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3
专题辅导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胡华成 刘丽诗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系指分子结构中含有1个氨基醇环和1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联接的一类药物。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这类抗生素由于对多数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结核分支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价格便宜,故在肺部感染中一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们存在剂量依赖性的毒性反应,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对于一些严重感染及特殊感染(如结核病),氨基糖苷类药物仍是首选。本文重点介绍一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一、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分类
:、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取者:如庆大霉素、西索米星等。(3)半合成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乙基西索米星)等。有研究认为,它们对30s亚基的高亲和性最终导致了不可逆的结合,从而造成读码错误,抑制细菌蛋白合成;也有研究认为该类抗生素与核糖体的结合会加快其细菌内的转运,从而导致膜完整性破裂、通透性丧失,最终死亡。
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浓度依赖性杀菌剂,其治疗剂量和毒性剂量较接近,与其体内代谢过程有一定关系。此类药物呈碱性,溶于水,胃肠道不吸收,肌肉注射吸收迅速且完全,于30~9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3
专题辅导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胡华成 刘丽诗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系指分子结构中含有1个氨基醇环和1个或多个氨基糖分子,由配糖键相联接的一类药物。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这类抗生素由于对多数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结核分支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价格便宜,故在肺部感染中一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们存在剂量依赖性的毒性反应,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对于一些严重感染及特殊感染(如结核病),氨基糖苷类药物仍是首选。本文重点介绍一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一、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分类
:、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取者:如庆大霉素、西索米星等。(3)半合成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乙基西索米星)等。有研究认为,它们对30s亚基的高亲和性最终导致了不可逆的结合,从而造成读码错误,抑制细菌蛋白合成;也有研究认为该类抗生素与核糖体的结合会加快其细菌内的转运,从而导致膜完整性破裂、通透性丧失,最终死亡。
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浓度依赖性杀菌剂,其治疗剂量和毒性剂量较接近,与其体内代谢过程有一定关系。此类药物呈碱性,溶于水,胃肠道不吸收,肌肉注射吸收迅速且完全,于30~9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化学结构中含氨基糖分子 + 苷元(氨基醇环);
呈碱性,其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除SM)天 然: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半合成: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奈/依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抗菌谱】需氧G-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志贺杆菌 等,包括绿脓杆菌(妥布最敏感、庆大、阿米卡星、奈替 米星) 对G-球菌作用差 金葡菌:MRSA 结核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抗菌特点】为静止期杀菌药 仅对需氧菌有效 碱性环境抗菌活性强 杀菌速率、时间与药浓正相关 高抗菌后效应(PAE) 初次接触效应(FEE)
【抗菌机制】1、从多个环节,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1)起始阶段:抑制70S始动复合物形成 (2)延伸阶段:结合30S上的P10靶位蛋白 → A位扭曲, 不能结合正确的aa → 合成异常、无功能蛋白 (3)终止阶段: 阻止释放因子(R)进入A位 → 肽链无法释放
阻止70S亚基解离 → 核糖体耗竭2、离子吸附作用 → 膜通透性↑
【耐药机制】产生钝化酶:乙酰化酶、核苷化酶、磷酸化酶
膜通透性改变:壁膜孔蛋白减少或变小靶位改变:P10蛋白构象变化
细胞内转运功能异常:抑制药物与30S亚基结合
【体内过程】吸收:P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ZHT)剖析
南华大学教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第 次课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的作用特点。 2. 了解其他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主要知识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教学重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不良反应;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的作用特点 教学难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教学媒体选用、板书、互动设计等): 大课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 一、概述:药物发展史(5分钟) 二、 共性(50分钟) 1. 来源化学结构 2. 抗菌作用及机制 3. 耐药机制:产生修饰氨基糖苷类的钝化酶;膜通透性的改变;靶位的修饰。 4. 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 5. 临床应用 6. 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麻痹;过敏反应。 三、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5分
第41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41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41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来源:放线菌培养液中提得,主要抗G-菌感染。
结构:氨基糖分子+苷元
【常用药】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西索米星、奈替米星、新霉素。
一、 抗菌作用和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各种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志贺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沙门菌属、沙雷菌属、产碱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嗜血杆菌属 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对淋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差;对MRSA和MRSE也有较好抗菌活性,对各组链球菌作用微弱,对肠球菌和厌氧菌不敏感。本类药物的抗菌谱基本相同,链霉素、卡那霉素还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
二、 耐药机制
1.
2.
3. 产生修饰氨基糖苷类的钝化酶 膜通透性的改变 靶位的修饰
三、 体内过程
1.
2. 吸收 口服很难吸收。多采用肌内注射,吸收快而完全。 分布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低
(0%-25%),多数在10%以下。
3.
