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中图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中图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中图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知识汇总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知识汇总
1.1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相关概念
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2. 人口过渡理论
3、应用举例
世界人口增长
1770年之前增长缓慢:工业化之前
1770-1950年快速增长:西方国家开始工业化 1950-1999年更快增长:发展中国家开始工业化
1999年至今开始减速:发达国家开始进入负增长,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入增长下降阶段 4.特别提醒
a 某时段人口的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两个方面
b 影响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增长的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 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d “三低”模式的人口增长模式因老龄人口比重较高,死亡率可能上升
典型例题:
过渡模式的人口增长,平均预期寿命较短,出生率高,总人口中少年儿童
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低,为年轻型人口结构(多为发展中国家);“三低”人口增长模式,由于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年儿童比重继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老年型人口结构(多为发达国家);由过渡模式向“三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则会出现成年型人口结构,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中少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优秀教案
城市化 教案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贵州浦东“么?它就像上海浦东新区一样从一片田园风光变成一个如今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它,就是我们贵阳的新区——金阳,经过短短的10年的时间,金阳实现从“百草园”到“贵州浦东”的大转变(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些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就像一轮金黄的太阳
中图版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1)含义: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过渡的)、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划分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范围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 2、区域差异
(1)含义: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研究方法: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它们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3)意义:为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 分界线 地形 气候 位置、面积 东部临海 45%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 深居内陆、高山环绕 30% 高原、盆地 风成地貌 青藏高寒区 西南青藏高原 25% 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 自 然 环 境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3000m等高线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
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
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
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
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
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模块测试试题含答案
必修二模块测试试题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图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最适宜发展的工业分别是
A.河流 化学工业 B.交通线 建材工业 C.山脉 电子工业 D.山脉 建材工业 2.该区域各发展的阶段与主要工业部门搭配正确的是
A.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 C.工业化阶段——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 D.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 读世界某国家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阶段的发展,该国核心经济区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D.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4.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巴西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农业革命之前 人类的生产劳动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口变化的原因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发展中国水平较高 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人口增长特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全集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
高中地理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中图版必修1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
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期末测试1
绝密★使用前 高二地理试题
试卷类型:A
祝考试顺利
第 I 卷 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
或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2.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人类对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的产物是
A.东北山区的针叶林
B.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D.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C.青藏高寒区广布的冻土
3. 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 b c d A、a——青藏高原 B、b——呼伦贝尔草原 C、c——黄土高原 D、d——撒哈拉沙漠
3S技术最早都应用于军事工业。近些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大步走出象牙塔。迅速推广到众多的社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