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写意花卉教案
“学画写意花卉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学画写意花卉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学画写意花卉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写意花卉-教案
人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第八课 写 意 花 卉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领悟、感知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本课学习,努力完成写意花卉作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笔墨情趣,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基本笔墨技法造型。
2、教学难点:对传统笔、墨、色、生宣性能的掌握及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设计参考:
二、 讲授新课
(一)、写意花卉:
1、写意花卉与工笔花卉图片对比欣赏(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归纳回答) 2、写意画(教师小结)
是指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画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画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二)、写意牵牛花与实景牵牛花对比分析 (阶段小结写意画的特征)
1、 形象概括
写意花卉-教案
人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第八课 写 意 花 卉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领悟、感知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本课学习,努力完成写意花卉作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笔墨情趣,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基本笔墨技法造型。
2、教学难点:对传统笔、墨、色、生宣性能的掌握及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设计参考:
二、 讲授新课
(一)、写意花卉:
1、写意花卉与工笔花卉图片对比欣赏(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归纳回答) 2、写意画(教师小结)
是指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画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画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二)、写意牵牛花与实景牵牛花对比分析 (阶段小结写意画的特征)
1、 形象概括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苏教版
7.徐悲鸿励志学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9个一类字,认识10个二类字,读准“嫉妒、冲着”等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课后第三题复述课文。
3.感受徐悲鸿立志爱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4. 结合课文内容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阅读4——6自然段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学习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
难点: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圈画、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复述课文
3.借助拓展小练笔,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文渗透的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2.课前查找有关徐悲鸿的知识。
教师: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
新写意人物画教案
美术系国画专业主干课
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 写 意 人 物 主 讲 人: 赵 振 山 单 位: 国画教研室 日 期: 2009年4月
“写意人物”课程教学方案
时间: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美术学2007级国画1--2班 课程编号:Z150115 课程时数:72学时
学分数: 4学分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国画专业选修课,是美术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更是中国画课程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研究和训练,使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过程及趋向,从技法上掌握写意人物画的用笔用墨规律、造型及设色特点,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这一技巧进行写生与创作。
(3)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三章。第一章为写意人物画临摹,是研究与分析古代及现代写意人物画名家作品阶段;第二章为写意人物画写生阶段,将在临摹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法运用到写意人物画写生之中;第三章是写意人体及小品练习阶段,用笔墨的形式来表现人体并作写意人物画小品的创作练习。
(4)教学时数: 72学时。
(5)教学方式:采用光盘等多媒体教学,并结合范画挂图、范画演示等途径实施教学。 教学章节及过程:
写意人物画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五周的水墨人物画课,使同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
一. 教材分析:《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叙事的课文,课文
讲述年轻画家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候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他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的故事,赞颂了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文章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关键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展开叙述,层次清晰,感情强烈,过渡自然,前后呼应,突出主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理解的中级阶段,对于写人写事
的方法掌握得不是非常熟练,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对于文章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并体会文中主人公情感。让学生学会细细研读。
三.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体会其为国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学会给文章分段 2.树立刻苦学习,为国争光,立志爱国的精神 五. 教学工具:多媒体 板书
六. 教学时间: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徐悲鸿励志学画》,
齐读课题。下面这组词语我们一定很熟悉,一起来读一读吧! 嫉妒 嘲笑 励志 激怒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
一. 教材分析:《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叙事的课文,课文
