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笔记

“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现代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①区分三种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是“三低”(按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原始是“高—高—低”,一定要记牢。

②传统型和原始型的区别: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原始型“高—高—低”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型的出生率相对下降和死亡率较低,尤其是死亡率明显下降,使自然增长率上升,明显高于原始型。

③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区别:传统型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于现代型,现代型的1.0%,甚至负增长,如德国、俄罗斯。

★人口金字塔

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

种特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

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

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

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

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

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

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右

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

从右面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

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

初中地理知识点:巴西的人口与人种构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地理知识点:巴西的人口与人种构

一、选择题

1.下列国家中,除白种人外,混血种人占多数的是

A.澳大利亚B.巴西C.印度D.日本

下图分别为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2~4题。

2.两国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的地区,均分布在两国的

A.热带地区B.内陆地区C.东南沿海D.西北地区3.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海拔高B.气候干燥C.潮湿闷热D.河流众多4.属于两国共有的地理特征的是

A.都以热带雨林景观为主B.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C.首都的气候特征相同D.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下图分别为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

5.两国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地区,均分布在两国的

A.热带地区B.内陆地区C.西北地区D.东南沿海6.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海拔高B.气候干燥C.潮湿闷热D.河流众多7.1960年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人口稀少的巴西利亚,主要目的是

试卷第1页,总4页

①迁往内陆地区,获取更多水源条件②迁往低纬地区,获得更加温暖的气候条件③迁往海拔高的地区,获得凉爽适宜的气候条件④向西北方向迁往人口稀疏区,带动区域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巴西是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

Spring知识点最全笔记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说 明

笔记中每个知识点均标有如下标识中的一个或多个,释义如下:

理解要求:

了解:了解本知识点,明确本知识点的作用 理解:理解本知识点所涉及内容的工作原理

操作要求:

操作:根据本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课堂案例的制作 应用:根据本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知识点相关:

重点:本知识点为本课程重点内容

难点:本知识点为本课程难点内容,理解难度较高(难点不一定是重点)

目 录

spring简介【了解】 ..........................................................................................................................................................3 资源包整理【了解】【应用】 .....................................................................................................................................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 --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

1.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2.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3.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4.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5. 臭氧层的保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6. 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7.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8. 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

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9. 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10. 大气环境保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 . -考试资料-

- --

11.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12. 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3. 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围。

14. 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5. 海水热

2009高考地理知识点人口问题专题复习测试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地理辅导网 http://www.dilifudao.com

09届高考地理复习各类考试知识点专项测试 ——

人口问题专题

上海市1999年以来出生率在6‰以下,死 亡率在8‰以下。 图9是1999~2008年来上海 市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1~4题。

A.“高高低”模式 B.“三低”模式 C.高增长模式 D.增长下降模式 A.出生率高 C.人口迁移

3.导致上海市人口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4.人口合理容量

A.是持续供养的最佳人口数量

B.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C.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D.大于环境承载力 读 “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图”,回答5~6题。

B.死亡率低 D.经济发达

(万人)

1350 人

1330 口 总 数

(‰)

0 -1 自

然-2 -3

增长率

1310 1.上海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地理中考冲刺知识点汇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地理中考冲刺知识点汇编

(一)

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的活动。

①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

例如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陆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脉和盆地的造山运动,以及地球自转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长期变化等,它们经历的时间尺度以百万年计。另如冰期消失、地面冰块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属以万年计的缓慢运动。

②较快速的运动

这种运动以年或小时为计算单位,如地极的张德勒摆动,能引起地壳的微小变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涨落,也使固体地球部分形成固体潮,一昼夜地面最大可有几十厘米的起伏;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荡,它既有径向的振动,也有切向的扭转振动。

传统地质学最早发现了地球表层的垂直升降运动,证据是在高山上发现海相的沉积岩,并且有海中特有的贝类化石。这表明某些大陆地区的地壳在过去的地质年代中曾经是海洋。地质学中有所谓海进和海退之说,表明局部地壳是有升降变化的。但是传统地质学否认地球表层曾有过大尺度的水平运动。

20世纪60年代以后总结了一系列的地学研究成果,证明地球表层在地球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大规模的水平位移,各大陆的相对位置曾

有过显着的变化。最主要的证据是:①全球地震带勾画出6大板块的轮廓,证明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②古地磁学

化学知识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

(1)交叉分类法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

类结果,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2.一般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

单质Al 氧化物Al2O3 氢氧化物Al(OH)3

盐:包括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和弱酸弱碱盐两种情况,如NaHCO3、NH4HCO3、NH4HS、(NH4)2S

等;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等。

特殊情况还有:单质Zn及其形成的ZnO、Zn(OH)2

3.分散系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4)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同种胶体

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易聚大而稳定存在,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

不易下沉或上浮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知识点详解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 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 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绿色的 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 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

原理核心知识点复习笔记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城乡规划原理核心知识点复习笔记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成

1、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两次劳动大分工的关系(理解)【10选】

1)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开始出现剩余产品,促进商品交换由偶然性变成经常性,出现固定市集。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出现固定居民,大多靠近河流湖泊,周围修筑的防御性构筑物是城池的雏形。(我国黄河中下游、埃及尼罗河下游、西亚两河流域出现的城市最早)

2)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交换的扩大促进商品生产和商人。原始居民点出现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即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另一条线索: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注意:城市的出现后于乡村,先于国家,促使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能看作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出现后的一种阶级剥削和压迫现象。

2、城市的定义(记忆)

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

优品课件之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优品课件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