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教程
“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教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教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教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盈余及盈余分配表
盈余及盈余分配表2013 编制单位: 项目 行次 金额 项目 行次 年 12 月 单位:元
本年盈余
盈余分配
一、经营收入
1
四、本年盈余
16
加:投资收益
2
加:年初未分配盈 余
17
减:经营支出
5
其他转入
18
管理费用
6
五、可分配盈余
21
二、经营收益
10
减:提取盈余公积
22
加:其他收入
11
盈余返还
23
减:其他支出
12
剩余盈余分配
24
三、本年盈余
15
六、年末未分配盈 余 财务负责人:
28
单位负责人:
制表人:
盈余及盈余分配表
2013 年 12 月
编制单位:
单位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 制表人:
单位:元 金额
制表人:
单位:元
表人:
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是怎样的?
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是怎样的?
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是:
(1)盈余及盈余分配表反映农民合作社一定期间内实现盈余及其分配的实际情况。
(2)盈余及盈余分配表主要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如下。
①“经营收人”项目,反映农民合作社进行生产、销售、服务、劳务等活动取得的收人总额。本项目应根据“经营收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②“投资收益”项目,反映农民合作社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③“经营支出”项目,反映农民合作社进行生产、销售、服务、劳务等活动发生的支出。本项目应根据“经营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④“管理费用”项目,反映农民合作社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服务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⑤“其他收入”项目和“其他支出”项目,反映农民合作社除从事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以外而取得的收人和支出,本项目应根据“其他收人”和“其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⑥“本年盈余”项目,反映农民合作社本年实现的盈余总额。如为亏损总额,本项目数字以“号填列。
⑦“年初未分配盈余”项目,反映农民合作社上年度未分配的盈余。本项目应根据上年度盈余及盈余分配表中的“年末未分配盈余”数额填列。
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及盈余分配表
盈余及盈余分配表会农社02表 编制单位:项 目 本年盈余 一、经营收入 加:投资收益 减:经营支出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二、经营收益 加:其他收入 减:其他支出 三、本年盈余 盈余分配 四、本年盈余 加:年初未分配盈余 其他转入 五、可分配盈余 减:提取盈余公积 盈余返还 剩余盈余分配 16 17 18 21 22 23 24 1 2 5 6 7 10 11 12 15 六、年末未分配盈余 28 行次
2010年12月金额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项 目 盈余分配 四、本年盈余 加:年初未分配盈余 其他转入 五、可分配盈余 减:提取盈余公积 盈余返还 剩余盈余分配 16 17 18 21 22 23 24 行次
六、年末未分配盈余 单位负责人:
28 会计机构负责人:
盈余及盈余分配表
会农社02表
编制单位:
2010年12月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单位负责人:
会计机构负责人:
金额
盈余管理
论文关键词:盈余管理 测度 综述
论文摘要: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盈余管理是一大重点。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相关评价等方面因素等方面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现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法。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盈余管理是近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许多不同意见。Schipper(1998)将盈余管理定义为:“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程序,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些私人利益”;而Healy 和Wahlen(1999)的定义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及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Scott (2000)同样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利用会计选择权(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权和会计估计权)来扩大自己的效用或公司价值的行为。这些都是从盈余管理的动机角度来定义盈余管理的,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他们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为企业或自己牟利而采取的一种欺骗公众的行为。我国的学者陈雪洁(2002)对盈余管理做出一下的定义:盈余管
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
一、为了保护社员的合法权益,体现合作社的本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永寿县瑞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试行)和《永寿县瑞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试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参加盈余分配的人员为持有本社《社员证》的社员。
三、合作社在进行年终盈余分配工作以前,要做好财产清查,准确核算全年的收入、成本、费用和盈余;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合作社的盈余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按不低于10%的比例提取。用于发展生产,可转增资本和弥补亏损。
2、提取风险基金。按照章程或成员大会决议规定的比
例提取。用于以丰补欠。
3、向社员分配盈余。合作社的盈余经过上述分配后的
余额,按照交易量(额)向社员返还,返还比例不低于60%;按照出资额、成员应享有公积金份额、国家财政扶持资金及接受捐赠份额向社员返还,返还比例不超过40%。入社不满一年的社员,根据社员实际出资、入社时间,按比例按时间段进行分配。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方案要经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五、按交易量(额)比例返还金额及平均量化到社员的资金份额要记载到《社员证》中。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毛新述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48;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871)
摘要:本文以1994-2007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研究得出,扣除操控性应计利润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同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仍紧密相关。并且,强化稳健性原则和限制公允价值的运用显著降低了公司高估盈余的水平,而弱化稳健性原则和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则导致了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总体而言,没有证据表明盈余稳健性的提高导致了上市公司的大清洗行为。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盈余管理
