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
“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
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
【本章关键术语】
1.重商主义 2.绝对优势理论 3.比较优势理论 4.相互需求理论
2.1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初表述
早在17、18世纪,欧洲国家就推崇一种被称为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经济哲学,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扩大贸易顺差的方法实现国家的富强,因为贸易顺差可以使外国的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流入国内。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地扩大出口,减少甚至限制进口。然而,一国的贸易顺差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贸易逆差,一国的金银流入就是其它国家的金银流出,在任一时点上金银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顺差国的贸易利得就是逆差国的损失(他们认为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因此,重商主义者所鼓吹的经济民族主义,必然导致贸易伙伴之间在国家利益上存在根本冲突。
[专栏2-1] 托马斯·孟小传 托马斯·孟(Thomas Munn,1571-1641)是最有影响力的重商主义者,他出身于一位英国纺织品商人。和大多数重商主义者一样,他并不是以经济学为生的专业学者,而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对经济问题的认识更多地来自实践,而
(竞争策略)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西方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轨迹及其启示
【文章日期】2005-05-20
【作者】郭波/吕守庆
【正文】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2395(2006)01-0071-06
由托伦斯首先提出并由李嘉图系统创建起来的比较优势学说,是西方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20世纪中期以后,以赫克谢尔—俄林—萨谬尔森模式出现为标志,它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传统的比较优势学说从理论上证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各国都会得到比较利益。一二百年来,这个理论一直受人称颂,反复论证,成为经典。但在国际经济现实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就促使人们思考:比较优势学说究竟是否正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参加WTO 能否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得到比较利益?如果能,其条件又是什么?为此,本文试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作一番回顾和分析,以便从其变化的轨迹中找到解答问题的线索来。
一、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轨迹
(一)古典阶段的李嘉图贸易理论
作为国际贸易成因的比较优势,其来源是比较成本。虽然首先提出比较成本这一观点是托伦斯(R. Torrens),①但注意到比较成本的重大意义并对此进行系统论证用以解释国际贸易现实的却
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纺织业的现实意义
摘 要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竞争优势理论。首先,本文通过回顾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引出了文章中主要涉及到的比较优势以及竞争优势两个理论基础,接着对我国纺织业的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得出纺织品出口同时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结论。其次,通过分析中国纺织品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到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同国内其他产品相比一直具有比较优势;而通过与其他纺织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相比较,又可以看到中国的纺织品比较优势是在逐渐下降的。另外,从竞争优势方面来看,其竞争优势并不甚明显。然后,通过对我国纺织业出口的SWOT分析,对其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的具体分析,得出如何利用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的战略。最后,通过以上理论和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何保持中国纺织品的比较优势、增强竞争优势的对策。
关键词: 比较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纺织业
Abstract
The main theories of this article ar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Based on the interna
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外贸竞争力(一)
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外贸竞争力(一)
【摘要】本文从现代市场观念和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外贸竞争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发挥了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捷径,最后简要评述了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方面转变,即提高外贸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外贸竞争力 1.比较优势含义的再认识
传统的比较优势概念源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比较优势系指各国在土地、劳动力及金融资本等有形资源禀赋上存在着差异,而使一个国家可以在某类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形成比较生产费用优势,据此说明其参与国际分工的依据和条件。由于受时代的局限,该理论的缺陷在于:生产要素仅局限于土地,劳动力及资本等有形资源要素上,没有考虑知识、技术、商誉等后天累积形成的无形资源要素会对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形成比较生产费用优势产生重要影响,也不可能考虑以产业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的政府有效干预是影响比较优势变化的重要因素,是后起国提升比较优势,重塑国际分工形象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日本、韩国的兴起就是一例。
2.比较优势和外贸竞争力
外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外贸的企业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析)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
首先,文章结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一、比较优势理论 二、先发优势理论 三、后发优势理论 四、格兰仕的案例分析。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作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贸易模式的产生原因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接下来介绍一下比较优势理论的定义
定义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即“良莠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商品,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都得到了好处。
当然,该理论是有前提条件的
理论前提条件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析)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
首先,文章结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一、比较优势理论 二、先发优势理论 三、后发优势理论 四、格兰仕的案例分析。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作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贸易模式的产生原因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接下来介绍一下比较优势理论的定义
定义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即“良莠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商品,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都得到了好处。
当然,该理论是有前提条件的
理论前提条件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
第二章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 习题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1. 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X Y
A 6 2
B 15 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X Y
A 10 4
B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2. 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X Y
A 4 2
B 8
最新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外贸竞争力1论文
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外贸竞争力
(1)论文
【摘 要】本文从现代市场观念和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外贸竞争力(1)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发挥了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捷径,最后简要评述了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方面转变,即提高外贸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论文关键词】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外贸竞争力 1.比较优势含义的再认识 传统的比较优势概念源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比较优势系指各国在土地、劳动力及金融资本等有形资源禀赋上存在着差异,而使一个国家可以在某类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形成比较生产费用优势,据此说明其参与国际分工的依据和条件。由于受时代的局限,该理论的缺陷在于:生产要素仅局限于土地,劳动力及资本等有形资源要素上,没有考虑知识、技术、商誉等后天累积形成的无形资源要素会对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形成比较生产费用优势产生重要影响,也不可能考虑以产业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的政府有效干预是影响比较优势变化的重要因素,是后起国提升比较优势,重塑国际分工形象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日本、韩国的兴起就是一例。 2.比较优势和外贸竞争力 外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外贸的企业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
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陷阱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
《人民日报》 ( 2006-04-19 第09版 )
在古典经济学中,比较优势原理是人们作出选择和决策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是分工、交易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前提。 比较优势是相对优势。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比较优势原理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在狩猎社会,一个人一开始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发现自己更擅长造弓箭,于是就专门造弓箭换猎物;另一个人一开始也是既打猎又造弓箭,后来发现自己更擅长打猎,于是就专门打猎,然后用猎物交换弓箭。如此一来,两个人的“蛋糕”都可以做得更大,整个社会的“蛋糕”也因之更大。
在斯密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认为一国只要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交换即可。例如,甲国较为发达,呢绒和葡萄酒的生产较之乙国都有成本优势,但相比之下呢绒更有优势,于是甲国可以集中资源专门生产呢绒;乙国虽然两种商品的生产效率都不如甲国,但相对而言,生产葡萄酒的效果更好一些,于是乙国可以专门生产葡萄酒。甲国和乙国彼此进行交换,双方乃至整个社会都可以由此把“蛋糕”做得更大。后来,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其要素禀赋理论中进一步认为,各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自从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出版其《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书,竞争优势理论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对世界各国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产生重要的影响。尽管如此,人们对竞争优势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一个主要的缺陷是,竞争优势理论的追随者往往将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看作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或者认为提出竞争优势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代比较优势理论 。本文认为,这种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完全割裂、相互对立的观点基本上是错误的。
对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该认识可能引导国家(或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选择违背自己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其结果是,一个以提高自己的产业竞争力为目的的决策反而产生危害自己的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和发展的前景。
为了澄清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必须对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进而揭示这种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的意义。我们的分析将说明,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对立的替代关系。相反,只有充分地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国家(或地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