代谢与排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内并不代谢。主要以
第41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原形经肾小球滤过,除奈替米星外,也都不在肾小管重吸收,可迅速排泄到尿中,其肾清
鼓励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报告奖励办法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1号),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特制订本奖励办法。
一、报告时限
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根据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下达的监测任务结合本院各临床科室实际情况,制订各科室药品不良反应全年及月报告目标,各科室应于每月25日之前完成本月指标。
二、报表质量
合格报表应为:1、各栏目填写完整、规范、正确,无缺项;2、不良反应发生、处理过程描述详细并在病历中有相关记录;3、因果关系评价合理。4、按照不良反应类型及时上报。
不合格报表:不符合“合格报表”之1、2、3条者为不合格报表,对于不合格报表一律退回上报科室重新填写上报。
三、奖励措施
1、对于积极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并超额完成任务的科室给予奖励,超额报表每份奖励100元。
2、鼓励各科室积极上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根据各科室指标,超额完成新的及严重不良反应任务的科室,超额报表每份奖励200元。
四、处罚措施
1、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docx
一、溶血反应
1、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氧气吸入
2、立即予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 1ml(紧急情况可静脉注射)。
3、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 代血浆,以及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血压下降者静滴多巴胺或间羟胺。
4、保护肾脏。为解除肾血管痉挛,可行双侧腰封或肾
区热敷。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血红蛋白,注意观
察尿色。
5、密切观察病情,尤其血压、尿量,一旦出现尿少、
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二、发热反应
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寒
战时注意保暖,给热饮料,加盖被;高热时给物理降温,
也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斯匹林。反应严重者用肾上腺
皮质激素,并严密观察病情。
三、过敏反应: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根据医嘱皮下
或静脉注射1:1000 肾上腺素~ 1ml。可选用抗过敏药物如
苯海拉明、扑尔敏、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等治疗。有循
环衰竭时用抗休克治疗。喉头水肿伴有严重呼吸困难者,
需作气管切开。
四、细菌污染反应
1、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
血压,以利早期发现休克的先兆。
3、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
4、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5、留置导尿管,并记录出入液量。
五、循环负荷过重
心脏负荷过重:立即停止输血,
内酰胺类抗生素(ZHT)
南华大学教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三十九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授课时数 3学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第 次课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掌握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抗菌作用机制及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青霉素的化学性质及特点;半合成青霉素的结构特征;头孢菌素的化学结构特点、四代头孢菌素的特征; 2. 熟悉半合成青霉素的一般合成方法;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发展概况和构效关系;头孢菌素的合成;非经典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 了解苯唑西林钠和氯唑西林钠;头孢菌素的代谢;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主要知识点: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抗菌谱及其不良反应;四代头孢的特点 教学重点:青霉素G及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谱、抗菌作用原理、耐药性及机制、适应症及主要不良反应。 教学难点:抗菌原理、耐药性及机制。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教学媒体选用、板书、互动设计等): 大课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 一、概述:概要介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分类及特点。(5分钟) 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图文
生素(Antibiotics)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的情况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性。
?在临床应用上,大多数抗生素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用于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性疾病。
?除了抗感染的作用外,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
?有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所以抗生素不仅用于医疗,而且还应用于农业、畜牧和食品工业方面。
β-内酰胺抗生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抗生素结构分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
第一节β-内酰胺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
β-内酰胺抗生素的结构特征
?β-内酰胺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由四个原子环组成的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β-内酰胺环是该类抗生素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需基团,在和细菌作用时,β-内酰胺环开环与细菌发生酰化作用,抑制细菌的生长。而同时由于β-内酰胺是由四个原子组成,其分子张力比较大,使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
青霉素类(Penicillins)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XHSRCONH786N15243AOCOOHX = H- or CH3COO-Cephalosporins碳青霉烯(Carba
b-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篇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第十八章 抗生素(Antibiotics)
20世纪40年代初青霉素用于临床,从而揭开了抗生素的序幕。最初抗生素是从发酵方法得到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从1949年首次完成对氯霉素的全合成开始,抗生素并不局限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新的全合成、半合成的抗生素陆续推上临床。20世纪50年代半合成抗生素只占上市抗生素的10%,到20世纪90年代新上市的半合成、全合成产品率已几乎达到100%。因此目前对抗生素的定义是:抗生素是某些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或用化学方法合成的相同化合物或结构类似物,在低浓度下对各种病原性微生物或肿瘤细胞有强力杀灭、抑制或有其他药理作用的药物。我国已能生产大部分抗生素,原料药产量占世界第一。
早期抗生素主要用于抗细菌性感染,现已发展到抗肿瘤、抗病毒、抗立克次体、酶抑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等各方面,因此将这些药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Microbial medicine)。本章仅介绍各类抗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抗肿瘤、抗结核和抗病毒抗生素见有关章节。
抗生素的分类目前还不统一,药物化学习惯以化学结构分类,便于了解各类抗生素的结构及其理化性质。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