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及点评 【教学目标】

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 2、分析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 3、分析比喻说理的方法。

4、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落实相关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 解决办法:

1、学生自主学习、质疑讨论。 2、文本研习,探究学习。 【教具及媒体的应用】porpoint 【教学方法】

1、课前预习,培养自学。 2、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激发兴趣。

在亚圣孟子生活的那个家天下的时代,天下一切,包括黎民百姓,都是国王的。要使高高在上的国王百姓,与民同乐,那决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战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他就是孟轲。他想说服梁惠王,实行仁政。他是怎样游说的?他成功了吗? 二、互查互评,交流预习。 学生介绍孟子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学校公开课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课内的文言知识点。

2.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3.欣赏体味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学习重点】

1.掌握课内的文言知识点。

2.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3.欣赏体味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学习方法】 文本研习,诵读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孟子的心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他也一直为这个美丽的梦想努力奔走,游说诸侯。在他52岁的时候,他来到了魏国,与梁惠王展开了对话,他是怎样向梁惠王说出他的美丽梦想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寡人之于国也》,走进孟子的理想国。

(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案反馈 【预习自测】 一、字音 好( )战 数罟( )( ) 弃甲曳( )兵 胜( )食 .....衣( )帛 鸡豚( )狗彘( )之畜( ) 孝悌( ) .....颁( )白 然而不王( )者 饿莩( ) ...二、梳理字词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学校公开课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课内的文言知识点。

2.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3.欣赏体味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学习重点】

1.掌握课内的文言知识点。

2.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3.欣赏体味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学习方法】 文本研习,诵读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孟子的心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他也一直为这个美丽的梦想努力奔走,游说诸侯。在他52岁的时候,他来到了魏国,与梁惠王展开了对话,他是怎样向梁惠王说出他的美丽梦想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寡人之于国也》,走进孟子的理想国。

(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案反馈 【预习自测】 一、字音 好( )战 数罟( )( ) 弃甲曳( )兵 胜( )食 .....衣( )帛 鸡豚( )狗彘( )之畜( ) 孝悌( ) .....颁( )白 然而不王( )者 饿莩( ) ...二、梳理字词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2)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 ——雷芳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3.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相关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一、由《论语》导入新课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是劝说君王实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借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内容。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学生可结合注释①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教师适当补充: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三、时代背景介绍:结合战国时期各国的地

最新李新涛公开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授课班级:高一三 授课人:李新涛 授课时间:3、8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讨论、合作探究,梳理文本内容,归纳孟子仁政的具体表现。 2、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梳理、归纳孟子的论证手法。 教学重、难点:

1、 梳理文本内容,归纳孟子仁政的具体表现 2、 梳理、归纳孟子的论证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对联导入

民贵君轻不愧亚圣,性善气正真乃完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诵读文本,体会探究 (一)、生个读第一段,品读思考

①在这一段中,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什么问题? ②梁惠王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③梁惠王为什么希望民加多?——展示相关背景(ppt)

④诵读指导 要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自诩”的口气读出来;“河东凶亦然”中“亦”要重读,起强调作用;最后“何也?”要读得稍重一些,疑问语气加强。 (二)、生齐读2——4段

①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选取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切入,什么角度?

②“五十步笑百步”讲的是什么?

- 1 -

③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和梁惠王有什么关系呢?

④诵读指导 孟子设

寡人之于国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原创一体化教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我有一个梦想?经世济民”板块,属于文本研习范畴,和《季氏将伐颛臾》同在一板块。学习的意义也和《季氏将伐颛臾》一样,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并激励学生经世济民的思想意识。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落实文言句式。教学中反复朗读,继续增强文言文的语感能力。

目标与要求:

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了解《孟子》。

2、积累文言字词及文言句的基础知识。

3、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

4、人文教育上,激励学生经世济民的思想意识。

教时设置: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整体了解,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孟子及其思想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皱县东南人)人。是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

寡人之于国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6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

2.归纳“数、发、直、兵、胜”等实词的意义和“然、则、其、以”等虚词的用法; 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句式的特点。 3.学习并理解孟子善辩的语言艺术。 教学设想

本文安排在诸子散文单元第二课,重点是学习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掌握特殊文言句式;难点是学习孟子的“仁政”主张,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学法上,不仅要继续抓牢感性材料的积累,更要不断增强理性认识,注重学习方法的探讨研究。具体做好:一、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体会孟子雄辩的文风;二、在学习积累的基础上,整理一词多义,把握虚词,归纳句式,总结一定的文言规律;三、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课拟用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移其粟(lì )于河内 弃甲曳(ya )兵 鸡豚(tún ) 狗彘(zhì) B.衣帛(bó)食肉 然

寡人之于国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掌握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 3、感受孟子的“雄辩”风采。 4、.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对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孟子“仁政“思想及“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自学点拨法 3、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提问导入:“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书? 明确: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都以“四书”为命题依据之一。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季氏将伐颛臾》就是出自四书之一的《论语》,而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叫做《寡人之于国也》,同样出自四书之一的《孟子》。

2、请学生回忆自己所记住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初中学过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介绍孟子及《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寡人之于国也

【温馨晨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标解读】:1、了《孟子》相关知识;

2、基础文言字、词、句的过手,运用。

【超前预习】:一、文学常识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理清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

2、合作探究,分析人物观点,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感受孟子的雄辩力量;

3、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文言字词句的积累;

2、层层深入,分析孟子对“仁政”的具体阐发并站在现代的角度理解孟子的思想; 3、披文入情,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对联导入:民贵君轻不愧亚圣

性善气正真乃完人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大儒:他有民本思想,主张行“王道”,施仁政;他认为人性向善,善养自身“浩然之气”;他慧眼如炬,善于攻心;他的论辩跌宕生姿,气势磅礴——他就是孟子(走近作者)。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议论文《寡人之于国也》,一起学习这位继承孔子学说正统的儒学大师。

二、通读文章,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梁惠王问政于孟子,那么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思路。 明确:问题:“民不加多”。

思路:1、第一段: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 疑问。

2、二到四段: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