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照片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照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照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照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小编整理了关于,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孙权劝学》这篇文章有所帮助,同时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并尝试这自己翻译,关于大家赶紧一起来想学习和欣赏吧!
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
孙权劝学教案
可作为公开课或者教学参考
孙 权 劝 学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鲁肃、吕蒙的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出的人物特点。
4、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人物的不同形象。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导入语: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美称。
3、文中写到了几个人?(3人)教师介绍孙权、吕蒙、鲁肃,并板书。
可作为公开课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资料
一、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能不读书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对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吗,语气词) 2、一词多义
当:卿今当涂掌事 动词,掌管 但当涉猎 动词,应当、应该 ..见:见往事耳 动词,知道、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认清、识别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动词,认为 ..3、古今异义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是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常为“孤单”“孤独”等。博士:古义指当时专掌经
《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初一年级 陆曼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初一语文组的陆曼,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孙权劝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本单元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人文内涵丰富。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 (2)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孙权劝学》是本单元唯一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孙权劝说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点明了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性。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既对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帮助,又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课标的“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汇总
比较一:【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 (4) 盲臣安.
敢戏其君乎 ?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 。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 。(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
《孙权劝学》习题
孙权劝学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所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于是鲁肃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通假字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就:蒙乃始就学(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但:但当涉猎。(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辞:旦辞爷娘去。(告辞,辞别)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推辞)
古今异义词
博士:古,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 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
是:
孙权劝学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思路及反思 【教学思路】 《孙权劝学》
这篇课文,假若安排在初一或初二年级学习,怎样教才比较合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以往的文言教学存在着重大误区: 一是起步太晚,严重滞后,耽搁了最佳学习时期;二是
初中伊始又行色匆匆,走得太快,强行超前。 此外还有诸多问题,比如,起步阶段忽略积累经典语料,把诵读价值偏低的文本硬性规定成“背诵课文”,诸如 《口技 》《童趣 》等等 。
我注意到,《孙权劝学 》 这一篇有的课本没有安排背诵。 这是对的 ,因为还有更上口 、更经典的先秦文言语料更值得熟读成诵。 不过,毕竟《资治通鉴》 也还是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典籍,适合于让初中学生多读一些。基于这种考虑,前些年我参与支教的时候 ,对这篇课文给予了较多关注。 我调查某地学校一般教师所作的教学设计,大致是:讲两节课,第一课时读上一两遍, 然后字字落实、 句句翻译;第二课时主要是分析孙权、鲁肃和吕蒙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课文总共百来字,如何分析人物性格呢? 有的老师建议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吕蒙在军帐中挑灯苦读的短文。 ———这自然比分析人物性格要略好一点, 但还是淡薄了文言学习的特质。经过反复研究, 最后把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回归于文言阅读
4孙权劝学
4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作者及作品。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2.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和组材方面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读准字音 卿(qīnɡ) 邪(yé)
《孙权劝学》复习资料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是宋代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19年工夫编纂的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编年体史书。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赵顼定的,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资,帮助。治,治理。通,贯通。鉴,借鉴。)全书共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贯穿1362年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3.孙权,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4.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5.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二、生字积累
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 但当涉(shè)猎 即更刮目相待(gēng) 肃遂拜蒙母(suì) 三、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
1.但当涉猎 但 古义:只 今:转折连词,但是。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古义:研究; 今:治理。 3.孤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