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重点专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重点专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重点专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糖尿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诊断本病参照】 1.疾病诊断
消渴(2型糖尿病)
诊疗规范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 (ZYYXH/T3.1~3.15—2007) 。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 (2007年) 。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 (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
【定义】消渴是因五脏禀赋脆弱,复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导致的脏腑阴虚燥热,气阴两虚,
津液输布
失常的一种疾病。临床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为典型症状。本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病情严重者可并发心痛、眩晕、中风、麻木、痈疽等病证。 【范围】
西医学中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其它类型的糖尿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甲亢、尿崩症等不属本病讨论范围。
损伤脾胃 津液失布
饮食不节→ 燥热伤肺→ 津失敷布 烦渴多饮
五脏虚弱 肺胃燥热 中焦热盛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平乐县中医医院骨伤科
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方案
股骨转子间骨折诊疗规范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998
年第二版)
1、老年人多见于跌倒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患肢不敢活动。
2、青壮年者多见于强大暴力损伤。
3、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大转子向上移位。
4、髋关节正轴位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临床分型
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转子间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上方斜向小转子。
2、逆转子间骨折颈中型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下方斜向小转子。
3、转子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转子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
折。
二、中西医辩证分型:
(一)早期:气血瘀阻型
临床病象: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
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
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
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
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舌质紫暗,脉强涩均为骨折初
期瘀血阻滞之象。
(二)中期:血瘀气滞型
临床病象:伤后3~6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功能丧失
未恢复,动则有疼痛感,舌质暗淡,脉弦细。
证候分析:伤后中期,经适宜的治疗及正气抗邪的作用下,使气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目录
附件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目录
(20个科目92个病种)
肺病科(3个) 1、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2、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3、哮病(支气管哮喘) 1、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病毒性心肌炎 1、面瘫(面神经炎) 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1、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1、肺癌 1、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久痢(溃疡性结肠炎) 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4、胃疡(消化性溃疡) 5、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6、胃脘痛(慢性胃炎) 7、鼓胀病(肝硬化腹水)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3、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4、骨蚀(股骨头坏死) 5、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 6、桡骨远端骨折 7、锁骨骨折 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9、踇外翻 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肛裂病(肛裂) 3、脱肛病(直肠脱垂) 4、痔(混合痔) 心血管科(2个) 针灸科(2个) 急诊科(1个) 肿瘤科(1个) 脾胃科(7个) 骨伤科(9个) 肛肠科(5个) 2
5、肛漏病(肛瘘) 1、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 3、蝮蛇咬伤 外科
十二五重点专科 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梳理参考体例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护理参考体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
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梳理参考体例
单位及项目名称
病名
编写说明:病名确定要使用内涵、外延明确的疾病名称,并加以说明。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 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编写说明:基于本病种临床实际梳理中医治疗方法。可按照疾病发展过程,分阶段(分期)进行整理,每个阶段(分期)的治疗措施可包括应急措施、内治、外治、非药物疗法、护理调摄等。
治疗措施按疗效和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分清主次进行排列,同时明确治疗措施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并对疗效水平进行初步评估。
要将本病种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法体现在本方案中,避免照搬教科书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内容。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编写说明:
(一)在对该病种中医治疗方法、疗效水平进行整体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中医治疗方法不能完全解决或无办法解决的情况。
(二)中医治疗难点的中医应对措施前瞻性分析。针对上述中医治疗难点,确定本病种的主攻方向、创新研究思路和攻克难点的措施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脑病科
脑梗死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中医妇科学-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1
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盆腔炎
1.定义
C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诊断
2.1诊断依据: 2.1.1病史
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1.2 症状
主症: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 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1.3 体征
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2.1.4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增高; 血沉增快;
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 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 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 血清CA125可增高; C反应蛋白
中医优势病种消化系统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消化系统专科)
一、吐酸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尚无对应固定中医病名。根据主证归属于“吐酸”、“食管瘅”等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年,三亚)。
(1)临床症状
当患者出现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等典型症状,或同时出现咽喉不适、咳嗽等食管外症状时,可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如能证实存在食管黏膜炎症和/或反流,则能明确诊断。
(2)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可明确有无反流性食管炎(RE)及Barrett食管(BE)。 RE的分级参照199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制订的LA分类法。 A级:食管黏膜有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小于5mm;
B级: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大于5mm,但破损间无融合现象; C级:超过2个皱襞以上的黏膜融合性损伤,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 D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范围累积至少75%的食管周径。
BE的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远端有明显的柱状上皮化生并得到
中医优势病种消化系统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消化系统专科)
一、吐酸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尚无对应固定中医病名。根据主证归属于“吐酸”、“食管瘅”等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年,三亚)。
(1)临床症状
当患者出现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嗳气等典型症状,或同时出现咽喉不适、咳嗽等食管外症状时,可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如能证实存在食管黏膜炎症和/或反流,则能明确诊断。
(2)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可明确有无反流性食管炎(RE)及Barrett食管(BE)。 RE的分级参照199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胃肠病大会制订的LA分类法。 A级:食管黏膜有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小于5mm;
B级:一个或几个黏膜破损,直径大于5mm,但破损间无融合现象; C级:超过2个皱襞以上的黏膜融合性损伤,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 D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范围累积至少75%的食管周径。
BE的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远端有明显的柱状上皮化生并得到
脑病科一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综合版)
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吞咽困难,目偏不瞬,视物成双,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根据临床表现、诱因、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发病2周以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证候诊断
1、中脏腑——中风病有神昏者。 (1)痰蒙清窍证
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
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
2013腰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改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3版)
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化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腰腿痛 ”、“痹证”范畴。
二、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骨科学》(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第三版,人民
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诊疗规范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采集】 1 . 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 生长速度、 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 . 有无食管、 气管、 颈静脉与上腔静脉, 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 . 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 . 甲状腺的大小、 形态、 边缘、 两侧是否对称, 甲状腺结节的大小、 数目、 质地、活动程度, 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 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 气管是否移位。
2 . 有无颈静脉、 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 r n e r ) 综合征。 【辅助检查】 1 . 血清 TT3、 TT4、 FT4、 TSH 测定, 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 . B 超或E C T 检查, 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 数目、 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