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与分离课程设计
“混音与分离课程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混音与分离课程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混音与分离课程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分离工程课程设计_烷烃精馏
分离工程课程设计_烷烃精馏
四.塔的设计计算
4.1.物料衡算
20 10000 1000
=405kmol/h
58 0.4 72 0.25 86 0.2 100 0.15
物料的年处理量=
(1) 选正戊烷为轻关键组分,选正己烷为重关键组分,
(2) 由安托因经验公式:㏑p*=A-
* p单位kpa,T为开尔文温度。 T C
查化工热力学附录的相关数据:nC5 A=6.6895 B=1339.4 t=-19.03 0 nC6 A=6.9835 B=1549.94 t=-19.15
( 3 ) 设塔顶温度td=74℃,p=0.4Mpa
分离工程课程设计_烷烃精馏
∴取塔底温度td=69℃
(4)设塔底温度tw=140℃ p=0.4Mpa
取塔底温度tw=137℃
(5)以不清晰分割校核:以nC6为关键组分,各组分平均相对挥发度,用
泡点方程计算如下。
分离工程课程设计_烷烃精馏
代入汉斯特别克公式得到
lg(d)
w
i
=lg(
dlgdd﹛lg()-lg()﹜ )i+
hlg lhwlwh
lg2.44
0.127
=-1.0607+
=7.44㏒ ih-1.0607
(6)塔顶温度td=69℃,校核列表如下:
塔底温度tw=137℃,校
乳酸菌分离的课程设计
乳酸菌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乳酸菌的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 (2)了解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原理。 二、实验内容: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1)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 (2)对乳酸菌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器材:
样品:含乳酸菌的酸奶; 培养基:BCG牛乳培养基;
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恒温培养箱;
仪器用品:1000ml烧杯一个,500ml量筒一个, 无菌培养皿12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药品:结晶紫,乙醇,草酸氨,碘,碘化钾,番红,番红,NaOH,NaCl。 三、实验原理:
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
乳酸菌分离的课程设计
乳酸菌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乳酸菌的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 (2)了解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原理。 二、实验内容: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1)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 (2)对乳酸菌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器材:
样品:含乳酸菌的酸奶; 培养基:BCG牛乳培养基;
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恒温培养箱;
仪器用品:1000ml烧杯一个,500ml量筒一个, 无菌培养皿12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药品:结晶紫,乙醇,草酸氨,碘,碘化钾,番红,番红,NaOH,NaCl。 三、实验原理:
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
乳酸菌分离的课程设计
乳酸菌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乳酸菌的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 (2)了解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原理。 二、实验内容: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1)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 (2)对乳酸菌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器材:
样品:含乳酸菌的酸奶; 培养基:BCG牛乳培养基;
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恒温培养箱;
仪器用品:1000ml烧杯一个,500ml量筒一个, 无菌培养皿12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药品:结晶紫,乙醇,草酸氨,碘,碘化钾,番红,番红,NaOH,NaCl。 三、实验原理:
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苯-甲苯板式分离
13生物工程专业版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1309030202
苯含量 36%(质量)
产品苯含量不低于96% 釜液中苯含量不高于4% 每小时处理5.5吨 塔顶压强4.5kpa 进料热状态30℃
加热蒸汽600kpa(表压) 回流比自选
单板压降>0.7kpa
湘潭年平均水温20℃
第一部分概述
一、设计题目:苯-甲苯连续精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
试设计分离苯-甲苯混合物的筛板精馏塔。已知原料液的处理量为5500kg/h,组成为0.36(苯的质量分数),要求塔顶馏出液的组成为0.96,塔底釜液的组成为0.04。
三、设计条件
操作压力 4.5kPa(塔顶表压) 进料热状况 自选 回流比 自选 单板压降 ?0.7kPa 试根据上述工艺条件作出筛板的设计计算。 四、工艺流程图
原料液由高位槽经过预热器预热后进入精馏塔内。操作时连续的从再沸器中取出部分液体作为塔底产品(釜残液)再沸器中原料液部分汽化,产生上升蒸汽,依次通过各层塔板。塔顶蒸汽进入冷凝器中全部冷凝或部分冷凝,然后进入贮槽再经过冷却器冷却。并将冷凝液借助重力作用送回塔顶作为回流液体,其余部分经过冷凝器后被送出作为塔顶产品。为了使精
苯-甲苯分离精馏塔课程设计1
烟台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设计
目录
一工艺流程图与基础数据的搜集………………………………3 二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5
1.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数….......................................................5 2.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5 3.物料衡算原料处理量.......................................................................................5
三 塔板数的确定 ………………………………………………6
1.理论板层数NT的求取....................................................................................6 2.实际板层数的求取..............................................
采矿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课程名称: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摘 要
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0°,煤层厚4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 m3/t,二氧化碳涌出量很小,煤尘有爆炸危险,涌水量不大。
2、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540m,走向长度5110m,双翼对开,每翼长1555m,倾向长度2000m。
3、矿井生产能力:设计年产量为120万/t,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29年。
4、矿井开拓与开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开拓,全矿井共划分4个采区,共40个工作面,上山部分24个,下山部分16个。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9年,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0年,在底板开围岩平巷。拟采用采区式通风,在两采区中央上部开回风井。在采区巷道布置中,全矿井有一个采区生产,工作面机采,分上、下山开采,共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一个备用工作面,为准备采煤有2条煤巷掘进,采用2台11Kw局部通风机通风,不与采煤工作面串联。有大型火药库一个,独立回风。
5、井下同时最多人数为200人,回采工作面的最多人数为30人,温度t=18℃;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为15人,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9 m3/min,一次爆破最大炸药量为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
泵 与 泵 站
课程设计
学 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 业:给水排水工程 学 号:100607134 姓 名: 蔡振刚 指导教师: 覃晶晶
完成日期: 2013年1月7日
目录
1. 用水量计算................................3 2. 泵站设计控制值出水量及扬程的确定..........3 3. 动力设备的配置............................8 4. 水泵机组的基础计算........................8 5. 泵站机组的布置............................11 6. 吸水管和压水管的设计......................12 7. 水泵安装高度的计算........................15 8. 泵站平面、高程布置及尺寸的决定............17 9. 泵站内主要附属设备的选择..................18
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
第一章 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一节 课程概述
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是教育目的的载体与实现路径。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与突破口。学习和研究课程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教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有助于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思想源远流长,到了20世纪,课程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教育中分离出来,并用“ 课程” 这一概念来表示。任何教育过程都涉及知识、能力、态度问题,即都涉及教什么的问题。课程正是要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而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研究课程是教育上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 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又具有多种涵义的术语。人们对课程的界定是见仁见智,很难达成共识。了解各种不同理解有利于我们在课程理论和实践中更好的沟通和运用。
在我国“课程”早就被广泛使用。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不过,这里的“课程”一词含义甚泛,指“寝庙”及其喻义“伟业”。另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书············································2 第二章 中文摘要··················································3 第三章 设计计算书················································4
一、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估算······························4 1.设计流量Q·················································4 2.水泵所需静扬程HST·········································4 3.初选水泵和电机·············································5 4.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5 5.压水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