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也不能少
“一个也不能少”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一个也不能少”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一个也不能少”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一个也不能少 赵培贞
一个也不能少
长葛市金英学校 赵培贞 新学期,面对四十四个孩子组成的班集体,我为自己定下了目标—— 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老师,当然都喜欢那些聪明伶俐、勤奋上进、踏实肯干的学生,我也不例外。但是想要自己教学的对象个个都是佼佼者,只能是异想天开。因为每个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几个学习基础差、贪玩或是经常违纪的“困难户”。虽然这样几个特殊的学生并不影响自己的考评成绩,但是肩负着家长沉甸甸的希望,承担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光荣使命,我们有责任帮助这些“困难户”“脱贫致富”。
郭文博,是二3班老大难,上学期入校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学习基础差,反应也比较迟钝,考试常常是十几分。他的父母深知孩子底细,在学习上只求他有进步就行。但这进步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他找小老师,教他读课文,辅导他完成最基础的课内作业。
徐晨航,脑子比较好使,但是基础太差,字写得也不太好,这学期我从纠正他的字体入手,使他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通过不断的鼓励与谈心引发他的上进心,争取本学期语文能达到及格。
马凯文,是这学期转来的新生,虽说学习基础比前两位强一点儿,但是写字速度好似蜗牛,字写得仍然惨不
一个都不能少作文400字
星期四的大课间,我和王慕鸿是值日生,所以我们在楼上拖地扫地。下楼以后,我们两个怎么也找不到我们班跳长绳的队伍,我们先后问了五三班,五二班,和四年级九班,他们都不知道我们班在哪里,最后我再一个转身的时候,看见张栋男在慢跑,我们便追上去,原来我们班在跑步,我们和大家一起在跑道上跑了起来,开始我怎么也想不出为什么要跑步,终于听明白大家的话,因为同学整队稀稀拉拉,下楼太慢,被卢小军老师全校点名批评,所以刘老师让我们集体跑步,训练整齐划一的步伐。跑作文了三圈后,我们第三排因为跑得整齐,刘老师叫我们出来休息,而不认真的就继续跑,又跑了一圈,刘老师说,张栋男落在后面,队伍一点也不整齐,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竺一鹤想了一个办法,让张栋男领队,就不会有人落在后面了。果然一圈跑好,我们班的队伍整整齐齐,没有人落后。
这就这个事情给我一个启示,团结的力量是很巨大的,就像先人说的那样,一根木头很容易折断,两个木头也很容易折断,一捆木头折不断,我们以后也要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听从指挥,步调一致。
一个都不能少作文300字
有一个公司,有五类人在其中工作,分别是董事长、局长、组长、秘书。一天,他们要在其中选出一个最有用的人。
董事长说:我在公司的地位最高,没有人敢顶撞我。”
局长听了,接着说:我在这里管理着别人,没了我,这公司一定乱成一团。”
组长不服气,说:我们组的成员都还听我的呢,你不在,我们各组有各自的组长,乱不了。组长很作文重要!”
工人开口了:如果这公司没了我们,看你们找谁来施工,帮你们赚钱?”
一直没有发言的秘书说了起来:你们算什么,如果没有我精心做计划,做好施工方案,这公司能像现在这样发达吗?你们敢保证不偷懒,不白拿公司的钱吗?”
