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字词积累
“高中文言文字词积累”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文言文字词积累”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文言文字词积累”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史记》文言文字词梳理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太史公自序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使复典.之( ) 2.绍.
重黎之后( ) 3.司马氏去周适.晋( ) 4. 浮.于沅、湘,北涉汶、泗( ) 5.讲.业齐鲁之都( ) 6.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 7.且夫孝始于事.亲( ) 8.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 9.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 1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 11.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 ) 12.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 13.惠王将伐蜀,遂拔.( ) 14. 遂拔,因而..
守之( ) 15、以为天下仪表.. ( ) 16. 余所谓述故事..(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指数千( ) 2.失之豪厘(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包括了整个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
初高中文言字词整理生
初中部分
文言文 1、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与:赞赏 3、而:如果,表假设 4、得: 通“德”,感激恩德 5、征:征验,表现 6、衡:阻塞,不顺畅 7、拂:辅弼,辅佐 8、畎:田间水沟 9、士:狱官 10、福: 名作动,赐福,保佑 11、狱: 诉讼案件 12、加:虚夸,谎报 13、陟:提升,提拔 14、诹:询问 15、均:公平,平均 16、穷:穷尽、走尽; 17、规:计划,规划 18、略无:毫无 阙:通“缺”,中断 19、祗:同“只”,只是 20、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21、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22、食:同“饲”,喂养 23、形:形体、身体 24、可:大约。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25、岩:崖岸 26、衔:衔接。 27、备:详尽,完备 28、曜:光辉;日光 29、摧:折断 30、景:日光 31、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32、或:或许,也许,表委婉口气 33、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4、秀:植物开花结实。 35、翳:遮盖 36、濯:洗涤 37、植:立 38、亵:亲近而不庄重39、叩:发问,询问 40、质:质问,问
初高中文言字词整理生
初中部分
文言文 1、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与:赞赏 3、而:如果,表假设 4、得: 通“德”,感激恩德 5、征:征验,表现 6、衡:阻塞,不顺畅 7、拂:辅弼,辅佐 8、畎:田间水沟 9、士:狱官 10、福: 名作动,赐福,保佑 11、狱: 诉讼案件 12、加:虚夸,谎报 13、陟:提升,提拔 14、诹:询问 15、均:公平,平均 16、穷:穷尽、走尽; 17、规:计划,规划 18、略无:毫无 阙:通“缺”,中断 19、祗:同“只”,只是 20、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21、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22、食:同“饲”,喂养 23、形:形体、身体 24、可:大约。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25、岩:崖岸 26、衔:衔接。 27、备:详尽,完备 28、曜:光辉;日光 29、摧:折断 30、景:日光 31、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32、或:或许,也许,表委婉口气 33、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4、秀:植物开花结实。 35、翳:遮盖 36、濯:洗涤 37、植:立 38、亵:亲近而不庄重39、叩:发问,询问 40、质:质问,问
高中文言文素材
高中文言文素材
【篇一:高中文言文素材】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 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 贫穷是一笔财富 坚持不懈 苦难出人才 二、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话题: 成功与磨难 挫折的力量 苦难是一
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
纵观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多半是老师讲、学生听。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只能做到瞬时记忆而达不到长时间的永久记忆,更谈不到学好文言文。因此,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围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尝试了一些做法。 一、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相对来说知识比较枯燥的语文文言文部分,学生由于知识积累方面的欠缺,难免在学习上出现困难。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般来说对那些知道一点但又存在很大疑点的知识是兴趣最大的,所以在讲授一篇文言文时,最好是从作者的生平讲起,多谈谈作者写作的背景、目的、情感??学生听了以后,一方面会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另一方面也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理所当然的对于学习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兴趣,他们更乐于学习文言文了。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读和记
文科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多读,只有在读和记的过程中,才能强化语感,增强对所学内容的更深理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当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朗读的规范性,特别是文言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其解释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古诗文字词积累
古诗文字词积累(共123字)
A:安
《岳飞》宁大将安乐时邪!安:安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安稳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安:安乐享受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安:这里指养生的意思
《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怎么了 《私心》退而安寝。安:安稳
《周公戒子》守以俭者安。安:安定
《蔡勉旃坚还亡有财》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安:怎么 案
《崂山道士》乃于案上取壶酒。案:几案 《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案:官府俭公文 B:把
《岳阳楼记》把酒临风。把:端着 《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把;握 不
《论语六则》 不亦说乎?不:不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比不上 《期行》待君久不至。不:没有 《三峡》不见曦月。不:看不见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不必 《强项令》吏不能得。不:无法
《春望》浑欲不胜簪。不:不胜,禁不住 《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不:不见 比 C:才
《包拯》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才:仅仅
《四知》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才:秀才 辞
《岳飞》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辞:推辞 《崂山道士》心不能待,辞曰:辞:告辞 《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借
高中文言文知识清单
文言文知识清单
一、18个规定的文言虚词 二、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 三、30个常见的偏义复词 四、80个常见的通假字 五、90个常见的古语词 六、90个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七、特殊的文言句式 八、词类活用 九、古代文化常识
十、乌有先生历险记——史上最牛的文言文
一、18个规定的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
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
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或“却”,然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⑤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⑥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 .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掩口胡卢而哭。(《促织》) .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
教学要点: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 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 10. 形容词使动用法。 11. 形容词意动用法。 12. 数词活用。 教学内容: 一. 名词作状语
.
.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