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含题)
毫米 厘米 分米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除法
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
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二、除法的验算
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
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
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 看的天数=每天看的页数
②付出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
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
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
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
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
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考试做试卷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做应用题时一定要靠着一边书写,以防止写错时无从下笔;
4.写错的地方轻轻划一斜线,在旁边写上正确答案;
5.画图、连线时必须用铅笔;
6.完成后,盖着答案再做一遍;
7.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一题一题认真再想一遍。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1单元 克,千克,吨的认识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 1000克=1千克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 (2)一头牛约重480( )。(3)一头鲸重60( )。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
(5)4粒黄豆约重1( ) (6)小明的体重是35 ( )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千克铁 ○ 1千克棉花 999千克○1吨 2千克 980克 4吨 400千克 6千克○6000吨 5千米○4980米 4吨○7000千克 一只大象重6吨6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 轴对称
知识概念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测量
一、 填空题:1米-2分米=( ) 100毫米=( )分米 38毫米+27毫米=( )厘米( )毫米 3千米+3千米=( )米 1吨-200千克=( )千克 320千克+680千克=( )吨 二、硬币厚度一般是1-2( ),小红的身高是126( ),我家有一棵高5( )的大树,阳台有一台9( )高的洗衣机,书房里有一张6( )高的书桌,书桌上有一盏高35( )的台灯和一个厚约( )的文具盒。万里长城长约6700( ),飞机每小时飞行1000( ),东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2300( )。一只老虎约重360( )。一列汽车每小时约行驶100( )。 三、解决问题:
1、一支铅笔原来长8厘米,用去6毫米后,现在这支铅笔有多长?
2、妈妈买了一块4厘米长的火腿肉,每5毫米切一处,可以切多少片?
3、一支粉笔长6厘米,5支粉笔长多少厘米?合多少分米?
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5厘米 500厘米 550米 1千米 6米
5、某城市要修一条长54千米的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m)、厘米(cm);
2、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 刻度线,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就是几厘米;
4、 米和厘米的关系: 1 米=100 厘米 100 厘米=1 米;
5、 线段: 拉紧的一段线, 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1) 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 画线段的方法: 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 刻度线, 在“0” 刻度线所对应的位置上面画一个点, 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刻度,在这个刻度所对应的位置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在这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直线连接两个点,在直线的上方写出线段的长度,并标明长度单位;
(3)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当不是从“0” 刻度量起时, 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个二年级学生的身高:1(米) 30(厘米);
一本数学练习本的宽度:13(厘米);
一根铅笔的长度:17(厘米);
教室里黑板的长度:2(米);
一颗图钉的长度:1(厘米);
一张床的长度:2(米);
一口井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概念)归纳与整理(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整理
第一单元 位置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例如:(7,9)表示第七列第九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得简便运算。
555
例如: ×6,表示:6个 相加是多少,还表示 的6倍是多少。
121212
2、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相同,是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5
例如:6× ,表示:6的 是多少。
12122525
× ,表示: 的 是多少。
71271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 前三位代表邮区; 前四位表示县(市) ;最后两位数代表投递局(所)。
2.我国公民的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前六位是行政区划代码,
第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 3.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4.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