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杜甫诗三首
“高中语文课本杜甫诗三首”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语文课本杜甫诗三首”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课本杜甫诗三首”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学案
学案博苑
2012-02-22 1552 5d56b7b40102dums
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习重点与难点】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学习方法】 诵读和讨论 【知识链接】
1、诗人生平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我国古代伟大的 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
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学案一松柏 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习重点与难点】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学习方法】 诵读和讨论 【知识链接】
1、诗人生平: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我国古代伟大的 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
杜甫诗三首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韵译】: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 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 一、
第二单元唐诗欣赏,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在人教必修3编写说明中明确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比如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二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人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毛诗序》)。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是抓好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诗歌本来就是宜歌宜咏的,朗读和背诵,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理解水平,巩固理解成果。另外,对诗歌的理解,不是单纯的课堂讲解所能完成的,有时还需要学生更多社会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参与。这样,背诵本身还具有贮存功能,可以留待诗美的缓释。
在初读感受过程中学生对
高中语文 第5课 杜甫诗三首拓展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5 杜甫诗三首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凋零/尾大不掉 萧瑟/哀猿长啸 丛菊/流水淙淙 ......B.砧板/饮鸩止渴 潦草/穷困潦倒 朔漠/横槊赋诗 ......C.千载/怨声载道 江渚/锱铢必较 明妃/杞人忧天 ......D.歌曲/是非曲直 和诗/群山万壑 霜鬓/文质彬彬 ......答案:C
解析:A项,分别读diāo/diào,xiāo/xiào,cóng/cóng;B项,分别读
zhēn/zhèn,liáo/liáo,shuò/shuò;C项,分别读zǎi/zài,zhǔ/zhū,fēi/qǐ;D项,分别读qǔ/qū,hè/hè,bìn/bī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人事音书漫寂寥 D.分明怨恨曲中论 ....答案:D
解析:A项中的“百年”借指晚年,B项中的“万里”指远离故乡,C项中的“人事”指交游,均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而D项中的“怨恨”指不满与仇恨的情绪,古今相同。 3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一去
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
杜甫草堂-----四川成都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其经历分四 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月 夜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五载(756)。当年六月,安 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 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 (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 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 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 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 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 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 下这首诗。
写作背景
思考: 情感:对亲人的思 1、全诗的诗眼是哪 念之情和对和平生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几个词?为什么? 活的向往之情 设想妻子望月怀人的忧心。 2、请说说这首诗的 诗意,表达了什么情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感? 月 夜①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②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妻子的望月之久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希望尽早结束这种两地思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学案8
黑龙江省海林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导学案(2)新人
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1.研读《登高》,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2.与《秋兴》进行比较阅读。
研讨鉴赏《登高》
【内容探究】
1.前两联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就这两句诗分析出八层意思,这里删去了五层,你能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把它补充出来吗?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素材
高考资源网(http://www.77cn.com.cn),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08届高三语文备考资料之一: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写作素
材探究
紧扣高中语文课本 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生的一个难题,对高三学生来说,广泛搜集课外写作素材已成为“天方夜谭”。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六册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笔者曾经从以下七个方面发动学生进行过整理:家国天下篇、立志立业篇、求师求学篇、道德品行篇、生活哲理篇、评诗论文篇、情感爱情篇。(共发掘素材200余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写作也起到积极的作用。现略举几例,仅供参考。
(一)家国天下篇
1、课文素材:①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进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刘征)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服务观点:①谁才是历史的脊梁;②怎
杜甫诗三首情景默写
一、《望岳》1、抒发人生誓言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 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
5、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望岳》中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二、《春望》 1、用拟人手法写作者感时伤世感情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
2016 - 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讲基础版含解析
专题05 杜甫诗三首(讲)
【学习要点】
1.梳理诗意,明确主旨。 2.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咏怀古迹五首》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登高》也是杜甫在夔期间的杰作,写于大历二年(767)的秋天。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课堂探讨☆ 要点一:梳理诗意,探究主旨。 【探究活动】
1.前人评《秋兴》(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