讲述年轻画家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候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他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的故事,赞颂了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文章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关键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展开叙述,层次清晰,感情强烈,过渡自然,前后呼应,突出主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理解的中级阶段,对于写人写事
的方法掌握得不是非常熟练,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对于文章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并体会文中主人公情感。让学生学会细细研读。
三.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体会其为国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学会给文章分段 2.树立刻苦学习,为国争光,立志爱国的精神 五. 教学工具:多媒体 板书
六. 教学时间: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徐悲鸿励志学画》,
齐读课题。下面这组词语我们一定很熟悉,一起来读一读吧! 嫉妒 嘲笑 励志 激怒
花卉学教案及讲稿
《花卉学》教案与讲稿
园艺学院 赵妮
绪论 1学时
教 案
一、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对主要研究对象――花卉有一个基本了解,知道花卉业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
二、主要讲解内容
第一节 花卉学的定义及其范畴
第二节 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我国花卉业的概况 第四节 国外花卉生产概况
三、讲授重点
我国花卉种质资源的应用及国内外花卉业的发展。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现代花卉业的简单了解,使得学生对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理解甚少,实际教学中要树立学生对我国花卉资源的认知。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老师实际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
六、参考书
1. 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 花卉学,包满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陈金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讲 稿
我国花卉栽培历史及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世人称为―世界园林之母‖,足以说明我国的观赏植物资源在世界园林及庭院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传统花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现代花卉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培
写意论坛
篇一:写意雕塑的表现手法
写意雕塑的表现手法
姓名:李新岗
班级:08雕塑
学号:20840212
写意雕塑的表现手法
李新岗
内容摘要:近几年,写意雕塑广受关注,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比抽象雕塑更容易使人接受,这写都是写意雕塑被人们所关注和喜欢的原因。生动自然的《陶吠犬》和说唱俑,古拙大气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老子像》,这写都是我国古代写意雕塑中的精品;到了现代,艺术家们融入了更多元的文化,出现了许多优秀写意雕塑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写意雕塑重在意的表达,没有意,作品便没有了生机和活力。而这意基本上是通过模糊、简括、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这也就是写意雕塑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写意,雕塑,表现
前言:
雕塑艺术在中国古代对一直缺乏理论上的总结和梳理,所以中国古代没有留下系统的雕塑理论和雕塑史著作。这影响了人们对中国雕塑的认识和评价,因为在一段时间里,是
【1】以西方雕塑理论作为标准和参照的。近几十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和研究的深入,
融合中国“中庸”哲学思想的“写意雕塑”理论出现。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写意雕塑作品和国外具有写意特点的雕塑作品的赏析,对写意雕塑所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手法做一总结和概括。
近几年融入了中国写意精神和传统中庸哲学思
()写意人物在写意性雕塑中融合
三一文库(www.31doc.com)/免费论文/教学论文
〔写意人物在写意性雕塑中融合〕
在国画中,我特别喜欢写意画,尤其写意人物。写意即是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而写意性雕塑和国画写意性一样,写意之道,难以尽言,初而写形,继而写意,终则写心。写心不离形意。因此,雕塑写意与国画写意人物都属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都体现了“不尽形似而意象盎然,应物象形而气韵生动”的特点。 *一、*写意人物在写意性雕塑*中的造型语言 无论是写意人物还是写意雕塑造型是一切视觉艺术的根本要素。要认识到写意人物画不是对客观对象的机械模拟和复制,而是通过观察、分析,加以提炼、概括、夸张变形,以意为之,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而在写意雕塑的同时,又没有完全摈弃“意象造型”的意味,要求创造的艺术形象既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象,又是作者主观认识的审美意象。把写意人物用于到写意雕塑中,那就有他的独特性了。把写意人物中的写意性以明快神奇的构图、夸张而富于神韵的造型,淋漓的水墨,纵横的笔法、弥满的气势,朴实无华的技巧、诗词歌赋的意境,个性奔放的品格,敦厚深沉的情感用于到写意雕塑中,那么这样的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有其他的独一无
第 1 页 共 8 页
二的独特性。
王冕学画
《王冕学画》教学案例
王金蓬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王冕学画》。
这篇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小时候学画荷花的故事。课文共三段,先讲王冕小时候爱读书;接着讲王冕看到雨后的荷花很美,想把它画出来;最后讲经过刻苦练习,王冕的荷花画得很好。本单元围绕“画”这个主题,初步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用美术的手法来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借助课文的插图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读了课文,并且在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已经基本能够通顺的朗读课文。因为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所以学生们在读的时候也比较感兴趣。课前我还让学生搜集了一些王冕的故事,孩子们对王冕的成长充满了好奇,而且对他充满了敬意,一个放牛娃,最后变成了一个大画家,他为什么能够成功呢?孩子们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课前我们铺下了一个大问题,也激起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设计理念:对于王冕在学画中遇到的挫折、艰辛,课文中是一笔
带过的,而我则通过引导让学生具体说出王冕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从而既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又让学生从王冕的身上得出学习贵在坚持的真谛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