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河南科技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河南科技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河南科技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上海科技出版社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湖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
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下册)
备课人:冯 霞
安化县仙溪镇安化八中学校
2014年春季
- 1 -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
家乡的名人——文字的处理与交流
活动1 设计电子小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确定电子小报的内容与版面
能力目标:利用Microsoft Office Word输入自己的要设计的电子小报的中心内容,确定要介绍的人物和主题、稿件内容,对小报版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掌握Microsoft Office Word的一些基本技巧。
情感目标:感受自己的作品设计,为自己制作电子小报提供自信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子小报的设计
难点: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方法的引导 教学方法:
欣赏、演示、合作、操作、评价、反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优秀作品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优秀的电子小报设计方案(5分钟) 提问:这个设计方案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教师引领学生说出小报设计的几个特点: 1、小报设计的主题明确,关键词通俗易懂。
2、小报设计的版面布局简单明了,绘制的草图看起来美观。 二、确定小报内容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
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第 1 页共 27 页
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1.引入。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
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第 1 页共 27 页
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1.引入。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
河南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河南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信息技术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1
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处理
教学目标:
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2、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内容:
1、发现身边的信息
2、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3、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 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 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
2
收、存储、处理信息。 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 “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
2014年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科学出版社)
第一单元活动1 获取管理照片
设计者 设 计 摘 要 所选教材 教学学段 教学单元 活动主题 课时安排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著的《信息技术》(科学出版社) 七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家庭相册我来做 活动 1 获取管理照片 1课时 数码相机和数码照片应该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应用,但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对这些应用的学接触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可能比较熟悉,有些则非常陌生。对于经常接触数码产品情的学生来说,在进行本次活动的时候,难度不是很大,只需稍加引导就可以;但对于根分本没有接触过数码产品的学生而言,则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有条件的则可以用实析 物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 学 活 动 教 活 动 分 析 难 照片的分类管理。 点 知识 与 ⑴了解数码相机与计算机的连接方法。⑵能将数码相机中照片传输到计算机中。⑶会用看图软件浏览照片。⑷会用看图软件分类管理重点 活 动 内 容 本节课是本书第一单元活动1的内容。主要使用数据连接线将计算机与数码相机连接在一起,并对照片进行简单管理。活动分2个阶段进行: ⑴获取照片:将数码相机与计算机连接,并将其中的照片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浏览。 ⑵管理照片:利用专门的看图软件,浏览照片,简单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科学出版社) 2
第一单元 我的信息生活 活动 1 认识我的同学 教学设计
1
2
教 学 过 程
3
4
附板书:
认识我的同学
一、收集同学信息 二、无处不在的信息 三、信息处理技术
第一单元活动2 规划设计名片 教学设计
5
6
7
8
9
10
11
附板书:规划设计名片
第一单元活动2.2 制作我的名片 教学设计
12
13
14
15
16
17
附板书:
制作我的名片
第一单元 活动3 收发我的贺卡 教学设计
18
19
贵州科技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 迟到的小熊——计算机画图
学习目标
1、通过作品分析,了解作品的一般创作过程。
2、熟悉城市中常见的基本交通标志和规则。
3、了解画图软件基本操作技能。
4、加强团队创作合作。
活动一、选择标志并分解图形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牌。
2、了解画图软件操作界面。
一、3-4人一组,观察场景漫画,开展讨论。
1、漫画中缺少哪两个交通标志牌?
2、你们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牌?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二、确定你们想用计算机画的交通标志。
三、尝试使用画图软件,了解工具箱中的工具能绘制的基本图形。
1、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画图”命令,打开画图软件。
2、逐一选择工具箱中的工具,尝试在绘图区绘制基本图形。
前景色:是指所画图形和线条的颜色。
背景色:是指为图画的背景设置的颜色。
四、将标志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
活动二 画标志
学习目标
了解并熟悉画图软件基本操作技巧。
一、 设计并设置画布大小。
1、在菜单栏中单击“图像-属性”命令。
2、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单位,设置宽度和高度,单击确定。(单位:厘米)
二、 画圆环。
1、选择园的颜色。
2、添加辅助线。
选择“直线”工具,在画布的对角线上拖曳出一根直线。
技巧:
画直线时,按住Shift键,可以画出准确的水平线、垂直线、4
七年下册信息技术教案-长春出版社
七年下册信息技术教案-长春出版
社
第一单元 信息安全与道德
第一课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安全,能区分计算机安全内涵的三个方面。
2、知道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带来的危害,感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3、了解几种国内外常用的杀毒软件,熟悉其中一种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计算机安全内涵 【教学难点】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分组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效益。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扩大也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考验,即法律和道德问题。
那么对我们来说,这些安全的问题有哪些呢?我们又将如何安全地使用计算机呢?(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教师利用课件,提出问题:
1、影响计算机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归类分析,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归纳计算机安全涉及的三个方面有: ⑴物理安全 ⑵运行安全 ⑶信息安全
2、分组探究,上网查找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带来的危害,感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根据学生查找的结果,并回答:
计算机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来源是什么?(黑客和计算
机病毒)
河南大学出版社 五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案
第一课 大熊猫的渴望 ——认识幻灯片
教学目的:
1、了解幻灯片的作用。
2、了解制作幻灯片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
1、了解多媒体的优势。 2、认识幻灯片。
3、制作幻灯片前的准备。 4、启动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幻灯片的作用。
2、制作幻灯片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PowerPoint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种数量十分稀少的回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被称为“国宝”。大熊猫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使命,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赴重洋,到国家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大熊猫的数量日趋减少,享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面临着灭绝的危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唤起人们自觉保护大熊猫的意识呢?现在有了计算机技术,我们利用幻灯片制作软件就能制作出有声音、有动画,能够自动滚动播放的宣传片。这学期,我们就以“爱护大熊猫,保护大熊猫”为主题来制作计算机作品——大熊猫的渴望。(展示一些做好的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幻灯片的作用。
江西科技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七年级信息技术
(201_20_学年第__学期)
教 案
执教者:熊恩霖
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及发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技能目标: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 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 ·
情感目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