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适用条件
“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适用条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适用条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适用条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
一、平均速度公式的巧用均速度公式v平=(v0+v)/2x=v t
1、一辆汽车在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为2m/s,末速为10m/s,在这段时间内
(1)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少?
(2)汽车的位移为多少?
(3)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车,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历时20s,行进了50m。则汽车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3.一辆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车站25m时开始制动,使车匀减速前进,到车站时恰好停下.求:车从制动到停下来经历的时间.
4、汽车从静止起做匀加速运动,速度达到v时立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全部时间为t,则汽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多少?
二、v-t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应用
1.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s内和第2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内和第4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
C.第1s内质点向前运动,第2s内质点向后运动,2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
D.第一个2s内质点向前运动,第二个2s内质点向后运动,4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
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测平均速度实验
测平均速度实验专题
1(2015?乌鲁木齐)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2014河南)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篇一:《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八道河中学李红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具准备
秒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 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原理
1、测量刘翔110m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设计实验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思考并讨论斜面坡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篇一: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新设计
①生活走向物理,由生活中的公交车引入新课;②重视图像结合,无图无以直观,图像题目可以从本质上认识物体运动的微过程
评论(0)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②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③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3学情分析
本节安排在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之后,学生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即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已经较为清楚,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对平均速度的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标准》对平均速度的要求规定为“知道”层次,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4重点难点
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公式v=s/t及s=vt、t=s/v的运用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②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
瞬时速度比平均速度精确吗-论文
浅论瞬时速度比平均速度精确吗?
摘要:瞬时速度比平均速度精确的说法流行多年,给广大师生带来许多误会和困惑,浪费了许多教学资源。本文证明它的错误,指出错误根源,并提出解决办法。
物理教材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1、“当δt→0时,平均速度 v平均= δr/δt
的极限值叫做瞬时速度。”
2、“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为了使描述精确些,可以把δt取得小一些。δt越小,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如果△t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3、“对于质点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相等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怎样描写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呢?我们的处理方法是:粗略地描写是把它与效果相同的匀速直线运动进行对比,即用某一相同时间通过相同位移的匀速直线运动“代替”真实的变速运动,这样,速度仍可表示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这时的速度叫做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精确地描写是,把变速运动的整个过程分成许多无限小的小段,在每个小段里,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这样,通过分小段的办法把“变”的看成许许多多“不变的”所组成。小段分得越小(当然,所用的时间δt也越小),求出的速度就越接
瞬时速度比平均速度精确吗-论文
浅论瞬时速度比平均速度精确吗?
摘要:瞬时速度比平均速度精确的说法流行多年,给广大师生带来许多误会和困惑,浪费了许多教学资源。本文证明它的错误,指出错误根源,并提出解决办法。
物理教材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1、“当δt→0时,平均速度 v平均= δr/δt
的极限值叫做瞬时速度。”
2、“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为了使描述精确些,可以把δt取得小一些。δt越小,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如果△t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3、“对于质点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不相等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怎样描写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呢?我们的处理方法是:粗略地描写是把它与效果相同的匀速直线运动进行对比,即用某一相同时间通过相同位移的匀速直线运动“代替”真实的变速运动,这样,速度仍可表示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这时的速度叫做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精确地描写是,把变速运动的整个过程分成许多无限小的小段,在每个小段里,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这样,通过分小段的办法把“变”的看成许许多多“不变的”所组成。小段分得越小(当然,所用的时间δt也越小),求出的速度就越接
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及其在纸带上的应用
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及其在纸带上的应用
金贺浩
(太和第二中学 安徽 太和 236600)
摘要:本文先总结了几种“推导”公式的方法,使学生全面彻底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和真正意义,再通过举例、应用使之掌握公式的用法.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差; 纸带;
一、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1、公式推导或证明 平均速度
v0?vtxs梯v?v2v??(无t、x和a), ?0?tt2t1v0t?at2xv?v2?或v? ?v?0t2t
v?v?atv0?v1?v0?at?00?222t?v0?a??vt,类比v?v0?a?t,其中时间t不同.