其实,在每个公司里,五个职位的人都不能少。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公司才真正能成为公司”。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一: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怎样确保幼儿快乐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助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责任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现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 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有的孩子应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一: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怎样确保幼儿快乐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讲的是:在一个很贫穷的村子里,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课老师,她答应原来的老师,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先后少了两个学生。在自己带的28名学生的帮助下,魏老师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那两名学生的故事。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责任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现在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 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有的孩子应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精选10篇
《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魏敏芝 / 张慧科 / 田正达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一):老谋子早期电影好喜欢呀
老谋子早期的电影好喜欢呀 一个都不能少 一开始对魏老师的死脑筋表示无语到后面被她那种执着的精神感动,小男孩的演技也是棒棒的,最后说送花的时候,干嘛那么眼睛闪闪地看着女老师呀,真是可爱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二):最真的电影。
一个都不能少、傻傻的小魏守着高老师的话看着学生。
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子、却倔强得和常人不一般。
一直吃着苦 看得观众都揪心。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三):那时日工资2块 20年间百倍让我一下觉得中国真是发展迅猛啊
人生就是如此艰难,社会就是如此合理的冷漠,出于自己角度的自私并不算邪恶,只是没标榜的善良。在台湾的“好莱坞电影”频道看到此片,这样苦哈哈的片子现在越来越少,虽然有《我不是潘金莲》这样的片子,但感觉真的是那个年代真穷的情况下拍的片子比现在故意做年代感和做穷的效果差别很大。那片子的气息让我感叹中国发展真心快啊!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四):Not One Less
记得在小学二年级的时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体会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体
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党的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内容占据较大篇幅。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的需求也是当前人民群众所急需的精神需求,文化的兴盛离不开每个艺术家和演员的付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城市,离不开一些有文化担当的演出场所。
首先,要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需要有眼光、有担当的文化工作者。演出“引进来”少不了艺术把关人,应该避免演出唯“洋”是崇的现象。例如,俄罗斯的院团和《天鹅湖》往往能吸引不少观众,而这些院团水平却是参差不齐,有些与国内院团的水准也相去甚远。如果不加筛选地引入,即便能有一时票房,放之长远也会拉低水平。剧场演出的主体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倘若泥沙俱下、观众缺乏必要的鉴别力,就容易导致演出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因此挑选一批能够把艺术的美完整表现出来的演员和工作者是前提,这会直接决定公众对其的第一印象。
其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最有效途径是构建覆盖全社会、惠及全体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属性。公益性,就是
第 1 页共 9 页
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
你,不能只是一个佛系青年
你,不能只是一个佛系青年
朋友圈里的“第一批90后”,不光秃了、油了、离了、凉了,最近他们还立地成佛了。“佛系“,一看就感受到一股和平之气,总的来说就是:”看淡一切,用平静之心小看云起云落,追求者一种爱与和谐的精神状态。“佛系青年”就这么火了,他们泰然自若,不争不抢,有也行,没有也没关系。
起床,闹钟不争气没有叫醒自己,距离上课时间还有几分钟:心想反正这节课的老师一般不会点名,只要胆子够大,一周七天假。只要心里有课,不管走到哪里,都不算逃课。发了短信,问问去了同学点名没。
中午的饭点,世界性难题:吃什么,困扰着身边的朋友,而我默默地打开了外卖APP,准备在历史订单中再点一份外卖;舍友突然说,要不咱们拼单吧,披萨怎样?好的吧,我吃什么都可以,随意。只要不是难以下咽,能吃饱,吃什么都可以。
下午,没课。在寝室无所事事,四六级已经结束,有没有考研的压力,期末也有间断时间,出去运动感觉有点冷;收到朋友的微信,在干嘛?吃鸡了吗?玩了几把?
晚饭点,室友和女朋友出去吃饭,临出门前,我嘱咐他回来帮我带点吃的,随意。晚上,加入的几个社团组织在群里讨论问题,有那么几个我设置了消息不提示;只要没有出现@我的内容,都假装没看见,毕竟大家在里面西管理系脑,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这二单元21页例6、做一做等相关练习。
背景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基础上编排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生一旦拥有它,将终身受益。但它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对于7-12岁的儿童来说是不易理解掌握的。为此,本课力求借助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渗透一一对应和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创新思想和应用意识。
本节课所蕴涵的数学基本思想:
1、对应:本节课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 2、符号化思想方法:本节课教材提供了画图(或操作)的策略,借此帮助学生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画图的过程就是符号化思想渗透的过程。
3、转化思想方法:本节课是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并体现了转化思想的价值。
4、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本节课运用画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建立了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
5、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本节
快速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整除
快速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整除
(1)1与0的特性:
1是任何整数的约数,即对于任何整数a,总有1|a.
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a≠0,a为整数,则a|0.
(2)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2、4、6或8,则这个数能被2整除。
(3)若一个整数的数字和能被3整除,则这个整数能被3整除。
(4) 若一个整数的末尾两位数能被4整除,则这个数能被4整除。
(5)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或5,则这个数能被5整除。
(6)若一个整数能被2和3整除,则这个数能被6整除。
(7)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7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截尾、倍大、相减、验差」的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是 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 , 59-5×2=49,所以6139是7的倍数,余类推。
(8)若一个整数的未尾三位数能被8整除,则这个数能被8整除。
(9)若一个整数的数字和能被9整除,则这个整数能被9整除。
(10)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则这个数能被10整除。
(11)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