一、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先后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分别是1993、1998、2001和2006年的会计改革。其中,2006年之前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强化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具体表现为逐步扩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尽量避免公允价值的运用,对经济利得的确认实施严格的限制,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财务报告的发展和内在局限性、以及各种以盈余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为管理层高估盈余提供了激励,盈余稳健性作为一种财务报告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毛新述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48;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871)
摘要:本文以1994-2007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研究得出,扣除操控性应计利润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同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仍紧密相关。并且,强化稳健性原则和限制公允价值的运用显著降低了公司高估盈余的水平,而弱化稳健性原则和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则导致了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总体而言,没有证据表明盈余稳健性的提高导致了上市公司的大清洗行为。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盈余管理
一、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先后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分别是1993、1998、2001和2006年的会计改革。其中,2006年之前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强化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具体表现为逐步扩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尽量避免公允价值的运用,对经济利得的确认实施严格的限制,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财务报告的发展和内在局限性、以及各种以盈余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为管理层高估盈余提供了激励,盈余稳健性作为一种财务报告
盈余管理 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
摘要:盈余管理作为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重要话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手段研究的描述也是多种多样的。现阶段,盈余管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对盈余管理有更深的理解,为从事盈余管理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学者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 概念 动机
正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虚假信息问题连续暴露出来,一些上市公司因为虚假报告或者会计信息造假遭到证监会的处罚和停牌。这可能只是会计造假的冰山一角,但是足以说明盈余管理的普遍性。正确地把握盈余管理的概念,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方法本身就有很多种解释,清晰地去搭配一种动机和为达到这种目的而使用的shoudu是困难的。因此,本文回顾现阶段已经存在的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手段,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国外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西方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诸多不同意见 ,主要呈现以下三种:
1.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 R Scott 在其所著
盈余管理 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
摘要:盈余管理作为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重要话题,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手段研究的描述也是多种多样的。现阶段,盈余管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对盈余管理有更深的理解,为从事盈余管理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学者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盈余管理 概念 动机
正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虚假信息问题连续暴露出来,一些上市公司因为虚假报告或者会计信息造假遭到证监会的处罚和停牌。这可能只是会计造假的冰山一角,但是足以说明盈余管理的普遍性。正确地把握盈余管理的概念,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方法本身就有很多种解释,清晰地去搭配一种动机和为达到这种目的而使用的shoudu是困难的。因此,本文回顾现阶段已经存在的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和手段,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国外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西方会计学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诸多不同意见 ,主要呈现以下三种:
1.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 R Scott 在其所著
盈余管理应用状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盈余管理应用状况
作者:房志红
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06期
【摘要】盈余管理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帮助企业合理避税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给企业的盈余管理带来了很多影响。本文基于新会计准则变动的影响,对于企业如何在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进行盈余管理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盈余管理;应用;新会计准则 一、引言
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框架内,在会计准则能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等手段的运用,或者通过控制交易事项的时点、适当调节关联交易等方法来对企业的盈余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合理避税、稳定股价等目的。企业的盈余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盈余管理不是一种短期的行为,从长期来说,盈余管理并不会对企业实际的盈余产生增减等影响,只会影响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内的分布以及反映,从而会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预期和评价产生影响。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盈余管理的应用,在企业既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的框架内,通过合理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