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2017年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精选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2016-2017初中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文言文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

5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0 《论语》十二则 20 虽有嘉肴 《礼记》 25 河中石兽

30 *寓言四则(选二)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王安石 木兰诗 孙权劝学 口技 林嗣环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狼 蒲松龄

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 *核舟记 (魏学洢) 24 *大道之行也 (《礼记》)26 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 *观潮 (周密) 29 *湖心亭看雪(张岱)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2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23 *马说 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

29 *满井游记 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 司马迁 22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23 *隆中对 陈寿 24 *出师表 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 《墨子》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 虞人期 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始强。 【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 ①天又雨, 公将焉之 ? 译: ②虽乐, 岂可不一会期哉 ! 译:

2. 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 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 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②宣王说之:之 2. 翻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 3.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三) 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 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 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一.之

1、“之”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种”

例如: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译作“这件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人。他,指吴广。)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指代前面的狼。)

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城)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代齐军)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

2、“之”作动词,“去”“往”“到”。

例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华为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附六册书文言文目录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文言文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沈复)

10 《论语》十则

20 *山市蒲松龄

2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30 *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5 伤仲永王安石

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0 口技林嗣环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30 *狼蒲松龄

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陶渊明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 *核舟记(魏学洢)

24 *大道之行也(《礼记》)

26 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 *观潮 (周密)

29 *湖心亭看雪(张岱)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吴均

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 *马说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27 岳阳楼记范仲淹

28 醉翁亭记欧阳修

29 *满井游记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司马迁

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23 *隆中对陈寿

24 *出师表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墨子》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孟子》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左传》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3 *愚公移山《列子》

七年级上册

5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中考必背文言文16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中考必背文言文16篇

1、《论语》十则(七上)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桃花源记渊明(八上)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看,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文言文阅读满分必背实词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文言文阅读满分必背实词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犹得备晨炊)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 毕: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 ⑤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

中考必背文言文16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中考必背文言文16篇

? ? ? ? ? ? ?

|

浏览:767 |

更新:2014-12-22 20:59 |

标签:文言文

1、《论语》十则 (七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桃花源记陶渊明(八上)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最新、最全,附六册书文言文目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8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中文言文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沈复) 10 《论语》十则 20 *山市 蒲松龄

25《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30 *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5 伤仲永 王安石

15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20 口技 林嗣环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30 *狼 蒲松龄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 *核舟记 (魏学洢) 24 *大道之行也 (《礼记》) 26 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 *观潮 (周密)

29 *湖心亭看雪(张岱)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2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23 *马说 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1 / 15

27 岳阳楼记 范仲淹 2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29 *满井游记 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 司马迁

22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23 *隆中对 陈寿 24 *出师表 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 《墨子》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