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五版王志魁主编课后答案第四章
“化工原理第五版王志魁主编课后答案第四章”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化工原理第五版王志魁主编课后答案第四章”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化工原理第五版王志魁主编课后答案第四章”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数同济第五版 第四章答案
1|34
习题4?1
1. 求下列不定积分:
1 (1)?2dx;
x111 解 ?2dx??x?2dx?x?2?1?C???C.
?2?1xx (2)?xxdx; 解 ?xxdx??1x3x2dx?12?12x?C?x2x?C. 35?123 (3)? 解
dx;
?1xdx??x?12dx???11x2?C?2x?C. 1??121 (4)?x23xdx; 解 ?x23xdx??1x27x3dx?17?137?13x?C?333xx?C. 10 (5)? 解
xdx;
?x21xdx??x?52dx???1131x2?C????C. 52xx??125 (6)?mxndx; 解
?mxdx??nnxmdx??11mxm?C?xnn?m?1mnm?nm?C.
(7)?5x3dx;
5 解 ?5x3dx?5?x3dx?x4?C.
4 (8)?(x2?3x?2)dx;
13 解 ?(x2?3x?2)dx??x2dx?3?xdx?2?dx?x3?x2?2x?C.
322|34
(9)?dh2gh(g是常
化工原理王志魁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4-1 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有哪三种基本传热方式?他们的传热机理有何不同?
答: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热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热传导(简称导热):热量不依靠宏观混合运动而从物体中的高温区向低温区移动的过程。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发生。 对流传热:由流体内部各部分质点发生宏观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只能发生在有流体流动的场合。 热辐射: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可以在完全真空的地方传递而无需任何介质。
4-3 固体、液体、气体三者的热导率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答:一般固体>液体>气体
4-13 答: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需要从外部吸热。
4-20 答:能透过全部辐射能的物体,称为透热体;能全部反射辐射能的物体,称为白体;能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称为黑体或绝对黑体;能够以相等的吸收率吸收所有波长辐射能的物体,称为灰体。
4-21 答:在同一温度下,实际物体的辐射能力与黑体的辐射能力之比,定义为灰体的黑度。 影响固体表面黑度的主要因素有:物体的性质、温度及表面情况(如表面粗糙度及氧化程度)。 4-29
答:根据公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提过对流换热系数,尤其是提高较小一层的对流换热
软件工程(第五版)-习题及答案 -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如果在需求分析阶段采用了结构化分析方法,则软件设计阶段就应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 2、(√)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3、(×)一个模块的作用范围应该大于该模块的控制范围。 4、(√)模块间的耦合性越强,则模块的独立性越弱。 5、(×)在设计模块时,应使一个模块尽量包括多个功能。 6、(√)软件结构图可以利用数据流图映射出来。 7、(×)结构化设计是一种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8、(√)在结构化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认DFD。 二、选择题
1、软件结构图的形态特征能反映程序重用率的是(C)。 A、深度
B、宽度
C、扇入
D、扇出
2、概要设计的目的是确定整个系统的(B)。 A、规模 C、费用
B、功能及模块结构 D、测试方案
3、耦合是对软件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各种耦合从强到弱的排列为(C)。 A、内容耦合,控制耦合,数据耦合,公共环境耦合 B、内容耦合,控制耦合,公共环境耦合,数据耦合 C、内容耦合,公共环境耦合,控制耦合,数据耦合 D、控制耦合,内容耦合,数据耦合,公共环境耦合
4、当一个模块直接使用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时,这种模块之间的耦合为(D)。 A、数据耦
化工原理(第四版)(王志魁)习题详解
第一章 流体流动
流体的压力
【1-1】容器A中的气体表压为60kPa,容器B中的气体真空度为1.2?104Pa。试分别求出A、B二容器中气体的绝对压力为若干帕,该处环境的大气压力等于标准大气压力。
解 标准大气压力为101.325kPa
容器A的绝对压力 pA?101.325+60?161.325 kPa 容器B的绝对压力 pB?101.325?12?89.325 kPa
【1-2】某设备进、出口的表压分别为-12kPa和157kPa,当地大气压力为101.3kPa。试求此设备的进、出口的绝对压力及进、出的压力差各为多少帕。
解 进口绝对压力 p进?101.3?12?89.3 kPa
出口绝对压力 p出?101. 3?157?258.3 kPa 进、出口的压力差
?p?157?(?12)?157?12?169kPa 或 ?p?258. 3?89. 3?169 kPa
流体的密度
【1-3】正庚烷和正辛烷混合液中,正庚烷的摩尔分数为0.4,试求该混合液在20℃下的密度。
解 正庚烷的摩尔质量为100kg/kmol,正辛烷的摩尔质量为114kg/kmol。 将摩尔分数换算为质量分数 正庚烷的质量分数 ?1?0.4?100?0
分析化学第五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1. 从质子理论来看下面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 哪个是最强酸?哪个是最强碱?试按强弱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
答:HAc(Ac-)Ka=1.75×10-5; H3PO4(H2PO4-)Ka1=7.52×10-3;
NH3(NH4+)Ka=5.7×10-10; HCN(CN-)Ka=6.2×10-10 HF(F-)Ka=6.8×10-4; (CH2)6N((CH2)6NH+)Ka=1.4×10-9 HCO3-(CO3-)Ka2=5.61×10-11 酸的强弱顺序:
H3PO4 > HF > HAc> (CH2)6N4H+ > HCN > NH4+ > HCO3-
碱的强弱顺序:
CO3- > NH3 > CN- >(CH2)6N4 >Ac- > F- > H2PO4- 2.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
答:(1)NH4CN [HCN] + [H3O+] = [NH3] + [OH-]
-(2)Na2CO3 2[H2CO3] + [HCO3-] + [H3O+] = [OH]
(3)(NH4)2HPO4 2[H3PO4] + [H2PO4-] +
