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热敏灸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热敏灸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热敏灸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是采用艾条悬灸热敏化的腧穴,激发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等热敏灸感或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现代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在其《灸绳》中首先提出“热敏点”的概念,其论“还有热敏点反应,??当照至敏感点时,每见火焰下沉,而局部之热感亦向深部窜透。或用艾条点燃慢慢熏烤,当熏至敏感点时,亦可使热感向内深透,或向远方传布。”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在继承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腧穴热敏化现象进行大量观察及广泛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
一、理论基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刺激点,具有反应病症、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门户,病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病症的反应点。其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血络、色泽的改变等;功能性改变点如压痛点、低阻点、皮温改变、热敏化点等。其中热敏化点既是诊断疾病的腧穴也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参照资料)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
一、选穴原则
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
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
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二、灸法操作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
特选分享# 1
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参照资料)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
一、选穴原则
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
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
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二、灸法操作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
特选分享# 1
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
肉毒毒素及其临床应用
肉毒毒素及其临床应用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属于高分子蛋白神经毒素,能引起人和动物死亡率很高的肉毒中毒。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F和G七个型,C型中尚有C1 和C2两个亚型,其中A型肉毒毒素的结构和功能已较清楚。自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眼科研究所的Scott 医师从肉毒中毒病人首先累及眼外肌,引起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和复视等症状并缓慢恢复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与世界著名肉毒毒素专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食品微生物及毒素学系 Schantz教授合作在猴试验基础上将肉毒毒素引入眼科疾病治疗,并在1980年首次报告眼外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替代斜视手术的可能性,此后他和其他临床专家对肉毒毒素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及免疫学反应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在斜视、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从此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突飞猛进。
一.肉毒毒素的结构
在自然状态下或人工培养基中,肉毒毒素通常以一种复合体形式存在,即神经毒素和血凝素或非血凝活性蛋白的复合体,也叫前体毒素(progenitor toxin)(见图1)。目前流通的三种A型肉毒毒素制品都是这种复合体。
肉毒毒素及其临床应用
肉毒毒素及其临床应用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属于高分子蛋白神经毒素,能引起人和动物死亡率很高的肉毒中毒。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F和G七个型,C型中尚有C1 和C2两个亚型,其中A型肉毒毒素的结构和功能已较清楚。自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眼科研究所的Scott 医师从肉毒中毒病人首先累及眼外肌,引起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和复视等症状并缓慢恢复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与世界著名肉毒毒素专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食品微生物及毒素学系 Schantz教授合作在猴试验基础上将肉毒毒素引入眼科疾病治疗,并在1980年首次报告眼外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替代斜视手术的可能性,此后他和其他临床专家对肉毒毒素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及免疫学反应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在斜视、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从此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突飞猛进。
一.肉毒毒素的结构
在自然状态下或人工培养基中,肉毒毒素通常以一种复合体形式存在,即神经毒素和血凝素或非血凝活性蛋白的复合体,也叫前体毒素(progenitor toxin)(见图1)。目前流通的三种A型肉毒毒素制品都是这种复合体。
热敏电阻应用举例
2.57能否举一个例子说明PTC热敏电阻的应用?
PTC热敏电阻应用举例
PTC热敏电阻可用于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移动电话、电池组、远程通讯和网络装备、变压器、工业控制设备、汽车及其它电子产品中,作为开关类的PTC陶瓷元件,具有开发功能。使电器设备避免过流、过热损坏;作为加热类的PTC陶瓷元件,它是一种温度自控的发热体,大量用于暖风机、电吹风、电蚊香、电熨斗等需要保持恒定温度的电器上,可省去一套温控线路。
(1)负载过电流、过热保护
右图为热敏电阻对负载电路的保护示意图。热敏电阻动作后,电路中电流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因而可同时起到过热保护和过流保护两种作用。热敏电阻也适用于手提电脑及手机中的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的短路及发热保护。
当手机电池过充电或短路时,电池发热,电池内部线路板上的PTC阻值上升,将电流限制在安全范围内。某些水货手机电池内部用普通电阻代替PTCR,在发生短路故障时,保护作用很差。
(2)PTCR在电视机PTC消磁电路中的应用
彩色显像管的栅网、、荫罩等部件都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易受到地磁场或机内、外杂散磁场的影响,会使这些金属部件磁化,使图像色彩出现异常,因此彩色电视机都设有自动消磁电路。附着在显像管上的消磁线圈与PTCR串联组成消磁电路。
PCR技术及其应用
第八章 PCR技术及其应用
PCR技术的建立① Khorana(1971)等提出在体外经 DNA变性,与适当引物杂交,再用 DNA聚合酶延伸,克隆DNA的设 想—―修复复制”但由于测序和引物合成的困难,以 及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发明使克 隆基因成为可能,所以,Khorana的 设想被人们遗忘了……
②
1983年,Mullis发明了PCR技术,使Khorana的设想得到实现
Mullis的构思引物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引物
特定DNA片段
94℃变性
50-65℃退火
XX℃延伸
94℃
55℃
37℃
③
1988年Saiki等将耐热DNA聚合酶(Taq)引入了PCR技术
Taq DNA聚合酶(thermus aquaticus)100
酶 80 活 性 6040
(%)
2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94℃
55℃
72℃
PCR循环
Kary B. Mullis <
微波技术及其应用
编号
学士学位论文
微波技术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 学 号: 系 部:
专 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年 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5 年 05 月16 日
摘要
本文阐述了微波的特性,即似光性、穿透性、信息性和非电离性。结合微波的原理,介绍了微波技术在微波炉和微波武器等方面的应用。纵观微波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优势,预示了微波技术在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波技术应用;微波的特性;微波炉;微波原理
目录
引言 ............................................................... 3 1.微波技术的发展与特性 ............................................ 4
1.1 微波技术的发展 ...........
微波技术及其应用
编号
学士学位论文
微波技术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 学 号: 系 部:
专 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年 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5 年 05 月16 日
摘要
本文阐述了微波的特性,即似光性、穿透性、信息性和非电离性。结合微波的原理,介绍了微波技术在微波炉和微波武器等方面的应用。纵观微波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优势,预示了微波技术在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波技术应用;微波的特性;微波炉;微波原理
目录
引言 ............................................................... 3 1.微波技术的发展与特性 ............................................ 4
1.1 微波技术的发展 ...........
STP技术及其应用
STP技术及其应用
STP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的技术原理、测试情况和应用实例,其中应用实例部分做了重点介绍。
1
1.1
STP技术原理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基础
以太网交换机对网络主机来说,交换机的数据表示和对数据的操作都是透明的。当开启交换机
的电源时,它通过分析来自所有相连网络的输入数据包的源地址来学习网络的拓扑结构。例如,交换机接收到通过线路1来自主机A的数据包,它就认为通过连接到线路1上的网络可以达到主机A,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交换机就能建立起一张地址表,如表1。
主机地址 1111.1111.1111 2222.2222.2222 3333.3333.3333 4444.4444.4444 1 2 2 3 表1 交换机地址表
端口号 交换机采用这种地址表作为数据包传输转发的基础。当交换机从其中的一个端口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查找地址表,如果地址表中存在有目的地址和交换机中某个端口的对应关系,数据包将通过相应的端口被转发出去,否则,数据包将通过除接收端口外的所有其它端口被转发出去。
交换机成功地分隔了网段内部的数据传输,从而相应地减少了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