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文科)学案
小榄实验实高级中学讲学稿(§2.2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小榄实验实高级中学讲学稿(§2.2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高二文科班必修三讲学稿 班别: 姓名: 因 年级:高二年级 科目:地理必修3 执笔: 审核: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2.1荒漠化的防治 课型:新课 学习时间:2011年9月 日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计划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掌握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 2.能力目标:掌握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情感目标:掌握荒漠化防治的核心问题和措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请先阅读课本第16—25页,完成以下填空题: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⑴概念 指发生在 及一些 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⑵形成 是 等自然因素与 相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节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地理③ 必修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案 A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牵涉到的知识点,有很多是初中地理知识,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将温故知新结合在一起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该节课程拓展的方向应该是将教材中的中国地理知识很好地运用,并适当地延展到国情知识、环境知识等知识点。这也是地理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人文要素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禀赋和发展水平的不同。本节教材对区域差异的比较侧重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上。在“区域差异”中,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区域差异既有自然要素也有人文要素的差异。要求在理解和掌握区域差异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区域差异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为探究区域差异的原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在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充分关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生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二精品课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二精品课件
一、三种最基本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比较
城市功能 分区
位置
形态 占地面积小,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
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 经济活动最繁忙; 建筑物高大密集 有的形成中心商务区
市中心 商业区 交通干线两侧 街角路口
高级住宅区:城 高级住宅区: 住宅区 市的外缘 低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内 城、工业区附近 市区外缘, 市区外缘, 工业区 交通干线两侧
占地面积大,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 占地面积大, 方式, 呈片状、团状、 的土地利用方式 呈片状、团状、 的土地利用方式,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 点状分布 低级住宅区分化 集聚 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 干线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二精品课件
两城市有哪些土地利用方式?他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两城市有哪些土地利用方式 他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他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内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城市内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二精品课件
商 过渡 工人 业 地带 住宅 区 区
中产 阶级 住宅 区
通 勤 带
高中地理必修二精品课件
扇形模式
高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
初中数学、数学试卷、初中数学试题、数学学案、数学初中教案、初中数学练习题、数学课件、期末考试数学、数学知识难点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8分)
1.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2.2017年“十一”长假期间,李丽同学随父母来海滨旅游。当她面朝大海,长发在海风吹拂下向后飘起时,切实感受到惬意舒畅的心情。结合“北半球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图)”,如果李丽头发向后飘起仅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可能发生在乙图中的哪个时间段( )
A. 16时至次日8时 B. 8时至16时 C. 18时至次日6时 D. 6时至18时 3.月球昼夜温差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学时
最新中小学教案
北京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区县学校:密云第二中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2学时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基本原理,为分析风向、风力奠定
了知识基础,对地转偏向力知识比较缺乏,需要补充学习。
教材分析:《大气运动》位于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
一节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也为后面学习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成因、季风环流等奠定知识基础。理解了本节课内容,对后面知识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热力环流既有垂直运动又有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即风,水平运动是热力环流知识的具体化也是热力环流知识的深化,影响风向和风力的主要作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本节内容整体上比较抽象,如果用比较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课堂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能说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运用力学原理
图解说明在不同力的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学时
最新中小学教案
北京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区县学校:密云第二中学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2学时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基本原理,为分析风向、风力奠定
了知识基础,对地转偏向力知识比较缺乏,需要补充学习。
教材分析:《大气运动》位于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
一节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本节课主要讲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也为后面学习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成因、季风环流等奠定知识基础。理解了本节课内容,对后面知识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热力环流既有垂直运动又有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即风,水平运动是热力环流知识的具体化也是热力环流知识的深化,影响风向和风力的主要作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本节内容整体上比较抽象,如果用比较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课堂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能说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运用力学原理
图解说明在不同力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巩固练习题
练习一
高二地理组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
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 )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
第二章第一节 介绍著作
第二章
第一节 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的概念
理性认识、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分类:1)历史发展阶段分;2)阶级分:3)国家分:4)历史发展时期的主要兵器分 二、军事思想的概况 (一)世界军事思想 苏沃洛夫:《制胜的科学》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马汉: 《海权论》 鲁登道夫:《总体战》 杜黑 :《制空权》 富勒:《机械战》 利德尔.哈特 :《战略论》 柯斯林:《大战略》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
武经七书:
1、孙武:<<孙子兵法>>:历代都有著录。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 《孙子》: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
2、吕望 :<<六韬>>:1972年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其中有《六韬》残简54枚,说明《六韬》在西汉前已流传于世,而非汉以后人伪托。 3、司马穰苴:<<司马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著名兵书 。其155篇仅存5篇,内容不全,但
它所揭示的军事思想和存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任秩比博士。”
4、吴起 :<<吴 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相传为战国时著名兵学家
人教版选修5:第二章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一课时 烷烃和烯烃
[课标要求]
1.了解烷烃和烯烃物理性质与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了解烷烃和烯烃的结构特征及烯烃的顺反异构。 3.以甲烷、乙烯为例,掌握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
1.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烯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
2.烷烃易发生取代、氧化反应,而烯烃易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 3.烷烃、烯烃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密度增大,熔、沸点升高。 4.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1.结构特点
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C—C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
合达到饱和。
2.通式:CnH2n+2(n≥1)。 3.物理性质 常温下状态 随C原子数递增,烷 烃 由气体逐渐过渡到液体、固体(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固态) 4.化学性质 (1)稳定性
常温下烷烃很不活泼,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都不发生反应,只有在特殊条件下(如光照或高温)才能发生某些反应。
(2)特征反应——取代反应
烷烃可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卤化氢。如乙烷与氯气反应生光照
成一氯乙烷,化学方程式为 CH3CH3+Cl2――→CH3CH
2第二章第一节实训一
实训一 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了解DS3水准仪的构造,认识水准仪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初步掌握水准仪的粗平、瞄准、精平与水准尺读数的方法; (3)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
二、能力目标
了解水准仪各部件及其作用,能进行水准仪的安置、粗略整平、照准标尺、精确整平等操作,会在水准尺上读数,会根据读数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三、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2支,记录板1块,伞1把,自备铅笔。
四、实训任务
每组每位同学完成整平水准仪 3次、读水准尺读数 3次。
五、要点与流程
(1) 要点:
a、水准仪安置时,按“左手拇指规则”,先用双手同时反向旋转一对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移至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2) 流程:架上水准仪——整平仪器——读取水准尺上读数——记录
六、注意事项
(1)仪器安放到三脚架头上,最后必须旋紧连接螺旋,使其连接牢固。 (2)水准仪在读数前,必须使长水准管气泡严格居中(自动安平水准仪例外)。 (3)瞄准目标必须消除视差。
七:上交成果
1、水准仪由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组成。 2、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