分析化学第五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课后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1. 从质子理论来看下面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 哪个是最强酸?哪个是最强碱?试按强弱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
答:HAc(Ac-)Ka=1.75×10-5; H3PO4(H2PO4-)Ka1=7.52×10-3;
NH3(NH4+)Ka=5.7×10-10; HCN(CN-)Ka=6.2×10-10 HF(F-)Ka=6.8×10-4; (CH2)6N((CH2)6NH+)Ka=1.4×10-9 HCO3-(CO3-)Ka2=5.61×10-11 酸的强弱顺序:
H3PO4 > HF > HAc> (CH2)6N4H+ > HCN > NH4+ > HCO3-
碱的强弱顺序:
CO3- > NH3 > CN- >(CH2)6N4 >Ac- > F- > H2PO4- 2.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
答:(1)NH4CN [HCN] + [H3O+] = [NH3] + [OH-]
-(2)Na2CO3 2[H2CO3] + [HCO3-] + [H3O+] = [OH]
(3)(NH4)2HPO4 2[H3PO4] + [H2PO4-] +
化工原理(第四版)(王志魁)习题解3
化工原理(第四版)(王志魁)08095习题解3
第三章 沉降与过滤
沉 降
【3-1】 密度为1030kg/m3、直径为400 m的球形颗粒在150℃的热空气中降落,求其沉降速度。
5解 150℃时,空气密度 0.835kg/m3,黏度 2.41 10Pa s
颗粒密度 p 1030kg/m3,直径dp 4 10 4m
假设为过渡区,沉降速度为
4g( p ) 4 (9.81)(1030) 4ut dp 4 10 1.79m/s 5 225 225 2.41 10 0.835 22221313
验算 Re
为过渡区 dput 44 1 0 .1 7.98350= 248. 2.41 10 5
【3-3】降尘室的长度为10m,宽为5m,其中用隔板分为20层,间距为100mm,气体中悬浮的最小颗粒直径为10 m,气体密度为1.1kg/m3,黏度为21.8 10 6Pa s,颗粒密度为4000kg/m3。试求:(1)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2)若需要最小颗粒沉降,气体的最大流速不能超过多少m/s? (3)此降尘室每小时能处理多少m3的气体?
633 6解 已知dpc 10 10m, p 4000kg/m, 1.1kg
高教第五版分析化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第四章 思考题 思考题4—1
1. 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最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2. 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NH4+,HPO42-,HCO3-,H2O,苯酚。 答:HPO42-, NH3 , PO43- , CO32- , OH- , C6H5O-
3. 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HC2O4-,HPO42-,HCO3-,H2O,C2H5OH。 答:H3PO4,H2C2O4,H2PO4-,H2CO3,H3O+,C2H5OH2+ 4.从下列物质中,找出共轭酸碱对:
HOAc,NH4+,F-,(CH2)6N4H+,H2PO4-,CN-,OAc-,HCO3-,H3PO4,(CH2)6N4,NH3,HCN,HF,CO3-
答:HOAc- OAc-,NH4+-NH3,F- -HF,(CH2)6N4H+-(CH2)6N4,H2PO4- -H3PO4,CN- -HCN,,HCO3--CO3-
5.上题的各种共轭酸和共轭碱中,哪个是最强的酸?哪个是最强的碱?试按强弱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
答:H3P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四章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 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B,质量摩尔浓度为bB,此溶液的密度为
。以MA,M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
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B表示时,试导出xB与cB,xB与b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2 D-果糖
此溶液在20 ?C时的密度
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
。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
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4.3 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B介于
和
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 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B的函数关系。
(2)
解:根据定义
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当时
4.4 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化工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传热 一、名词解释
1、导热
若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仅借分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导热)。 2、对流传热
热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质点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之中, 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3、辐射传热
任何物体, 只要其绝对温度不为零度 (0K), 都会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辐射能量, 同时又不断地吸收来自外界物体的辐射能, 当物体向外界辐射的能量与其从外界吸收的辐射能不相等时, 该物体就与外界产生热量的传递。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辐射。 4、传热速率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传热面积所传递的热量(W/m2) 5、等温面
温度场中将温度相同的点连起来,形成等温面。等温面不相交。
二、单选择题
1、判断下面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 B A 在一定的温度下,辐射能力越大的物体,其黑度越大;
B 在同一温度下,物体吸收率A与黑度ε在数值上相等,因此A与ε的物理意义相同; C 黑度越大的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越强; D 黑度反映了实际物体接近黑体的程度。
2、在房间中利用火炉进行取暖时,其传热方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