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监测系统间设计
“地震监测系统间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地震监测系统间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地震监测系统间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监测系统
GIS地震探测系统
一、 概述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球的构造分为三层:即中心层地核、中间层地幔、外层地壳; 1.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是岩石圈上部次极圈层。
2.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岩石圈是它的一部分,软流层以上。地幔多以流体形式的岩浆等物质存在
3.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体的,所以又称外核液体圈。内核,是固体的,主要由铁、镍组成,又称内核固体圈。
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指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
下图为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图: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面的快速振动,在古代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地震监测活动的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
第三条 地震监测工作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公益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震监测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 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第五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震监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支持地震监测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地震监测技术,开展地震监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海岛的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运行。
第七条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震监测活动,必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合作进行,并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
从事前款规定的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危害国家安全。
返
安徽地震监测概况 - 图文
第一节 地震监测台网所在区域概况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是取当时政治中心的安庆、经济中心的徽州两府的首字合成的,简称皖。
安徽省地处中国东部,位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全省南北长约570km,东西宽约450km,总面积13.94万km,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安徽位于黄淮平原、长江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的交汇处,地貌类型多样。平原面积达 34 608 km,山地面积41 162 km,丘陵面积40 448 km,圩区面积12 097 km,洼地面积5 256 km,水面面积5 866 km。全省大致可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五个自然区域。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等,主要河流有长江、淮河和新安江三大水系,另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至2001年末,全省总人口为6 312万人,人口密度为453人/ km。
安徽行政区划共有省辖市17个,辖县(市)61个,即:合肥(长丰县、肥东县、肥西
仓库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智能仪表课程设计》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所在专业:所在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仓库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2011\\09\\15
扬州大学
二〇一〇年九月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1
1.1 摘要..........................................................1 1.2 关键字........................................................1
1.3 单片机简介.....................
多路压力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多路压力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院 (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050412 学 生: 董洁茹 学 号: 050412128 指导教师: 毕雪芹
2009年 06月
多路压力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摘要 在企业生产中,准确及时地得到压力参数对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基于单片机的多路压力监测系统硬件设计。该硬件的主要模块包括:信号采集、信号调理、结果显示、报警电路、看门狗模块。本系统运行可靠、性能稳定、性价比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提出了针对多压力点进行计算机集中实时监测系统,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硬件组成,所以其结构清晰,易于修改,调试方便,大大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
关键词:单片机;传感器;LCD显示;压力监测
I
Hardware Design of Multi-Channel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Abstract In produ
桥梁实时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桥梁实时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
作者:马东峰 李甜甜 李晶晶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
【摘要】本文以济宁梁济运河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光纤传感器的优良性能,提出一种可同时监测多项安全参数的桥梁实时监测模型。本系统模型通过布置传感器网络式分布结构,实行分簇管理机制,实现了点面结合的大桥实时监测,具有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分析、远程监控与预警等功能,提高了大桥综合监测效率,基本满足大跨度桥实时监测需求。 【关键词】实时监测;光纤传感器;网络式分布;分簇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针对现行桥梁实时监测系统存在实时性差、监测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等缺点,本文以济宁梁济运河大桥为工程背景,提出现行桥梁实时监测系统改进方案,并设计一种可同时监测多项安全参数的系统模型。本系统模型采用多种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元件,完善了传感器布置结构,实施分簇管理机制,并部署实用性强的评估与预警系统,有利于提高大桥监测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对桥梁安全状态的长期实时监测及预报,
人行通道流量监测系统的设计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课程设计论文 人行通道流量监测系统的设计
目 录
0引言 ...................................................................... 1 1 绪论 ...................................................................... 2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 1.3 研究内容及需解决的问题 ............................................... 3 2 系统工作原理 ............................................................. 3 2.1 总体设计 .................................................
毕业论文 心率监测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
题 目 :心率监测系统设计
摘 要
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一般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是临床常规检查的生理指标。心率监测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医学上,通过测量人的心率,便可初步判断人的健康状况。本课题设计完成了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心率监测系统。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以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为传感器,利用单片机系统内部定时器来计算时间,由光敏三极管感应心跳脉冲,单片机通过脉冲累加得到心脏跳动次数,在数码管上显示心跳次数和时间。系统实现了心率的实时监测与显示、定时测量以及报警提醒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正常,测量灵敏度高,实现了设计功能。
关键词:心率监测;AT89C51单片机;光电传感器
I
Abstract
Heart rate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number of heart beats per minute. It is one of the physiological indexes in clinical routine examination. The heart rate monitoring s
桥梁实时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桥梁实时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
作者:马东峰 李甜甜 李晶晶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
【摘要】本文以济宁梁济运河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光纤传感器的优良性能,提出一种可同时监测多项安全参数的桥梁实时监测模型。本系统模型通过布置传感器网络式分布结构,实行分簇管理机制,实现了点面结合的大桥实时监测,具有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分析、远程监控与预警等功能,提高了大桥综合监测效率,基本满足大跨度桥实时监测需求。 【关键词】实时监测;光纤传感器;网络式分布;分簇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针对现行桥梁实时监测系统存在实时性差、监测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等缺点,本文以济宁梁济运河大桥为工程背景,提出现行桥梁实时监测系统改进方案,并设计一种可同时监测多项安全参数的系统模型。本系统模型采用多种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元件,完善了传感器布置结构,实施分簇管理机制,并部署实用性强的评估与预警系统,有利于提高大桥监测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对桥梁安全状态的长期实时监测及预报,
箱体式喷砂间、喷漆间设计
小型喷砂房 喷漆房设计
箱体式喷砂房、喷漆房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喷砂间、喷漆间的设计既要体现当代涂装的发展水平,又要以实用为原则,以最低的投资、最低的运行成本、最少的维修概率、最简易的操作方式为设计目标。
1、 先进性
系统的设计与设备的配套要体现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涂装效率高、控制方便、粉尘处理量大、排放粉尘少。电器控制系统实行控制柜集中控制、设备分别控制、工作状态显示、安全警报显示等。
2、 实用性
喷砂间、喷漆间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其使用,实用主要体现在使用方便可靠、故障率少、维修简单方便、更换零件便捷。
3、 环保性
喷砂间、喷漆间系统会产生大量粉尘、漆雾、溶剂,在设计中要防止涂装房的粉尘、漆雾、溶剂泄露,特别考虑大门的密封;要尽量减少涂装房内不得粉尘、漆雾、溶剂的浓度。要尽量减少涂装房内部的粉尘、漆雾、溶剂的排放;喷砂工人的呼吸空气,要由经过特殊处理的专门空气来供应。另外,充分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4、 安全性
由于喷砂间、喷漆间作业环境恶劣,作业人员处于密闭的环境中,且涂装作业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涂装系统得设计、房间内部结构的布置、运载机构的维护修理、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布置,都应从安全的角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