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
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
2.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教师归纳: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画1—18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思考问题:1.不同种类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它们的结构是否稳
定。
2.它们想要成为稳定结构采用什么方式呢?
3.不同种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教学活动3
(探究
离子的形
成)
1.过渡提问:不是稳定结构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稳定结构,那
么它变成了什么呢?
2.学生讨论
3.教师归纳: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之后就变成了离子,得电子之后成为阴
离子,失电子之后成为阳离子。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学生阅读教材:N a Cl的形成
教学活动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原子的结构,了解了核外电子的排布,
认识了离子是怎么形成的,同时也知道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板书设计一、核外电子排布
1.层:指的是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
2.分层排布:指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
结论:核外电子按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布,能量低的离核近,能量高的
《观潮》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观潮》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水天相接、山崩地裂、人声鼎沸、风平浪静”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引言
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然而像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却不多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
二 学习课文内容
我们上节课把课文分了几部分?是怎么分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分的?(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一) 学习第二部分
1、潮来前堤岸上的人们和江面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大屏潮来前的景象)
2、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这幅场景,请同学默读潮来前这一部分。 3、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4、我们了解了这一部分感受到了什么?(江面的静,人们的心情急切)
5、越往西越窄水流潮从哪方向来?(结合大屏讲解钱塘江的地理位置)
6、读这部分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二) 学习第二部分
1、 家想不想看潮来时的场面?(出示大屏)
2、 大家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这
3.2《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教案
课题3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离子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种构成物质微粒——分子与原子这。在上节课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节课的学习——离子。因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还不十分熟练,对抽象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又缺乏想象力。所以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在学习了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后,自然而然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通过探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 【导入】离子
1.复习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与原子,引出本节课重点第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即“离子”
2.复习原子的构成,着重原子核与电子的电性,电量。 【活动】画出你想象中原子的结构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在巩固原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自然之道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9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
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知道做事要遵守自然规律,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
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我们好心地救了一只幼龟,为什么会有更多的
国家优秀教案设计《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国家优秀教案设计《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自主质疑,并凭借自读感悟、交流释疑,理解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6单元的20课 教材分析: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及长征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国家优秀教案设计《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国家优秀教案设计《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自主质疑,并凭借自读感悟、交流释疑,理解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6单元的20课 教材分析: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及长征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22、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议课文、体会内在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
《白公鹅》第二课时教案
15、《白公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执教:平南镇中心小学 欧志强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2.领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运用表达方法,迁移练笔。 教学重、难点:
1、领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白公鹅特点的描写方法。 2、运用表达方法,迁移练笔。 一、复习导入,引出内容
回顾上节课:课文主要写了白公鹅的哪些特点?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二、批文入情,感悟写法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圈出能够体现白公鹅步态的词语。 2.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步态的?读读相关语句。 (1)“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划出句子中表示转折的词语并说说。 (2)用上“总要先。。。。。。再。。。。。。;然后。。。。。。再”说句子。
3.作者在描写白公鹅步态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的?读读相关语句。 (1)理解词语“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2)感受“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4.作者是怎样把白公鹅步态的特点连接起来的?学习转折构段法。 5.有感情朗读。 6.小结写法。
(二)自学三到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自然之道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9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
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知道做事要遵守自然规律,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
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我们好心地救了一只幼龟,为什么会有更多的
莫高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莫高窟》 姓名: 学科年级: 管丽娟 五年级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老厂小学 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生动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