221vt-at2x2?或v? tt
1v?v-atv0?vt?v-at???v-a?vt,
22222
1把v0?at记作vt,
22t0?tt?2代表中间时刻,vt代表中间时刻的速度(22),则v2t
?vt?2v0?v,其中v02和v分别指某段时间间隔内对应的初始时刻和末时刻的速度或位移内对应的初始位置和末位置的速度.形象地说,也就是梯形对应的上底和下底,2“恰好”是梯形的中位线,即平均速度是对应的梯形的中位线对应的纵坐标数值.
例如,质点由A点匀加速出到B,则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及其在纸带上的应用
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及其在纸带上的应用
金贺浩
(太和第二中学 安徽 太和 236600)
摘要:本文先总结了几种“推导”公式的方法,使学生全面彻底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和真正意义,再通过举例、应用使之掌握公式的用法.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差; 纸带;
一、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1、公式推导或证明 平均速度
v0?vtxs梯v?v2v??(无t、x和a), ?0?tt2t1v0t?at2xv?v2?或v? ?v?0t2t
v?v?atv0?v1?v0?at?00?222t?v0?a??vt,类比v?v0?a?t,其中时间t不同.
221vt-at2x2?或v? tt
1v?v-atv0?vt?v-at???v-a?vt,
22222
1把v0?at记作vt,
22t0?tt?2代表中间时刻,vt代表中间时刻的速度(22),则v2t
?vt?2v0?v,其中v02和v分别指某段时间间隔内对应的初始时刻和末时刻的速度或位移内对应的初始位置和末位置的速度.形象地说,也就是梯形对应的上底和下底,2“恰好”是梯形的中位线,即平均速度是对应的梯形的中位线对应的纵坐标数值.
例如,质点由A点匀加速出到B,则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满足三个条件的vlookup
满足三个条件的vlookup
VLOOKUP是一个查找函数,给定一个查找的目标,它就能从指定的查找区域中查找返回想要查找到的值。
英文语法:VLOOK
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
中文语法:VLOOKUP(找谁,在什么范围找,在范围里的第几列,精确查找或模糊查找)
案例:已知全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现需要查找出指定的部分学生的成绩。
公式:=VLOOKUP(E2,$B$2:$C$18,2,0)
计算过程
语法解读(必须掌握)
注意:
(1)函数的第3个参数为查找区域的第几列,不能理解为数据表中实际的列号。
(2)函数的第4个参数决定了查找方式,如果为0或False,函数则为精确匹配查找,而且支持无序查找;如果为1或Ture,函数则使用模糊匹配方式查找,查找区域的第一列必须为升序,否则不能返回正确的结果。
(3)当存在多条满足条件的记录时,VLOOKUP函数只能返回第1个满足条件的记录。
2、VLOOKUP中级——成为大神的必经之
VLOOKUP除了简单的查找外,还可以实现一些更复杂的查找匹配。
案例1:多列查找一次性输入公式
多列查找时,其他参数不变,公式=VLOOKUP($H7,$B$1:$F$
主语残缺的三个条件
主语残缺的三个条件
(1)出太阳了。 (2)禁止吸烟! (3)吃过黄连苦,才知蜜糖甜。
这三个句子,学生往往认为残缺主语。其实这几个句子是主谓句,虽无主语,但不需补出,甚至无法补出主语。主语残缺,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1.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或“使”字,造成主语残缺。 (1)通过你的讲解,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2)由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从大量观测的事实中告诉,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这几个句子,实际上并非真正缺少主语,而是滥用介词或“介词——方位词”格式,使主语丧失了本来的功能,误作了介词短语中的宾语。例(1)的“通过”,例(2)的“由于”,例(3)的“从”和“中”删去,三句就都有主语了。
(4)看到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忘我劳动,使我很受教育。
例(4)是谁“看到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忘我劳动”呢?是什么“使我很受教育”呢?都没有交代。只要把“使”删掉,“我”就做了前后两句的主语。当然还有一种改法:删掉“看到”,“老师——忘我劳动”这个短语做全句的主语。 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1)《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