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教案
“杜牧《赤壁》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杜牧《赤壁》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杜牧《赤壁》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杜牧《赤壁》唐诗赏析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讲课教案 清明 杜牧
教案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装嫩、卖萌)
授课时长:一课时
授课内容:古诗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具体流程:1、解释“清明”,引入古诗
二十四节气之一、七天之前就是立春“春天的开始”、七天之后就是清明,
活动——扫墓祭祀、踏青郊游等
唐宋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节日,杜牧晚唐诗人(展示PPT)
2、依照课本,自学古诗(1分钟,课本 13 页)
“老师待会儿要提问哦,认真看,可以读出声音来的”
3、找同学,读古诗——“好,读的非常好!”
“有哪位小朋友感觉自己比他读的还要动听?大胆的举手!” “好,我们为她的勇气,鼓掌!”
4、解释具体字词——“我们已经预习过了”
a,“雨纷纷”——春雨绵绵,淅淅沥沥(图画上显示的)
想一下“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雨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b,“欲断魂”——魂,心情;心里十分的哀伤、痛苦。断肠,肝肠寸断 c,“牧童”——放牛的小孩儿;“遥指”——指向远方;
“杏花村”——杏花盛开的地方
5、简述诗意:(注意看背景图)
清明时节,下着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独自走在路上,心里感觉十分的
忧伤。忽然碰到一位放牛
杜牧清明
篇一:清 明 杜牧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七言絕句深刻地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情景,也刻劃出當時人的心情和寄望.首先,他描寫了客觀的環境,節日氣紛在綿綿細雨中更顯得濃厚淒迷.然後,再把我們的思想帶到「路上」,「路」是人生歷程,平日人們都走在此路上,但在這清明時節,這路顯得特別漫長、渺茫、不知所向.行在此路上的多是斷腸人,魂欲斷,心中傷痛有誰知? 滿懷愁緒向誰述? 此刻唯有劉伶知我心,找個酒家買醉吧!
這是苦中無奈的呼聲,「借問酒家何處有?」在此人生道上並不孤寂,路旁有位可愛不識愁滋味的牧童,他的手指輕輕一指,為此絕句點出另一新境界,直指向那遙遠的「杏花村」.垂頭喪氣的行人,隨著牧童的手指,總算把頭抬了起來向前望,姑且不說「杏花村」裡將有何奧妙,他至少叫此斷腸人有了一線期望和指向. 隨著牧童的「遙指」,他給了自己一個「遙望」的機會. 就算是一丁點的希望,也能叫他往此路上直走下去的.
杜牧<風流詩人>
字牧之,京兆(今陝西西安)人,生於德宗貞元十九年(西元 八○三年),卒於宣宗大中六年(西元八五二年),年五十歲。杜牧在大中二年中進士,又舉賢良方正科,頗有才華,詩文俱佳。杜
课文《赤壁赋》教案
课文《赤壁赋》教案
课文《赤壁赋》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2.分析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重点难点
深入挖掘文章深层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不仅有文学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而且有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
写作背景:苏轼被贬黄州以后经常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后,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着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指导诵读:注意感情流露
二、文本探究:
在充分预习并能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提示: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
赤壁赋复习教案
2、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重点掌握虚词“之”、“而”的用法,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填写苏轼的名句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饮湖上, 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rãn )( xū)歌窈窕之章(yǎo )(tiǎo )扣舷而歌之(xián ).....
苏子愀然( qiǎo) .
舳舻千里( zhú)( lú )酾酒临江(shī )举匏尊以相属(páo )挟.....飞仙以遨游(xiã)
二、教学重点
1、高考真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09年山东)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0年安徽)
(3)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11年重庆)
(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2年山东) 2
赤壁赋复习教案
2、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重点掌握虚词“之”、“而”的用法,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填写苏轼的名句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饮湖上, 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rãn )( xū)歌窈窕之章(yǎo )(tiǎo )扣舷而歌之(xián ).....
苏子愀然( qiǎo) .
舳舻千里( zhú)( lú )酾酒临江(shī )举匏尊以相属(páo )挟.....飞仙以遨游(xiã)
二、教学重点
1、高考真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09年山东)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0年安徽)
(3)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11年重庆)
(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2年山东) 2
杜牧《江南春》
篇一:江南春杜牧_江南春古诗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郭:城郭。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
2、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3、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4、楼台:指寺庙。
译文:
辽阔迷人的江南水乡,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镇,随处可见酒家迎风招展的旗子。
南朝统治者建造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
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般的细雨之中。
赏析:
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历来都是令人想往的,杜牧同时代的诗人白居易以短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就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不过白诗展示给我们的是江南风光大的轮廓,是江南风光的整体感官形象。而杜牧则不同,他不仅从整体上描绘了江南春光的明媚,而且还具体到描写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到处酒旗招展,具体到描写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读者从一个个具体的景点去体会江南风光细微之处的色彩多姿,
杜牧——《山行》
杜牧——《山行》
【年代】:唐
【作者】:杜牧——《山行》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
杜牧斋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従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毫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
【教学设计】《赤壁怀古》精品教案
优选教育资源共赢共享共进
优选教育资源共赢共享共进
一、导入新
课
二、赏析上阕:
三、赏析下阕:
四、小结
五、课外作业设计一、导入新课
①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抽学生简单描
绘赤壁之战的场景。
○2请学生模拟苏试自述写作背景(多媒体出
现苏试画像)
○3教师点评补充,引入新课
二、赏析上阕:
○1听名人配乐朗诵全词,
○2全班初读本词,赏析上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a.悟读前三句,并体会其意境。
b.为什么把周郎与赤壁并称?
c.赤壁景观怎样?词人从哪些方面描绘的?
(大屏幕展示赤壁景色)
d. 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3小结:上阕的雄奇之景为下阕怀古之情做
好了铺垫。
○4全班品读上阕
三、赏析下阕:
①请一学生朗读下阕至“灰飞烟灭”
②提问:周瑜的形象是怎样具体表现的?
(多媒体显示相关图像)
小组交流:a:讨论:“小乔初嫁了”的作
用。 b. 周瑜形象分析
○3(一生表演诵)苏轼出场感慨:故国神游
——一樽还酹江月。(大屏幕同时显示情景
画面)
④讨论分析:怎样理解苏轼的感慨?
⑤总结:壮志难酬却依然豪迈。但他并没有
消极,他特别想得开,人生不如意事太多,
何必太在意,所以他洒脱地举杯洒酒,祭奠
江月。
⑥迁移:苏轼这种处事态度我们在工作中能
用吗?
⑦全班品读下阕
四、小结
○1上阕:写雄奇之景气势雄浑
下阕: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