zhǐ)奉敕(chì)撰。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ha)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tiáo)递(dì)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zhu?)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以人从欲,良足深尤(y?u)。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yuán)在弱冠,经营四方,逮(dǎi)乎立年,抚(fǔ)临亿兆(zhào);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徼(jiǎo),皆献琛(chēn)奉贽(zhì),重译来王;西暨(jì)轮台,北拒玄阙(qua),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ěr)安远肃,群生咸(xián)遂(suì),灵贶(kuàng)毕臻(zhēn),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zhì)风沐(mù)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yáo)肌之如腊(là),甚禹(yǔ)足之胼(pián)胝(zhī),针石屡加,腠(c?u)理犹滞(zhì)。爰
欧阳询《九成宫》原文及解读汇报
实用文档
欧阳询《九成宫》原文及解读
《唐九成宫醴泉铭》,作者魏徽(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青年时曾为道士,后参加隋末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起义失败后,投奔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徵成为重要辅臣,以直谏知名,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大师,卒溢文贞。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醴泉铭》的书写者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仕隋为大常博士,唐太宗时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工于楷书,《宣和书谱》称:“询工书为翰墨之冠”,所书《醴泉铭》为其代表作之一。后人亦称他为欧阳率更。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
欧阳询《九成宫》原文及解读汇报
实用文档
欧阳询《九成宫》原文及解读
《唐九成宫醴泉铭》,作者魏徽(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青年时曾为道士,后参加隋末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起义失败后,投奔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徵成为重要辅臣,以直谏知名,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大师,卒溢文贞。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醴泉铭》的书写者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仕隋为大常博士,唐太宗时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工于楷书,《宣和书谱》称:“询工书为翰墨之冠”,所书《醴泉铭》为其代表作之一。后人亦称他为欧阳率更。
“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 译文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 译文
一、排叠 就是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对笔画多的,
如“焘、藁、馨、窦、墨、颦、羸、爨”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糸”旁、 “言”旁的宇,点画也须各有
位置。在《八诀》中所说的“分间布白”,又说,“调匀点画”,都是这个道理,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文内所举字例,将“寿、画、笔、丽”换用了“焘、馨、墨、颦”,皆因原字已经简化。以下诸条类同)
二、避就 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还如“逢”字的下?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 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
三、顶戴 指的是字体组成,以下承载上者居多,但对上大下小的字,就须顶正而不偏侧,视为上重下轻的字,要稳重而不浮漂。例如“叠、蘖、鸳、鹭、骞、譬、聱、聚”等之类,就是这种情形。《八诀》中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说“不可头轻尾重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
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
对欧阳询书法见解
对欧阳询及其书法的看法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隋时官至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并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他的字特点独特,被称为“欧体”。欧阳询在书法上享有极高的造诣,研究其本人和欧阳询的书法特点,对研究中国书法和提高书法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
--------引言
我有幸在幼年时期学过几笔书法,而当时学习的就是欧阳询的楷书。当时并不知道欧阳询在书法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只是感觉他的字和颜真卿的饱满不一样,比较骨感。只是比较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够坚持学习书法,之后的初高中由于课业紧张,书法便被荒废。而相对于其他书法大家,自己对欧阳询了解的更加多一点,就浅浅的谈谈对他本人及其书法的理解和看法。
欧阳询的书法被看做是唐朝经典书法之一,其实他的书法在隋朝是便已经成名,并且远扬海外,传播到现在的日本。进入唐朝,他的书法更上一层楼,用后来评论者的话叫做“人书俱老,炉火纯青”。
他最初是学习的王羲之书法。我们都知道,王羲之书法的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参考百度知道)。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