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的进化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的进化知识总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的进化知识总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的进化知识总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c8c98387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de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
必修2遗传与进化 会考知识点 第一章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 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 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 DD ×dd 杂交试验中, 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用大写字母表示。 用 D 表示。
隐性性状:在 DD ×dd 杂交试验中, 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用小写字母表示, 用 d 表示。
(2纯合子:相同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 DD 或 dd 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不同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如 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 性状分离 现象。
(3杂交:如:DD ×dd Dd ×dd DD ×Dd 等。 自交:如:DD ×DD Dd ×Dd 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 ×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
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导学案2
编号:058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原核生物
B.早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两种生物 C.真核生物的出现是有性生殖出现的前提
D.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使大量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的迅速形成
8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 )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第二部分:
⒈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 ( ) 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 C.趋同进化 D.相互选择
⒉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种现象说明: (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2
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一些符号:亲本:“P” 杂交:“×”父本:“♂”母本:“♀”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P5)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RNA病毒有: 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 2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基因在哪里?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 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 1 页(共 12 页)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隐性遗传因子 性状分离 自交 杂合子 显性遗传因子 控制 隐性性状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表现 一,孟德尔简介 杂交实验(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P(亲本) F1(子一代) 高茎 DD X 高茎 Dd 矮茎 dd 互交 正交 反交 纯合子,杂合子
F2(子二代)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1
只有第2章的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体现在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D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3.同源染色体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减Ⅱ或生殖细胞散乱中央分极
染色体有丝有配对前中后 偶数 减Ⅰ期期期
无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 谷氨酸发酵 ·无氧发酵: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6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 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