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真题答案
“2018年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真题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2018年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真题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18年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真题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2018年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4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四)第四章【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A .奇经八脉
B .十二经别
C .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 E ?十二经脉
2.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
A .经别
B .经筋
C .正经
D .奇经
E .别络
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
A .络脉
B .孙络
C .浮络
D .别络
E .经脉
4.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
A .经别
B .经筋
C .皮部
D .经脉
E .别络
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的是:
A .皮部
B .别络
C .正经
D .奇经
E 经别
6.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
A .浮络
B .孙络
C .别络
D .经筋
E .奇7.有一定的起止、循行径路和交接顺序的是:
A .十五别络
B .浮络
C .孙络
D .正经
E.奇经于颈项浅部的是:
A .阴跷脉
B .阳跷脉
C .足三阴经
D .经别
E .浮络
9. 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
A .十五别络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经筋D.十二皮部E .奇经八脉
10. 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
A .浮络
B .孙络
C .经筋
D .别络
E .皮部
11.
1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 结论与阴阳五行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以下同) 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真诀》
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B、巢元方 C、陈无泽 D、吴又可
3、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 )
A、刘完素 3、张从正 C、李杲 D、朱丹溪 4、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5、中医治疗疾病时“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其意思主要是指在治疗用药时必须注意:( ) A、四时气候的变化 B、昼夜晨昏的变化 C、地理环境 D、社会环境 6、“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7、阴阳的概念是:( )
A、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B、代表白昼
2019年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 - 图文
考点
2019年中医考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
文》考点总结
考点 经典原文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人体的脉象可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规律性变化。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2008-1 天人相应,四时脉象的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春日浮”,则可见:【如鱼之游在波】 历年真题 人与“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自然环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境的统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一性 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2005-1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人气始生,病气居于身,故甚也。”中午之前,人衰】 身阳气随自然界阳气的渐生而渐旺,故病较轻;午后至夜晚,人身阳气又随自然界阳气的渐退而渐衰,故病较重。 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2014-121下列有关四时发病的述中,与《素问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金匮真言论》相符的是【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冬善病痹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善病痹厥】 2001-73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与五行学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故五行最初称作“五材”。
五行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哲学概念。
(一)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 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 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 古人称“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4.金的特性 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 古人称“水曰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
201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理论习题(2)
201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理论习题(2)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考试时间:120分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选项属于五行相生规律传变自是( )
(2)属于既病防变的是( )
(3)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轻的色脉关系是( )
(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
(5)七情内伤致病多损伤的脏腑是 ( )
(6)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
(7)《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体现的原则是( )
(8)“热者寒之”所体现的阴阳关系是( )
(9)“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 )
(10)下列选项属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
(11)回病异治之“异”,是指( )
(1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
(13)《内经》指出,对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疗法则是( )
(14)下列选项属病变虚实变化内涵的是( )
(15)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
(16)五行中,“水”的“子”行是( )
(17)在内踝上8寸以上,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的是(
《中医基础理论》B型题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综合试题B型题
绪 论
B型题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神农本草经》 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3.奠定中药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D.东南湿热,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4.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5.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 6.季节气候对发病的影响可反映为 《绪论》答案: B型题
1. D 2. C 3. E 4. C 5. A 6. B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B型题
A.精气学说 B.比较、演绎、类比 C.诊断方法 D.治疗方法 E.预防方法 1.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中医学基本概念: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即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它是知道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2.《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写成的,《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成功的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伤寒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以脏腑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析,发展了《内经》的病因学说,提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 3.《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书; 《三因极―病证方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 《小儿药证直诀》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 4.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思想:
刘完素: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气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称为寒凉派;
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以汗、吐、下为攻去病
中医基础理论
144277789.doc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形体结构:五大系统—脏—腑—体—窍
2)生理活动: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经络为通道,气由精、精液、为活动的物质基础,阴阳五行为准则,各司其职,分工有序,相互联系,彼此为用,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
3)病理活动:局部病变是整体病理的反应,整体病变可以出现局部的病理反应。
4)诊断疾病:整体出发,察外知内。
5)治疗疾病:“治病求本”,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整体的调 。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天人合一”观)
1)气候、四季、寒热温凉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相应。 2)昼夜晨昏的变化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相应。
3)地理环境、地域性气候、水土、生活习惯与人的生理活动相应。 3.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和谐与统一
经济发展、生活状况、饮食结构、环境状况与人的生理病理活动相应。 (二)辨证论治
病:是对具有特定的病因、特有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转归的全过程的概括。 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疾病、病位、病性、病势的概括。
症:单一的疾病外在表现。
第一章 精气、阴阳、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药学发展形成概况
一、中医药学的形成 先秦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素问》《灵柩》)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 《难经》 战国秦越人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 角力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伤寒论》《金匮要略》 《神农本草经》 收载药物365中 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二、中医药学的发展
晋隋唐时期:
《脉经》 西晋·王叔和 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肘后备急方》 东晋·葛洪 早期方剂学专书
《诸病源侯论》 隋·巢元方 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侯学专书
《新修本草》 唐·苏敬等 我国第一部政府颁发的药典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孙思邈 第一个食疗专篇 第一个医学伦理学 宋金元时期
《三因极——病证方论》 宋·陈无择 外因:六淫外感 内因:七情 不内外因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 第一部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寒凉派 主火派 病由火热生 张从正 攻下派攻邪派 汗吐下 病由邪生 李杲 “内伤脾胃 百病生由” 补土派 朱震亨 养阴派 相火论 明清时期
《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
《瘟疫论》明·吴又可
《外感温热篇》叶天士 创卫气营血辩证 《温病条例》吴鞠通 创三焦辩证
《医林改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一、 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 是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理论和诊疗方法的传统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科,为专业基础课性质。
二、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 理论体系的形成
1、 形成标志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
2、 体系的确立
《难经》:阐释并发展《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第一部临床辨证论治专著。
《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二) 理论体系的发展
1、 魏、晋、隋、唐时期
《针灸甲乙经》:针灸学专著。
《脉经》:脉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病因学专著。
2、宋、金、元时期
《小儿药证直诀》:儿科学专著。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寒凉派。
张从正:攻下派。
李杲:补土派。
朱震亨:滋阴派。
3、明清时期
温病学:温热邪气导致的外感热病理论。
《瘟疫论》:戾气导致外感热病理论。
《医林改错》:重视实践,发展瘀血致病理论。
4、近现代时期
中西汇通:主张西学中用。
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
三、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 整体观念
1、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
在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
在生理上互相联系。
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在诊断上要综合分析。
在治疗上要整体考虑。
2、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