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
“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导学案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第一
课时 )
★学习目标:
1、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含义以及孕育它们的自然圈层;
2、图文结合,简述干旱、地震、热带气旋、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3、通过地图分析,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2.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
3. 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课时安排:3课时
一、气象灾害 (一)热带气旋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_________。
1、概念:是发生在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从气流来看,北半球_________时针,南半球_________时针。 2、分类:(国际标准)
3、形成条件
①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②有下热下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4、结构及其天气(P7图1.10) _________:无风、少云和干暖;
_________:最强烈的降水,并伴随大风; _________: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无降水
5、发生季节:全年,以7—11月最为频繁
6、源地:_________、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需求
第四节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及危害
考点: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需求
地震 台风
火山
干旱
洪涝
泥石流
地理需求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 损失的自然事件。
2、形成条件:①要是自然事件(自然属性) ②造成一定损失(社会属性) 【高效记忆】自然灾害的概念岩石圈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生命 人类 自 然 灾 害
财产
地理需求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 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 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 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是自然灾害,既是自然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
地理需求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3.自然灾害的特征特征 潜在性 突发性 周期性 含义
灾害发生之前都有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 能量,以打破原有平衡和稳定性灾害发生之前常常没有可直接感受到的前兆或严格的规 律可寻,通常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 相同事件间隔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需求
第四节
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及危害
考点: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需求
地震 台风
火山
干旱
洪涝
泥石流
地理需求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1、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 损失的自然事件。
2、形成条件:①要是自然事件(自然属性) ②造成一定损失(社会属性) 【高效记忆】自然灾害的概念岩石圈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生命 人类 自 然 灾 害
财产
地理需求
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 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 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 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 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是自然灾害,既是自然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
地理需求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3.自然灾害的特征特征 潜在性 突发性 周期性 含义
灾害发生之前都有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 能量,以打破原有平衡和稳定性灾害发生之前常常没有可直接感受到的前兆或严格的规 律可寻,通常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 相同事件间隔
自然灾害的防治
1.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 自然灾害的影响。 2.结合最新典型案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 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 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3.以典型灾害事件,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 监测与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地震、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自然灾害” 是人类依赖的 自然界中所发 生的异常现象
突发性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涝等 渐变性灾害: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
环境灾害: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
1.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分布
(1)主要气象灾害类型 热带 气旋 成因 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 发展起来的低气压涡旋 主要分布地区 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 部、印度洋北部和西南部
洪 涝
纬度30°~50°的近海平原 锋面、气旋等造成短时间 地区,如欧洲西部和南部、 的集中降水过程,造成地 东亚、南亚季风气候区、美 表水泛滥 国、中美洲、南美东部沿海 地区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 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 及季风气候区 缺水
干 旱
寒 潮
多见于北半球中高纬度
自然灾害的预防
自然灾害的预防
1、对台风进行一定的预防
(1)台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3)在野外遇到台风,应迅速向台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4)台风已经到达眼前时,应寻找低洼地形趴下,闭上口、眼、用双手、双臂保护头部,防止被飞来物砸伤。(5)乘坐汽车遇到台风,应下车躲避,不要留在车内。
2、对洪涝进行一定的预防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
自然灾害的预防
自然灾害的预防
1、对台风进行一定的预防
(1)台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3)在野外遇到台风,应迅速向台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4)台风已经到达眼前时,应寻找低洼地形趴下,闭上口、眼、用双手、双臂保护头部,防止被飞来物砸伤。(5)乘坐汽车遇到台风,应下车躲避,不要留在车内。
2、对洪涝进行一定的预防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
自然灾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 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
自然灾害有哪些
海润 [新手]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篇一:恶劣天气及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事故类型:自然灾害事故。
1.2危害程度分析
1.2.1大风:
6级以上大风可能造成人员高空坠落、物件高空坠落伤人或设备、吊装事故。
1.2.2雷暴雨
影响人员视线、增加作业人员风险,造成变配电系统故障等。
1.2.3防台防汛:
除大风和雷暴雨影响外,积水可能引发生产事故。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发生,保护环境优先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1.1应急组织机构框图
3.1.2应急预案指挥小组及职责
3.1.2.1组成(具体名单见综合预案附件)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组 员:工会、各部门经理、各区域主管、HSE管理人员
3.1.2.2职责
3.1.2.2.1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命令、信号。
3.1.2.2.2负责应急现场内部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和指挥。
3.1.2.2.3组织并实施应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立即向氯碱公司和分厂发出救援请求,并接受氯碱公司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和调动。
3.1.2.2.4组织本应急预案的完善和演练工作。
3.1.2.3 应急救援队专业小组和分工
3.1.2.3.1 安全环保小组:负责事故外部报
常见自然灾害整理
常见自然灾害整理 一、地震灾害
1、成因:地壳运动(构造地震)
中国多地震原因:临近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2、破坏程度大小原因:自然:震级大小;距震中距离;震源深度
人文:发生时间;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抗震程度;人员防震自救意识
3、引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滑坡(地表破碎)、堰塞湖、工厂有毒物质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瘟疫(人员死亡) 4、损失:严重人员伤亡;破坏建筑物;引发次生灾害(如上)
5、措施:①加强研究 ②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 ③提高建筑物抗震程度
④进行防震教育 ⑤提升防震意识与自救能力 二、地质灾害 (一)泥石流
1、成因:自然:①山区地形坡度大 ②地表多输送堆积物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充足的水(强降水、溃坝、冰雪融水)
人为:①破坏植被 ②破坏地表 ③开矿等人类活动 2、危害:①掩埋村镇 ②冲毁建筑物与道路、矿山等 3、措施:①加强研究 ②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 ③人类活动避开泥石流多发区
④建设护坡林、堤坝,进行截流(工程措施) ⑤植树造林(生物措施) (二)滑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